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0)
- 2023(9028)
- 2022(6701)
- 2021(6125)
- 2020(4420)
- 2019(10084)
- 2018(9991)
- 2017(17792)
- 2016(9973)
- 2015(11150)
- 2014(11297)
- 2013(10377)
- 2012(9186)
- 2011(8149)
- 2010(8321)
- 2009(7452)
- 2008(7448)
- 2007(6848)
- 2006(6140)
- 2005(5848)
- 学科
- 济(37650)
- 经济(37605)
- 管理(24534)
- 业(22531)
- 企(18322)
- 企业(18322)
- 中国(14040)
- 农(13257)
- 业经(12517)
- 理论(11006)
- 方法(10870)
- 农业(9217)
- 地方(9017)
- 学(8445)
- 教学(8080)
- 制(7971)
- 发(7881)
- 数学(7848)
- 财(7792)
- 数学方法(7616)
- 教育(7610)
- 发展(6662)
- 展(6628)
- 银(6409)
- 银行(6392)
- 融(6235)
- 金融(6234)
- 产业(6218)
- 行(6128)
- 和(6063)
- 机构
- 学院(137012)
- 大学(134607)
- 济(50420)
- 经济(49067)
- 研究(47676)
- 管理(46422)
- 理学(39217)
- 理学院(38773)
- 管理学(37876)
- 管理学院(37646)
- 中国(35042)
- 京(29192)
- 科学(29053)
- 财(24467)
- 所(23613)
- 江(22320)
- 农(21915)
- 范(21779)
- 师范(21563)
- 中心(21463)
- 研究所(21401)
- 业大(18814)
- 财经(18776)
- 北京(18585)
- 州(18332)
- 技术(18330)
- 院(17552)
- 师范大学(17241)
- 经(16998)
- 农业(16917)
- 基金
- 项目(88970)
- 研究(70510)
- 科学(68877)
- 基金(59931)
- 家(52375)
- 国家(51854)
- 科学基金(43670)
- 社会(42543)
- 社会科(40050)
- 社会科学(40038)
- 省(36810)
- 教育(34678)
- 编号(31058)
- 基金项目(30713)
- 划(30581)
- 成果(26192)
- 自然(25517)
- 自然科(24874)
- 自然科学(24863)
- 自然科学基金(24385)
- 课题(23158)
- 资助(22913)
- 重点(21257)
- 发(20639)
- 年(19940)
- 创(19019)
- 部(18733)
- 项目编号(18548)
- 性(17956)
- 创新(17624)
共检索到214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综合化实施"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实施课程的方式或方法,而是中小学校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而在学校层面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践形式和课程实施方式领域的新探索。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而体现出整体主义的价值追求。课程综合化实施的三条基本路径是:三级课程整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整合;主题性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袁利平 杨阳
施瓦布在亚里士多德、杜威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实践"概念,使"实践"具有实践智慧、实践理智以及塔木德式实践的意涵。施瓦布"实践"概念的真实意蕴主要体现在探究、抉择、审议以及实践兴趣等层面。在施瓦布实践课程观中,实践课程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真实性、探究性、过程性与情境性等方面。施瓦布实践课程建立的根本旨趣在于追寻实践兴趣,发展生活智慧与课程智慧,进而提升个体的爱与心灵并重建课程价值。
关键词:
施瓦布 实践 实践课程 课程旨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芳 陆卫明
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国内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的现实背景、内涵和外延、理论贡献、影响因素、实践路径等都进行了较深入论述。该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尚待深化的问题。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研究谱系 学术界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永兵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学理论 历史文化主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的实践属性指向法律活动中人的行为选择的正当性,促使人们在善恶、是非之间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是法律正当性的集中体现。围绕法律的各种认知活动,形成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知识,限制了选择中的任性与恣意,但认知并不能代替选择,知识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知识可以限定选择的范围,但主体的选择并不完全依赖知识。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律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具有丰富生命力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法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法律与事实之间,人是沟通的主体,将法律的实现等同于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实践活动,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使法律活动成为机械的物理运动。普遍性来自于特殊性、必然性来自于偶然性,法律活动的正当性,来自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基于内心自觉而形成的有关正当行为的普遍性观念。法律不能背离常识,法律人应该能够并善于坚守人的底线。
关键词:
法律 实践 选择 知识 普遍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峥 杜欢政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方向,其理论旨趣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和立场与当代的生态思想加以结合,从而获得更为有效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途径。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生态危机的本质其实是资本主义危机,必须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消费主义、工具理性,才能解决生态环境中的种种问题与危机。而且,就文明未来的发展而言,需要超越那种由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建构起面向人类未来,承载人类共同命运,乃至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洋洋 汤百智
高职综合实践课程是融合了技术知识学习和技术实践培养的综合性课程。基于体验学习理论,高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应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采取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四个阶段构成的体验学习圈模式,使学生在做、思、学、再做的循环过程中生成经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分别由教育专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前者经历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守则的"领先"、全国教育协会道德守则的"探索"和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的"出台"。后者先后遭遇专业"道德潮"和教育道德"大挑战"。这些守则以后果论、道义论及德性论等道德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师德规范相关政策改进带来四点启示:建立教师专业道德委员会、明确师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完善支撑师德规范的法律体系、迎接教育信息技术变革的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素梅
体育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学生终身体育运动需求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程的价值回归,体现"育体"与"育心"的融合。一体化体育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终身参与科学健身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拥有体育精神,使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保障和更有质量。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旨在以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为基本内涵,形成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学段的课程体系。一体化体育课程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系统性把握、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呈现,还是课程实施的综合性推进,以及课程评价的层次性应用,都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凸显体育课程的人文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以体树人 一体化体育课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戈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以"研究旨趣"统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的演进脉络,发现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以来,经历了分析-理性取向、个体-经验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重旨趣变迁。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动态生成性与社会文化性,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突破点,以此增强我们对教师工作及其专业属性的再认识。
关键词:
教师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教育 研究旨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洪胜 尹喆 石芬芳
高职学生的通用能力的培养是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行动导向教学中的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一体化培养效果远不及预期,第二课堂活动因缺乏课程的规定性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高职院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各自为阵的导向协同效力低下。通专一体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以专业性问题探究为主题而组织开展的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一体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以课外活动为主,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教师团队的协同教学、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下分阶段实施。实践证明:高职通专一体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能力整合、激发个性潜能、促进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沟通衔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卓
实施模式的构建将有助于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应紧紧抓住其"实践性"特征,以实践活动的创造性为横坐标,以实践的目的为纵坐标,可将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应地形成四种实施模式:探究型实践模式,应用型实践模式,体察型实践模式,参与型实践模式。每种实施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