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5)
- 2023(8560)
- 2022(7779)
- 2021(7448)
- 2020(6163)
- 2019(14522)
- 2018(14524)
- 2017(28274)
- 2016(15524)
- 2015(17633)
- 2014(17733)
- 2013(17440)
- 2012(15808)
- 2011(14122)
- 2010(13904)
- 2009(12348)
- 2008(11746)
- 2007(9932)
- 2006(8481)
- 2005(7165)
- 学科
- 济(57887)
- 经济(57823)
- 管理(43442)
- 业(40901)
- 企(34742)
- 企业(34742)
- 方法(29392)
- 数学(25476)
- 数学方法(25142)
- 农(14797)
- 中国(13983)
- 财(13732)
- 学(13401)
- 业经(12877)
- 地方(11998)
- 理论(11479)
- 和(10184)
- 贸(9959)
- 贸易(9955)
- 农业(9950)
- 技术(9673)
- 易(9647)
- 环境(9470)
- 教育(9383)
- 务(9185)
- 财务(9128)
- 财务管理(9114)
- 制(8887)
- 企业财务(8635)
- 划(8386)
- 机构
- 大学(215212)
- 学院(214050)
- 管理(89383)
- 济(78650)
- 理学(78572)
- 理学院(77722)
- 经济(76776)
- 管理学(76368)
- 管理学院(75997)
- 研究(67417)
- 中国(47108)
- 京(45793)
- 科学(43902)
- 财(34236)
- 所(33226)
- 业大(32781)
- 农(31688)
- 研究所(30716)
- 中心(30229)
- 范(30024)
- 师范(29785)
- 江(29053)
- 北京(28833)
- 财经(28474)
- 经(25936)
- 农业(24860)
- 院(24621)
- 州(24487)
- 师范大学(24278)
- 技术(23827)
- 基金
- 项目(153971)
- 科学(120276)
- 研究(114314)
- 基金(110089)
- 家(95203)
- 国家(94389)
- 科学基金(81460)
- 社会(68891)
- 社会科(65173)
- 社会科学(65154)
- 省(60735)
- 基金项目(59753)
- 自然(54150)
- 教育(53322)
- 自然科(52857)
- 自然科学(52847)
- 自然科学基金(51874)
- 划(51092)
- 编号(48257)
- 资助(45279)
- 成果(38663)
- 重点(33879)
- 部(33599)
- 课题(32764)
- 发(32038)
- 创(32006)
- 项目编号(29919)
- 创新(29676)
- 科研(29407)
- 大学(29097)
共检索到29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加渔  
                                    
                                
                            
                            概念重建之后,课程被化约为作为语言样态存在的"符号表征",其涵括的"符号潜能"和语言意蕴得以彰显,课程语言问题由此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并促使整个课程领域发生"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课程研究从科学语言时代迈入诗性语言时代,呼应了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范式转型,其主旨在于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和观照课程主体生命。
                            关键词:
                                
                                    
                                    
                                        语言  课程语言  语言转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智  
                                    
                                
                            
                            在整个课程领域经历着语言学转向的同时,课程史研究也已经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和"新文化史"潮流的影响下,突破传统的思想史和社会史书写理路,以课程话语作为历史考察的对象,揭示知识和权力间的关联,同时将自身的历史书写作为一种话语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课程探究方式。
                            关键词:
                                
                                    
                                    
                                        课程史  语言学转向  后结构主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熊和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在课程研究范式转向和概念重建运动的推动下,课程研究走向了意义建构的历程,开始从一元文本走向多元理解,美学取向的课程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对课程意义重新解读的方式。借助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课程,课程便成了生命美感体验的过程,同时更是一种诗化的智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慧玉  眭文娟  
                                    
                                
                            
                            "语言转向"掀起了组织管理学科中的话语研究热潮,其中组织战略变革是对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运用领域最广泛、深入的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已有的组织战略变革话语研究综合述评话语分析对该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组织战略变革  语言转向  话语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文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文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要实现由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的改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于泽元  靳玉乐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研究领域发生了由结构——功能观向文化——个人观进行转变的理论转向。与此转向相匹配,研究者关注教师认同感、效能感、情绪和学校文化的研究。这些理论转向和研究焦点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主观意义建构,不仅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新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启发意义,而且也启示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要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参与有意义的课程变革,同时也启发我们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课程实施  文化——个人观  意义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慧  杨晓萍  
                                    
