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1)
- 2023(15118)
- 2022(12734)
- 2021(11892)
- 2020(9834)
- 2019(22668)
- 2018(22491)
- 2017(42971)
- 2016(23664)
- 2015(26735)
- 2014(26963)
- 2013(26476)
- 2012(24365)
- 2011(21879)
- 2010(22190)
- 2009(20026)
- 2008(19640)
- 2007(17218)
- 2006(15343)
- 2005(13887)
- 学科
- 济(96072)
- 经济(95963)
- 管理(64015)
- 业(59609)
- 企(49159)
- 企业(49159)
- 方法(40139)
- 数学(33773)
- 数学方法(33255)
- 中国(26971)
- 农(25674)
- 学(23139)
- 地方(22258)
- 业经(22043)
- 财(21679)
- 理论(18047)
- 农业(17291)
- 贸(17013)
- 贸易(17001)
- 制(16593)
- 易(16439)
- 和(15699)
- 融(15030)
- 金融(15027)
- 教育(14359)
- 环境(14348)
- 银(14300)
- 银行(14252)
- 技术(13966)
- 行(13616)
- 机构
- 大学(338764)
- 学院(333601)
- 管理(128258)
- 济(128119)
- 经济(125199)
- 研究(117805)
- 理学(110574)
- 理学院(109210)
- 管理学(107038)
- 管理学院(106419)
- 中国(85814)
- 科学(74659)
- 京(74154)
- 所(60345)
- 财(58604)
- 研究所(55215)
- 农(55209)
- 中心(51555)
- 江(50233)
- 业大(50078)
- 范(49280)
- 师范(48822)
- 北京(47127)
- 财经(46737)
- 农业(43197)
- 院(43004)
- 经(42469)
- 州(40694)
- 师范大学(39915)
- 经济学(37844)
- 基金
- 项目(228360)
- 科学(178960)
- 研究(168005)
- 基金(163958)
- 家(143872)
- 国家(142674)
- 科学基金(121225)
- 社会(103559)
- 社会科(97989)
- 社会科学(97959)
- 省(88734)
- 基金项目(86876)
- 自然(78774)
- 教育(77842)
- 自然科(76940)
- 自然科学(76920)
- 划(75938)
- 自然科学基金(75496)
- 编号(69355)
- 资助(66788)
- 成果(57750)
- 重点(51988)
- 部(49949)
- 发(49423)
- 课题(48640)
- 创(46923)
- 创新(43739)
- 科研(43433)
- 教育部(42512)
- 大学(42431)
- 期刊
- 济(143193)
- 经济(143193)
- 研究(102299)
- 中国(67658)
- 学报(56266)
- 科学(51304)
- 农(50386)
- 教育(47405)
- 管理(47295)
- 财(42986)
- 大学(42178)
- 学学(38827)
- 农业(35086)
- 技术(29746)
- 融(28249)
- 金融(28249)
- 业经(22412)
- 财经(22261)
- 经济研究(22187)
- 图书(21258)
- 经(18972)
- 问题(18965)
- 业(18590)
- 版(16310)
- 科技(16268)
- 理论(16176)
- 技术经济(15626)
- 资源(15281)
- 贸(15183)
- 实践(14895)
共检索到502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随着课程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的多元发展,课程研究在我国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确立我国课程研究的知识基础,追踪其历史发展和现状,成为课程研究树立其学科地位、寻求学科合法性的迫切任务。此外,中国的课程研究该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参与复杂的国际对话,如何在国际课程研究共同体中明确自身定位,共同致力于课程领域的智力突破和学术发展,更是课程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本土和国际诉求。当北美的课程研究正经历着合法化危机,试图通过学科化和国际化寻求领域突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自身境况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呢?正如派纳所说,"提出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从领域内部和外部进行学科性对话的开始",也是引发我们思考和探寻未来之路的开...
关键词:
课程研究 学科化 本土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尚金兰 冯加渔
罗彻斯特会议的召开,北美课程领域开始了由"课程开发范式"到"课程理解范式"的范式转型。会议至今已有40余年,课程领域概念重建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年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威廉·派纳教授对课程概念重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问题接受了访谈。通过本次访谈,以期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课程研究 概念重建 泰勒原理 自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跃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去专业化 批判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青 赵宏
Jonathan Baggaley教授是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长期在国际组织任职,先后为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提供过顾问咨询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一直为亚洲国家担任国际项目顾问,对于世界及亚洲的远程教育发展有独到的理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经历了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学校重建运动和系统变革,到如今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卓越的不懈追求,教育改革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其理论认识也日渐成熟。但是,如何落实教育改革实践、解决改革现实问题的疑惑却始终纠缠着我们。当下,教育改革领域正面临着一场能力危机,它既是我们意识并判断自身处境的认识能力危机,也是如何深入改革、识别关键问题、构建关键能力的实践能力危机。因此,取道现实主义的路径,从可用性和实践性的角度重新认识改革实践过程,真正去"做"改革并做"正确"的事情,是解决危机、构建改革实践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作为一个充满着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混合体,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希望带来变化"的热情和坚持,...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理想 实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林
为了记录历史、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下那一代学者求学治学的经历与他们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本期,编辑部邀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林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吴易风教授进行了访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杰 宋科
为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本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访谈,记录一代经济学人的求学、治学经历。本期,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杰教授和宋科副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黄达先生进行了访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蒋少龙 刘方健
为了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这一代人的求学治学经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蒋少龙 刘方健
为了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这一代人的求学治学经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林
为了记录历史、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下那一代学者求学治学的经历与他们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本期,编辑部邀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林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吴易风教授进行了访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诚颖 何玉长
为了记录历史,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邀请相关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采访,记录老一代学者的学术生涯和他们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本期,编辑部邀请了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何诚颖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玉长教授对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的采访文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未兵
为弘扬老一辈经济学家勇于突破的理论创新精神,编辑部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一辈经济学家进行了访谈,记录一代经济学人的求学治学经历。本期,编辑部委托湖南工业大学唐未兵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先生进行了访谈,记录卫兴华先生学习研究历程及其对我国经济学建设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亚男
沈宝环教授访谈录程亚男题记在中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史上,父子两代均为巨学的只有两人,这就是沈祖荣和沈宝环。而且二位在事业成就上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先后撷取了多项图书馆第一:沈祖荣,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家。中国历史上出国攻读图书馆学的先导,第一位留美图书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婧
近些年来,"碎片化"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包含了"去自然化"或者说"去常规化"的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针对教育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或是现象,通过使用"当下的历史"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领域中所谓"毋庸置疑"的观念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历史地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关于学校运作秩序的知识,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选择。
关键词:
碎片化 当下的历史 教育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行动研究与课程实施关系密切,但它认为课程实施只是一种幻象,教师并非在执行课程,而在解释课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阻抗,也绝非是教师的消极反应,而是主动的自我防御,它可作为教师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跳板。行动研究历来重视实践甚于理论,在过去它对于自身的理论建树只有很少的作为,但近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将各种理论话语引入到行动研究之中,并在《教育行动研究》杂志上开辟"理论资源"专栏,使行动研究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论,而成为一类举足轻重的教育思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