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3)
2023(10015)
2022(8289)
2021(7821)
2020(6174)
2019(14274)
2018(13856)
2017(24107)
2016(13851)
2015(15884)
2014(15959)
2013(15665)
2012(15409)
2011(14590)
2010(15089)
2009(13864)
2008(13836)
2007(12622)
2006(11654)
2005(11063)
作者
(42813)
(35586)
(35512)
(33548)
(22979)
(17025)
(16051)
(13775)
(13721)
(13152)
(12446)
(12340)
(11845)
(11676)
(11400)
(10945)
(10461)
(10416)
(10376)
(10305)
(9550)
(9079)
(8706)
(8494)
(8206)
(8084)
(8033)
(8010)
(7362)
(7297)
学科
(60636)
经济(60577)
管理(34937)
(33320)
(25672)
企业(25672)
中国(23139)
地方(19970)
(18494)
方法(16227)
业经(15964)
(15952)
农业(12765)
理论(12721)
(12428)
金融(12427)
(12075)
银行(12048)
数学(11988)
(11810)
数学方法(11751)
(11663)
(11608)
(11277)
(11126)
地方经济(10938)
教育(10863)
技术(10578)
(10453)
贸易(10441)
机构
大学(205996)
学院(205429)
研究(83141)
(78609)
经济(76701)
管理(68799)
中国(61964)
理学(56305)
理学院(55391)
管理学(54247)
管理学院(53847)
科学(51837)
(47496)
(44403)
研究所(40037)
(38407)
(36884)
中心(36263)
(35808)
师范(35519)
(34916)
北京(31028)
(29305)
师范大学(28793)
财经(28528)
农业(28518)
(28467)
业大(28254)
(25564)
(25518)
基金
项目(125010)
科学(97197)
研究(96035)
基金(85528)
(75374)
国家(74606)
科学基金(61511)
社会(57848)
社会科(54579)
社会科学(54566)
(50567)
教育(45167)
基金项目(44370)
(43183)
编号(41037)
自然(37089)
成果(36787)
自然科(36179)
自然科学(36165)
自然科学基金(35500)
资助(33527)
(33072)
课题(30932)
重点(29606)
(26748)
发展(26349)
(26051)
(25859)
(25294)
创新(24322)
期刊
(104539)
经济(104539)
研究(73037)
中国(54551)
教育(39421)
(36236)
学报(35331)
科学(32351)
(29206)
管理(28317)
大学(26371)
农业(25092)
学学(23697)
(22308)
金融(22308)
技术(20138)
业经(17239)
经济研究(15819)
图书(15567)
财经(14988)
(13572)
问题(13139)
(13056)
(11858)
论坛(11858)
(11438)
书馆(11381)
图书馆(11381)
国际(10979)
世界(10770)
共检索到352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现代课程论百年发展的历程说明,课程知识的建构是一个批判性的学术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谱系化并承载特定学术功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盛是现代课程论得以确立的时代背景,初创时期的课程研究致力于学校秩序的改造与重建,一开始就彰显出特定的学术功能。以博比特、查特斯为代表的早期课程研究者致力于课程研究的科学化和实用化,开启了科学主义课程开发的先河。此后,在课程论学科发展的历程中至少涌现出经验课程、理性课程、实践课程和批判课程这四种知识谱系,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学术视角,丰富了课程的内涵。从学术取向上来看,现代课程研究则体现出从"技艺之学"到"原理建构"、再到"实践取向"和"社会批判"的转向。我国的课程研究需要在新的转向中面向未来,梳理参与世界课程研究的得与失,深度参与世界课程研究的潮流,由此表明自身的学术追求,回应国际化的呼声,真正做到学术自立,最终在世界范围内走向学术共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批判课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谱系。在其“家谱”中,“解放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构成了批判课程理论的三个主要支系,其中“再生产理论”支系又分化出三种模式:“经济再生产模式”、“文化再生产模式”和“霸权再生产模式”。批判课程理论体现了“社会批判”的精神气质,把揭秘“隐性课程”、弘扬社会正义、消除各种歧视作为时代课题,为当代课程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学科知识谱系化、促进分支学科发展是比较教育学在相对意义上获得"同质性",从而走出"身份危机"的重要思路。在我国比较教育学分支学科已经获得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一门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分支学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所遭遇的"身份危机"的基础上,梳理了比较教育视野下中外学者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比较研究概况,最后对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学科功能进行了讨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后现代课程研究兴起于70年代的概念重建活动,在概念重建活动的推动下,课程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扩大,一些学者进一步转向后现代主义,出现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等等,极大地拓宽和丰富了课程研究的视野和话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国栋  章雪富  
