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7)
2023(2001)
2022(1618)
2021(1542)
2020(1129)
2019(2703)
2018(2559)
2017(4757)
2016(2684)
2015(3244)
2014(3561)
2013(3226)
2012(3170)
2011(2760)
2010(2872)
2009(2628)
2008(2772)
2007(2511)
2006(2110)
2005(2047)
作者
(7265)
(5974)
(5921)
(5630)
(3909)
(2886)
(2751)
(2373)
(2300)
(2236)
(2058)
(2043)
(1878)
(1859)
(1854)
(1809)
(1775)
(1751)
(1731)
(1713)
(1675)
(1473)
(1427)
(1389)
(1360)
(1352)
(1330)
(1305)
(1274)
(1213)
学科
(10711)
经济(10694)
理论(6821)
(6536)
企业(6536)
管理(6027)
方法(5410)
(5378)
教育(4211)
业经(3880)
文化(3695)
(3502)
教学(3501)
(3278)
中国(3083)
经济理论(2836)
产业(2644)
数学(2631)
数学方法(2523)
思想(2456)
企业经济(2397)
市场(2289)
政治(2242)
学法(2104)
教学法(2104)
(2083)
思想政治(2049)
政治教育(2049)
治教(2049)
德育(2028)
机构
学院(42992)
大学(42967)
(14435)
管理(14145)
经济(14016)
研究(12610)
理学(12185)
理学院(12009)
管理学(11734)
管理学院(11644)
(9257)
(8848)
师范(8810)
中国(8201)
(7632)
科学(7237)
师范大学(7152)
(6443)
教育(6339)
财经(6116)
(5944)
北京(5874)
职业(5767)
技术(5570)
(5505)
(5501)
研究所(5373)
中心(5148)
经济学(4915)
财经大学(4550)
基金
项目(24866)
研究(21448)
科学(19298)
基金(16293)
(13347)
国家(13163)
社会(12767)
社会科(11959)
社会科学(11957)
教育(11764)
科学基金(11347)
编号(10165)
(10111)
成果(9344)
(8357)
基金项目(8190)
课题(7565)
(6896)
资助(6528)
项目编号(6257)
自然(6081)
重点(5978)
自然科(5932)
自然科学(5930)
自然科学基金(5836)
规划(5774)
(5722)
(5652)
大学(5445)
教育部(5273)
期刊
(18060)
经济(18060)
研究(14459)
教育(13809)
中国(9147)
(6368)
管理(5907)
学报(5422)
科学(5008)
技术(4774)
大学(4628)
学学(4048)
职业(4026)
财经(3745)
(3335)
图书(3153)
(3029)
技术教育(2673)
职业技术(2673)
职业技术教育(2673)
经济研究(2567)
(2558)
论坛(2558)
书馆(2447)
图书馆(2447)
问题(2336)
业经(2334)
(2302)
(2128)
(2088)
共检索到6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罗生全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本土化是其研究逻辑,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课程理论文化自觉的路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跨学科方法论为参照坐标和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具体方法应用作为其方法论选择;以课程理论学科的终极价值为起点构建课程理论的学科体系;课程理论构建主体需要自觉觉醒其反思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德如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德如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概念,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有学者诠释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大学的文化自觉,被认为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新变革中,中国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开放大学作为还在探索和成长中的新型大学,现在强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宋昊  肖正德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课程文化自觉研究中肯定了课程文化自觉研究的价值意蕴,注重了课程文化自觉的内涵阐释,凸显了课程文化自觉的特征分析,涉足了课程文化自觉的途径探究。研究虽取得重要的成效,但尚存在主题比较狭窄、重理论思辨轻实践操作、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今后相关研究要拓宽课程文化自觉的研究主题,致力课程文化自觉的操作策略,重视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证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金家新  兰英  
"教育"与"文化"是比较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从而确定自身学科同一性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本文拟就文化研究在比较教育的理论自觉与学科基点建设中的特质与作用作进一步分析,进一步倡导以"执两用中"的比较教育文化观来构建"和而不同"的教育理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佩忠  宣勇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珍英  马拥军  
人是文化的动物,由此决定了人的生命活动同动物的生命活动不同:人不仅有本能,而且有自我意识。资本时代造就了一个"颠倒的世界",因此必然产生"颠倒的世界意识"和异化的"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一种辩证逻辑,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实证主义的单面性思维,却不能消除"物化"现象本身,从而也不能消除资本拜物教这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和由此产生的"物化的自我意识"。消除资本拜物教不仅需要实现意识形态革命,建立和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需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当今时代,和而不同应成为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遵循和而不同的方向,促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探索,必须关注比较教育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在比较教育领域里实施跨文化哲学对话重要的是实现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徽  
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课程文化自觉成为课程领域中备受关瞩的概念,它和"课程本土化"、"课程民族化"等问题相关,有助于确立我国课程研究的自我身份,然而课程文化自觉也潜藏着一种走向课程文化保守的危险。课程文化自觉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归,而是蕴含着一种寻求一种人类普适性的价值的本土课程发展。雷蒙·潘尼卡的跨文化解释学为课程文化自觉提供了一个富有参考价值的模式,通过概念内比的方法,达成文化之间的赤诚相遇和深层交流。在"课程文化自觉"基础上构建的"课程的基本学科框架"将课程视作一个生命体,历时历地寻求学科滋养,从而打开一个纵深而广阔的学科视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月明  
打造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是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加强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具有本质上的高度契合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打造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属性,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途径。文化自觉意识下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建设,必须坚持课程政治性为本,抓住教师这个关键,自觉捍卫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有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栾兆云  
培养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不仅包含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自觉,而且包含专业意义上职业认同、专业反思和自我构建等三个层次的自觉。实现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强化文化育人、构建自然合作文化、追求理性的自我实现、担当社会文化的旗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全面体现和践行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建民  
课程创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教师的课程创生仍处于"自为"状态,离"自觉"尚有距离。要使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自为"走向"自觉",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准确理解课程本质,二是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运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积极创设并形成以"探究、合作和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明理  徐子淇  
学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也没有专门论述文化自觉的文章、书稿或书信。但是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陈兆芬副教授在其新作《列宁文化自觉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中,通过对他们丰富文化理论耙梳中,却独辟蹊径以列宁文化自觉思想为个案将文化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稂艳玲  
世界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但旅游业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很多文化和社会问题。文章认为,要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单独发展旅游业,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基于文化本身价值,结合当地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多种产业的互补开发,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和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构建多种产业发展和文化自觉良性循环的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