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1)
- 2023(2510)
- 2022(1880)
- 2021(2095)
- 2020(1447)
- 2019(3573)
- 2018(3605)
- 2017(4702)
- 2016(4047)
- 2015(4752)
- 2014(5036)
- 2013(3935)
- 2012(3695)
- 2011(3531)
- 2010(3826)
- 2009(2926)
- 2008(2762)
- 2007(2600)
- 2006(2319)
- 2005(2258)
- 学科
- 教育(18983)
- 中国(8506)
- 教学(7440)
- 理论(6721)
- 学(3878)
- 学法(3753)
- 教学法(3753)
- 思想(3446)
- 政治(3316)
- 革(3309)
- 发(3281)
- 学理(3277)
- 学理论(3277)
- 改革(3217)
- 研究(3215)
- 发展(3202)
- 思想政治(3181)
- 政治教育(3181)
- 治教(3181)
- 高等(3174)
- 德育(3155)
- 展(3080)
- 管理(2956)
- 教育改革(2779)
- 济(2706)
- 经济(2706)
- 学校(2704)
- 计算(2671)
- 算机(2661)
- 计算机(2661)
- 机构
- 大学(46482)
- 学院(42538)
- 教育(27209)
- 范(18974)
- 师范(18937)
- 研究(18808)
- 师范大学(15955)
- 职业(12645)
- 京(12044)
- 技术(11062)
- 教育学(10611)
- 科学(10497)
- 所(9143)
- 职业技术(8785)
- 北京(8702)
- 研究所(8406)
- 江(8336)
- 教育学院(7809)
- 技术学院(7666)
- 管理(7444)
- 中心(6861)
- 院(6743)
- 州(6371)
- 理学(6176)
- 济(6014)
- 理学院(5943)
- 中国(5788)
- 教育科(5641)
- 教育科学(5601)
- 管理学(5593)
共检索到75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哲生
根据教育分类的观点,高职教育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是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它有自身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社会上关于高职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二流教育是认识错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的国际性文件,技术与职业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其实具有独特的、非同寻常的社会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宇
学生课程参与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与世界、人与知识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学生课程参与的结构不仅限于认知维度,还包含社会维度和自我维度。但在三个维度上,学生常常处于"公共知识"、"教师权威"和"学生本份"的宰治下,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课程。突破三重宰治,需要展开知识建构式参与、文化批判式参与和存在体验式参与。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 体验 反思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云 欧阳河
传统的教育类型"四分法"存在着分类依据混乱、各类型教育分工不明晰、定位不准确等弊端,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淆与误解。随着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不断渗透与实践,应有更为准确、明晰的教育类型标准与定位。本文提出以教育内容为分类依据的"二分法",并对其思想指导下的职业教育的定位、特征与实践形式加以探讨。
关键词:
教育类型 四分法 二分法 职业教育 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洪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类型,它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与工作实际更加贴近、与技术创新更加相关。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创建更加开放、更加实用、相对高端的高职教育类型特色,关键在于加强内涵建设:思想建设重在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专业建设重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上取得进展;团队建设要强化领导能力,优化内部结构,创新运行机制;制度建设重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令英
在我国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对师范教育形成倒逼的形势下,高师生能否经受住国考改革的考验,关键取决于师范标志性课程——教育类课程对他们产生的教育影响。教师资格证国考主要测查考生可持续性的教育素养,高师教育类课程作为专门培养高师生教育素养的课程,需要与国考改革对接。为此,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体现出发展性:以培养学生可迁移的整体教育素养为目标,以开放的教育实践性信息为内容,以学生持续的积累转化为过程,以追踪式的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师资格考试 高师教育类课程 发展性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彦军
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在产生背景、办学导向和办学定位与类型等方面存在共同特征,可视为其本质特征。"我国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是一个应然概念,也具有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本质特征,通过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进行建设是其"中国特色"的核心表现。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 特征 内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价值观 大学职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文庭孝 龚蛟腾 张蕊 刘晓英 刘进军
知识关联是指知识单元(包括文献、人脑等知识载体和概念、词语等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知识关联具有相互性、普遍性、传递性、隐含性、结构性、累积性等特征,是我们认识和利用知识关联的基础。知识关联有多种类型,其中显性知识关联、隐性知识关联、学科知识关联、主题知识关联、知识载体关联和知识内容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1996年以来,政策层面多次对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进行宣示。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政策意图不是鼓励高职院校升本,而是推动高职彰显特色,增强不可替代性。类型定位,更多的是特色之谓,而非层次之谓。应区别对待高职教育升本和高职院校升本。在禁止高职院校盲目升本的同时,应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升本 类型定位 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彦明
教育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分类现象,揭示教育类型发展规律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总体上是教育的共性之同和个性差异,具体可归纳为教育类型分类方法与标准,类型特征与内部结构,不同教育类型间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基石,指明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行动方向,开创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的出发点,对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丹丹 李中国
成人教育对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我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定位存在着社会地位有待提升、办学类型特色不够彰显、教学方式契合"成人"度不高和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急需加强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成人教育职能,急需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成人教育社会地位的提升。办学应以成人需求、社会效益为导向,展现成人特色;教学需遵循因材施教、灵活创新原则,观照成人诉求;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以期发挥成人教育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伟民 李德方 周向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其发展实践中的应然指向和"适合的"目标追求必然有其特殊性。通过权威词典的语词分析与逻辑推演,指出"适合的职业教育"应是符合国家、社会和学生个体与群体要求的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和一种理想形态。
关键词:
适合的职业教育 语词分析 内涵解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斌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对于落实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明确定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昭示,职业教育在功能定位和社会地位上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人人性特征;在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具有职业性、双重需求性和融合性特征;在培养途径和行为模式上具有实践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特征的培育,必须在宏观层面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放管服";在中观层面加强职业院校领导能力建设,高质量参与项目试点;在微观层面加强对教师理念引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教育 内涵特征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斌 武文
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文章从理论渊源和职业特性两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特殊内涵,并基于高职院校类型化的立德树人困境、使命以及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在此基础上,从教育主体的双元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和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三个维度提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构建路径:立足校企协同、侧重工匠精神、践行德技并修。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类型教育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