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7)
2023(13497)
2022(11704)
2021(11187)
2020(9151)
2019(21125)
2018(20707)
2017(39028)
2016(22360)
2015(25433)
2014(25677)
2013(24387)
2012(22135)
2011(19873)
2010(19802)
2009(17113)
2008(16273)
2007(14144)
2006(12073)
2005(10265)
作者
(61307)
(50643)
(50264)
(48194)
(32229)
(24409)
(22878)
(19913)
(19338)
(18272)
(17439)
(16979)
(15936)
(15841)
(15685)
(15683)
(15652)
(14978)
(14587)
(14320)
(12670)
(12662)
(12209)
(11550)
(11531)
(11457)
(11404)
(11144)
(10274)
(10188)
学科
(73364)
经济(73284)
管理(57226)
(53867)
(44848)
企业(44848)
方法(34777)
数学(29902)
数学方法(29488)
中国(23781)
(21283)
(18720)
(18531)
理论(17626)
业经(17497)
教育(17390)
地方(15199)
技术(14571)
农业(14244)
(13292)
贸易(13287)
(13202)
(12924)
教学(12655)
(12428)
(12366)
财务(12305)
财务管理(12286)
企业财务(11722)
环境(11541)
机构
学院(299330)
大学(292404)
管理(111706)
(103747)
经济(101047)
理学(97465)
研究(96847)
理学院(96271)
管理学(94319)
管理学院(93787)
中国(66955)
科学(63366)
(62260)
(49006)
(48348)
(47708)
业大(46031)
研究所(45160)
(43911)
(43863)
师范(43430)
中心(43302)
技术(41814)
北京(39111)
财经(38913)
农业(38035)
(36235)
(35661)
(35465)
师范大学(34450)
基金
项目(209769)
科学(163677)
研究(158540)
基金(146289)
(127298)
国家(126090)
科学基金(107332)
社会(94021)
社会科(88703)
社会科学(88682)
(86172)
教育(78672)
基金项目(78073)
(72773)
自然(69978)
编号(68415)
自然科(68329)
自然科学(68312)
自然科学基金(67040)
资助(59795)
成果(55595)
课题(49589)
重点(47907)
(45810)
(45009)
(44191)
项目编号(41484)
(41402)
创新(40793)
科研(39943)
期刊
(109991)
经济(109991)
研究(83751)
中国(62700)
教育(58330)
学报(49951)
(44172)
科学(43960)
管理(39502)
大学(37600)
学学(34909)
(34826)
技术(32765)
农业(31297)
职业(22228)
(21105)
金融(21105)
业经(19293)
财经(18161)
经济研究(17345)
图书(16539)
(15748)
(15440)
科技(14647)
技术教育(14542)
职业技术(14542)
职业技术教育(14542)
(14481)
论坛(14481)
(14277)
共检索到42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访谈发现,课程活动、教师示范和校园环境是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就课程活动而言,主题人文活动和专业课程活动是主要教育载体,两类课程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培育标准和内容,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就教师示范而言,教师的职业精神主要通过对教育环境的主体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自身主体性三个层面来显现,师生互动的内容与频次则主要与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或岗位有关。就校园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是营造职业精神培育氛围的三个层次。如何实现三个层次之间的协同育人,并充分挖掘每一层次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的教育意义尚需思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久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民族精神教育青年学生,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本文对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娟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构建,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与人文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专业精神培育缺乏理性支撑、职业态度培育过度依赖技术理性、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理性约束等问题,导致工匠精神培育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依托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借助思政课平台来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梅洪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力培育现代工匠,现代工匠的培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英  
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既是强国战略,也是高职院校新时代的育人责任。工匠精神培育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最终教育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然而,当前工匠精神培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匠精神中人的全面发展意蕴隐而不彰,工匠精神培育窄化为技术技能培训,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形成制约。因此,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建议从激发潜能、丰富社会关系、实现个性自由等维度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审思,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澄明和厘清工匠精神培育的本质与本真。同时,学校、企业、家庭应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生成全面性育人理念,促进主体全面性发展,创设全面性教育场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彦斌  
职业精神是人从事职业的根基;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基;高职校园文化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卓炯  杜彦坤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实现农业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国家、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阐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分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并指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招生、培养与就业上存在的问题,从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与就业政策上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丽  
培育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中国对院校的必然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院校学生是否具有法治思维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应结合法律课程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系统法律知识的传授、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学校平台的搭建,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法治思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晓雷  
科技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经济的腾飞,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其中包括培养千百万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所需的科技、工艺和管理等各种高等应用型人才,必须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而高职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培育一批批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必须把握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探讨培育现代职业精神的方法与途径,大力弘扬现代职业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卉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企业、学校等方面对工匠身份、工匠文化及"工匠精神"的认识偏差,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此,文章从开展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文章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的特点,通过第一课堂积极认知、第二课堂积极体验和第三课堂积极行动整合联动的方式,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采取科学测评、分层培养、文化浸润、网络影响等方法,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渗透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体网络,缔建学校"立德树人"与学生"幸福有成"的耦合点,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系统1+1>2的非线性效能增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青春  桂德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工匠人才培育的使命。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专心致志的品格、一丝不苟的品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淡泊名利的敬业精神。本文从校园工匠文化、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做合一、全面素质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琦  
随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培育新青年的奋斗精神有着重大的价值意蕴。高职生作为新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奋斗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高职生对奋斗精神的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意志薄弱、有效实践欠缺等,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培育奋斗精神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秀峰  
职业素养是普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首要条件,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着重培养的最主要内容。职业素养的养成目标应通过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为纬度的职业素养分析来确定,并全面落实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养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来达成,并以学校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调机构和师生考核制度作为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