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只有在弄清楚大学教学课程谱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作用,从而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一、通识教育引入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念,改变了大学教学的知识谱系通识教育改变了大学教学的知识谱系。以前大学教育只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应的也就只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课主要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身体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洪光磊  
现代课程的演进及其变式洪光磊钟启泉教授在《现代课程论》一书中阐述道:“正式课程的形成,大体是在十九世纪以后。在此之前,严格意义上的课程是不存在的。”①这里所谓“正式的课程”、“严格意义上的课程”,事实上也就是指“现代课程”。它的出现和逐渐完备与普及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海涛  
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的过程蕴含着知识观的变化:知识不再是普适的、客观的、价值中立的,而是情境性的、文化的、价值负载的。本文先择要叙述新教育社会学课程论者、批判课程论者、后现代课程论者的知识观,然后总结其共有的知识理念:突出知识的价值性和情境性,最后分析知识观的变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可拉  胡庆芳  
本文旨在客观地描述美国高中自形成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掀起的新课程标准运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历程中其课程发展的轨迹,试图从多个角度对这样的发展轨迹进行解读,同时挖掘其对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春燕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来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及三次大的课程变革,表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点:变革的主线是教育文化的引进与本土化;受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变革与世界教育的发展一脉相承;变革的内在倾向深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对学前课程现实问题的诊断是变革的出发点;要认识到学前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之间的差距;学前课程需要不断地继承、发展与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薇  高继平  
对国内外学术谱系的起源与发展、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谱系平台和计量指标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对科学家的学术谱系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科学家的学术谱系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国外研究依托学术谱系库的建立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定量研究逐渐增多。由此提出我国有必要建立特色学术谱系平台,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云鹏  吕立杰  
近现代课程研究历经了课程目标的逻辑推演时期、课程研究的科学化时期、量化与质化研究多元共存时期等几次更迭、汰变 ,是库恩所言的范式的革命。这种变化与人类思想的跃迁轨迹相呼应 ,在未来的课程研究中质化方法会更加受到重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给人以启示 ,方法论原则的转向在于保持方法论上的必要的张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寰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告诉我们时间的不可逆性,同样,历史也是不可逆的,历史不可能在今天完全重现,但历史又是不可割断的,因此我们仍愿意去打开二十世纪国际金融发展的百年长卷,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英镑衰落到美元崛起,从美元称霸到面临欧元的挑战,从石油美元到拉美债务危机,从分业经营到合并监管……,目的不仅是为了重现和了解历史,充分触摸一个世纪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更是为了从历史回顾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今天的国际金融问题。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世纪回声”专栏,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出“百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变迁”、“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百年来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小莲  
基于国内外课程实施文献资料的分析,围绕变革过程的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课程实施取向、课程实施模式与策略、课程实施程度等问题展开研究,逐渐形成了该领域的研究谱系。课程实施的后续研究既要向内关照教师课程实施的心灵之旅,也要向外探寻合理诠释课程实施的意义空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育球  
知识谱系能力是学术创新力的重要基础,它由知识历史梳理能力和知识逻辑建构能力两个基本部分有机构成。知识历史梳理能力主要包括知识史料搜集能力(知识史料的发现能力、挖掘能力和整理能力)、知识史料分析能力(知识史料的真假辨别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史料的批判能力)、知识历史综述能力(包括综述的视角、方法、表达能力)。知识的逻辑建构能力主要包括概念逻辑建构能力、命题逻辑建构能力和知识范式建构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洁颖  
通识教育已引起了政府和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有效服务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