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5)
- 2023(11845)
- 2022(10533)
- 2021(9961)
- 2020(8402)
- 2019(19580)
- 2018(19332)
- 2017(37431)
- 2016(20624)
- 2015(23156)
- 2014(23380)
- 2013(22852)
- 2012(20781)
- 2011(18614)
- 2010(18481)
- 2009(16498)
- 2008(15953)
- 2007(13886)
- 2006(11798)
- 2005(10272)
- 学科
- 济(75397)
- 经济(75314)
- 管理(54941)
- 业(51760)
- 企(44531)
- 企业(44531)
- 方法(36669)
- 数学(30811)
- 数学方法(30325)
- 中国(19780)
- 农(18990)
- 财(18552)
- 学(18426)
- 业经(17083)
- 理论(16469)
- 地方(15277)
- 教育(14736)
- 和(13165)
- 贸(12822)
- 贸易(12816)
- 制(12699)
- 农业(12646)
- 技术(12461)
- 易(12420)
- 务(12171)
- 财务(12104)
- 财务管理(12084)
- 企业财务(11525)
- 环境(11041)
- 银(10763)
- 机构
- 大学(283551)
- 学院(281550)
- 管理(110035)
- 济(102813)
- 经济(100353)
- 理学(96245)
- 理学院(95052)
- 管理学(93067)
- 研究(92645)
- 管理学院(92539)
- 中国(65377)
- 京(60840)
- 科学(60145)
- 财(47072)
- 所(46603)
- 农(44794)
- 业大(43154)
- 研究所(42863)
- 中心(41441)
- 范(40997)
- 师范(40630)
- 江(40375)
- 北京(38386)
- 财经(38332)
- 农业(35240)
- 经(34962)
- 院(33697)
- 州(33465)
- 师范大学(32858)
- 技术(32131)
- 基金
- 项目(198151)
- 科学(154894)
- 研究(145880)
- 基金(141584)
- 家(123461)
- 国家(122380)
- 科学基金(104746)
- 社会(88858)
- 社会科(84018)
- 社会科学(83995)
- 省(78336)
- 基金项目(75604)
- 教育(69253)
- 自然(69169)
- 自然科(67576)
- 自然科学(67559)
- 自然科学基金(66322)
- 划(66236)
- 编号(60557)
- 资助(58307)
- 成果(50125)
- 重点(44406)
- 部(43234)
- 课题(42461)
- 发(41268)
- 创(41171)
- 大学(38286)
- 创新(38059)
- 科研(37977)
- 项目编号(37677)
- 期刊
- 济(108697)
- 经济(108697)
- 研究(82452)
- 中国(55336)
- 学报(47837)
- 教育(45097)
- 科学(42775)
- 农(40230)
- 管理(40036)
- 大学(36195)
- 财(34982)
- 学学(33496)
- 农业(28456)
- 技术(25394)
- 融(20208)
- 金融(20208)
- 财经(18363)
- 业经(17637)
- 经济研究(17362)
- 图书(17191)
- 经(15608)
- 业(15070)
- 科技(14107)
- 问题(13903)
- 版(13588)
- 理论(13504)
- 技术经济(12627)
- 实践(12623)
- 践(12623)
- 业大(12193)
共检索到40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田若飞
在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否获得丰富的情感和认知体验,积极地发展自我同一性,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S市甲乙两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研究发现,两校课程文化在本质上趋同化,学生幸福感学校差异主要源自学校的区域排名而不是课程文化。这说明,课程改革还有待于触及学校教育的实质,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与完善应当构成学校课程文化的价值核心。
关键词:
课程文化 幸福感 学校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民 陈瑞霞 简予繁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终极追求。近年来,许多企业致力于打造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的品牌。然而,品牌幸福感由哪些维度构成?品牌如何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品牌幸福感会产生何种结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提出了品牌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品牌幸福感包括基于品牌的生活愉悦感、基于品牌的自我实现感和基于品牌的社会贡献感三个维度;其形成前因是消费者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而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是由品牌利益感知带来的;品牌幸福感会带来四种品牌粉丝消费行为,即品牌收集、品牌保护、品牌社群和品牌推荐行为;品牌-自我一致性、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自我控制分别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若松 王馨竹
采用金钱态度量表(M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中、日两国377名大学生的金钱态度和幸福感进行调查,以分析中日两国大学生金钱态度和幸福感的关系。金钱态度中的权力名望、不信任和金钱焦虑维度与幸福感的各维度存在负相关;只有维持保留维度与幸福感的各维度存在正相关。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中,人们只有在拥有金钱而不是消费时,才能感到更加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
金钱态度 幸福感 大学生 跨文化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曹尚卿
文章在概述阅读文化和阅读幸福感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了阅读文化与阅读幸福感的关系。同时,文章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对阅读态度与应对方式、阅读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文化 阅读幸福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邓香莲
[目的/意义]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地区抽样调研,旨在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相关各界的为老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在文献研究的连基础上,研究组首先通过立意抽样访谈法,确定以微信和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用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多维度结构,然后以方便抽样法展开预测试,并据预测试结果对初始量表做出改进和优化,最后开展访谈式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结论/发现]本研究萃取了社交媒体使用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维度: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多元回归模型显示:(1)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产生的积极情绪与年龄、社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老年人因社交媒体使用而产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年龄、每月可支配收入、受教育水平、社交行为、信息行为显著相关;(3)期望对社交媒体信息行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绪有显著调节作用。[创新/价值]本研究探索了社交媒体使用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多维度结构、具体指标以及期望对二者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学术关怀,在我国社会加速迈入深度老龄化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为我们科学引导老年人的社交媒体观,进而促进积极老龄化带来新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国森
幸福感来自生活的满意度。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学习情况等问题的影响,导致生活满意度降低,缺乏幸福感。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进行人际交流、形成积极人格的场所,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幸福感。因此,办好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幸福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浩彬 张菡之
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对683名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女生幸福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在幸福感多个维度上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大二生幸福感最高,大三生最低;文科生幸福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学业优秀生幸福感显著高于学业一般学生。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幸福感 积极心理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裴淼 杜霞 王文静