                                
                            
                            课程正义逻辑的"自然合理性"遮蔽了其所蕴藏的"非正义"现象。在课程主体的虚无假设、课程情境的同化取向以及课程实践的物化逻辑的致思路径下,课程正义并未实现对个人的实质正义。课程正义伦理价值的实现应展现对生命、情境和关系的关怀,依托于将关怀伦理涵括在课程正义的理路中,从课程方法论、主体素养以及课程制度等层面实现关怀与正义和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构建。
                            关键词:
                                
                                    
                                    
                                        课程  关怀伦理  正义伦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必新  张荷婷  李仲阳  
                                    
                                
                            
                            课程研究的转向是职业教育课程论关注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课程范式的变革。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共生性转向主要缘起于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以及人工智能的时代诉求。基于哲学视域,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分析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共生性转向的内涵和旨趣,进而审视其实践意蕴,主要表现为:在价值层面,要观照生命,追求本真教育;在内容层面,要反思实践,回归真实世界;在方法层面,要超越还原论,走向共生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良  陈玥  
                                    
                                
                            
                            西方课程研究的复杂性取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这场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向是在"概念重建运动"逐步深入、对现代课程理论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的背景下,借鉴复杂理论、混沌理论等研究复杂系统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课程研究中简单思维的自发纠偏,进而实现课程研究的复杂性自觉的跨学科对话。深入分析这场课程研究范式变革的主要观点与核心论题有必要从其课程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知识论三个维度来剖析这场复杂性转向的旨趣与意义。
                            关键词:
                                
                                    
                                    
                                        课程范式  课程研究  复杂性转向  复杂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珊云  
                                    
                                
                            
                            过去三十年,英美等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质量标准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研制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工具因此成为西方课程研究的主流范式。由于无视地方课程活动的空间结构,这一课程改革进展并不顺利,甚至加剧了地方教育危机。课程研究的"空间转向"可以弥补课程改革政策及主流课程研究的空间视角缺失,并为认识"地方课程空间"的复杂结构提供分析框架,同时也为调整课程改革政策、创造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尊重与快乐的"课程空间"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
                                
                                    
                                    
                                        课程研究  空间转向  地方课程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表明: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科学与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最明显地表现在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争论。事实上,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新途径。经济学的语言转向表现在:一是制度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二是博弈论认为,任何词语的特定含义都是通过某种语言演化的最优化过程而形成的演化均衡来确定的。三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只强调了科学语言而排斥了人文语言和日常语言,这恐怕很难向人们提供和展现一种失真较少的真实经济世界图景。
                            关键词:
                                
                                    
                                    
                                        经济学  "语言转向"  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延龙  杨春芳  
                                    
                                
                            
                            哲学的语言转向唤起了教育的语言转向。教育的语言转向有双重意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语言是教育的家。不同的语言与教育相遇,展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研究和教育生活图景。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所要达于的是一种超越了工具论和本体论的语言,是一种在更高层面实现了二者辨证融合的语言。
                            关键词:
                                
                                    
                                    
                                        语言转向  教育研究  教育生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课程研究需要借助语言视角,来使一切课程"事件"变得明亮起来。自20世纪以降,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激发了课程语言意识的觉醒,促使新的课程语言系统和叙述结构得以重构与敞开。不同的课程语言具有异质的品格、秉性和旨趣。其中,科学化课程语言的贫困、制度性课程语言的规训、隐喻性课程语言的张力、叙事性课程语言的真实、"新课程"语言的人文关怀等,为我们澄清课程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不同的教育学意义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在推进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警惕课程语言的欺骗功能,进而采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课程语言来真实反映我们"周围实在的世界"。
                            关键词:
                                
                                    
                                    
                                        课程语言  课程变革  教育学意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韦地  
                                    
                                
                            
                            漂亮的文字不一定就是好论文,但好文字确实是高水平研究所需要,也是研究者应重视的。千式百样的文字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如句子不通顺,"通过……""在……下",介词结构贯穿全段;句子成分残缺不全,动宾结构不当;表述条理不清,主次不分,重点不明,以及啰嗦、平淡、乏味等。改正这些语言问题,除遵循基本的语法法则外,可能还需要特别注意几点:一要锤炼标题,着重关注文章框架的表述是否到位。比如,大标题的表述准不准确?中心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