学生参与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和场域是课堂,而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本研究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为背景,以真实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话语为切入点,分析课堂师生互动的话语交流语段,旨在探询教师的哪些课堂话语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话语参与。
关键词:
教师话语策略 学生话语参与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肖立 孟立军
根据美国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出台的"21世纪学习框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而项目式学习(PBL)作为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之一,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美国某高校为个案,采访了来自不同院系且有着多年PBL教学经验的五位教授,并在他们的PBL课堂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讨班展开了为期数月的田野观察。采用质性研究的范式,借助ATLAS.ti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析出了"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教师推进合作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明帅 夏田豪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对个案校长就"如何认识办学理念""如何对办学理念进行提炼""如何实践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予以贯彻与修正"等有关办学理念"诞生"问题展开深度访谈。从个案出发,围绕办学理念的"诞生"这一话题,尤为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注重对校长生活史的挖掘,彰显具体学校的特性,在办学实践中对办学理念予以贯彻与修正。
关键词:
办学理念 校长 深度访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程煜
已有关于中职学校文化的研究多关注宏观的现实结果和政策建议,缺少对具体中职学校文化建构的微观考察。通过对L县M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及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师生互动、学校活动等的观察发现,中职学校文化中内含着监管、激情、拯救等突出特征,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感官、身体和情感的多重训练,包括一些介入日常生活的细密管理与规训、不断调动和激活励志情绪的各类活动,以及试图打破对中职学生的刻板印象,而以拯救为话语的教育正义的言说。这些特征的形成围绕着亲子、师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校与地方等多重关系展开了多重叙事,其包括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奋斗叙事、以对抗命运为指针的逆袭叙事、深耕底层群体的关爱叙事。中职学校文化建构所要对抗的不仅是外部偏见,还应审慎对待自身借用这种偏见展开的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中可能埋下的深远隐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文化建构 多重叙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 陈刚
幸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本文评估了主观幸福感对劳动力就业和隐性再就业概率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发现,幸福感上升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概率,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失业劳动力实现隐性再就业的概率。同时,幸福感上升增加了劳动力享有的"关系"等社会资本,以及促进了劳动力的工作搜寻努力,是幸福感影响劳动力就业概率的主要机制。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转型,可能不仅不会加剧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反而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滨 刘玉婷
雕漆是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培养周期长,工艺复杂,年轻人感兴趣的少,雕漆技艺近年来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技艺失传的窘境。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传承人,让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获得传承和发展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以雕漆技艺习得的过程与雕漆技艺传授的规律为研究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半开放问题访谈法,对雕漆工艺的11位传承人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自下而上提炼出雕漆技艺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建构了雕漆传承人技艺习得的过程、情境与原则三维度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技艺习得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共同体中进行的,由工作观察、言语指导、动作示范、学习模仿、个别指导、自我反思、刻意训练和评价反馈8个环节构成。技能的习得遵循学习者心理认知的规律,沿着由单一技能到复杂技能学习的顺序展开,师父在技艺传授的过程中应重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实物观察与作品分析是雕漆创作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磊 傅王倩 王达 暴占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歧视知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的研究更关注歧视知觉的水平,并未深入讨论其发生的过程性与情境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醴陵市的28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言语歧视、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知觉,而歧视知觉可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回避、退缩、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最后,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歧视知觉 问题行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庆娟 朱征 张金成 陈星汶
晋升选拔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对员工价值实现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员工对晋升事件的公平判断会影响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而现有研究对晋升公平缺乏关注,鲜有研究对晋升公平的理论进行探索和建构,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晋升公平的概念及效用机制。基于组织公平、甄选公平和晋升公平的文献回顾,本研究整合扎根理论和叙事研究方法分析了51名企事业单位员工晋升经历的访谈资料,澄清了晋升公平的概念并构建了其影响员工行为的效用机制模型。具体研究发现包括:(1)晋升公平不仅包括晋升结果公平、晋升程序公平和晋升互动公平,还包括晋升机会公平;(2)晋升公平会引发员工的情绪变化(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情绪耗竭)和认知变化(基于组织的自尊、感知的义务、组织信任和自我反思),进而改变员工-组织关系(组织认同和组织承诺)、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和投入度)以及工作动机(未来晋升动机),最终影响员工在一般管理情境和中国管理情境中的接近和回避行为(如离职/转岗、沉默行为、拉关系行为和合作行为等);(3)晋升公平影响员工心理和行为时会受到员工个体因素(心理预期、自我效能感、儒家传统价值观)和情境因素(领导安慰和补偿、未来发展空间)的制约。研究丰富了晋升公平的概念内涵、全面构建了候选者对晋升公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理论模型、指出了晋升公平的“黑暗面”、凸显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候选者晋升公平反应的特征,启发管理者在了解员工晋升公平感受及其反应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措施,优化晋升管理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