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7)
2023(2043)
2022(1715)
2021(1766)
2020(1444)
2019(3529)
2018(3873)
2017(6435)
2016(3989)
2015(4437)
2014(4768)
2013(4038)
2012(3676)
2011(3239)
2010(3324)
2009(3075)
2008(3193)
2007(2548)
2006(2397)
2005(2368)
作者
(8519)
(6955)
(6946)
(6881)
(4499)
(3389)
(3346)
(2817)
(2680)
(2636)
(2460)
(2420)
(2305)
(2303)
(2250)
(2197)
(2058)
(2057)
(2043)
(2032)
(2010)
(1724)
(1718)
(1702)
(1699)
(1672)
(1635)
(1536)
(1469)
(1445)
学科
(8505)
经济(8482)
(5810)
管理(5548)
教学(5319)
(5189)
企业(5189)
教育(5141)
理论(4859)
(4826)
体制(4285)
中国(4054)
(4038)
文化(3677)
业经(3671)
学法(3018)
教学法(3018)
(2945)
(2728)
企业经济(2700)
税收(2682)
(2656)
(2501)
银行(2501)
(2465)
(2415)
(2382)
金融(2381)
学理(2369)
学理论(2369)
机构
学院(45007)
大学(44097)
研究(17599)
(13523)
经济(13047)
(12466)
师范(12417)
教育(12162)
管理(11774)
中国(11495)
(10331)
师范大学(10033)
科学(9851)
理学(9323)
(9167)
理学院(9114)
(8851)
管理学(8804)
管理学院(8680)
(8331)
职业(8094)
研究所(7802)
技术(7455)
中心(7244)
北京(7237)
(6557)
(6081)
财经(5926)
职业技术(5705)
技术学院(5419)
基金
项目(24472)
研究(24006)
科学(18747)
教育(14789)
基金(13850)
社会(12510)
编号(12148)
成果(12081)
社会科(11677)
社会科学(11674)
(11196)
国家(10987)
(10809)
课题(10251)
(9508)
(9249)
科学基金(8824)
规划(7239)
项目编号(7147)
(6925)
(6761)
基金项目(6698)
研究成果(6341)
重点(6339)
(6230)
(6220)
阶段(6196)
(5923)
(5899)
(5897)
期刊
教育(23934)
研究(20495)
(20449)
经济(20449)
中国(16975)
(7699)
职业(6429)
技术(5872)
管理(5718)
学报(5023)
(4922)
金融(4922)
(4705)
科学(4645)
大学(4543)
技术教育(4229)
职业技术(4229)
职业技术教育(4229)
学学(3588)
财经(3511)
(3457)
论坛(3457)
(3159)
(3156)
高等(3107)
业经(2968)
经济研究(2930)
图书(2859)
成人(2820)
成人教育(2820)
共检索到82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新时代的教师文化范式必须从控制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这种文化是学习型文化,是教师不断反思的研修文化,是基于课程愿景的教师团队文化,是教师不断开拓的创新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玉友  张广斌  
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结构和文化是分析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路途。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单一结构路径分析课程改革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文化路径对课程改革的解释力越来受到重视。一个基本认识逐渐形成:课程改革需要通过结构重组与文化重建两个路径来完成,并且这两个路径又相互依赖,需要进行有效整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俊  胡怀雯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职教育的定位逐渐清晰,校园文化的流失和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高职校园文化重建和课程改革是办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高职教育,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方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掌握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文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文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要实现由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的改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李倩  
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从知识技能结构、专业生活方式、专业意识及价值体认等层面为教师文化重建提供了一种实践逻辑。教师文化重建应该是基于既有传统的渐进性变革,并且以改造自我主义文化为基点,积极创建一种学习型教师文化。其中,加强职业效能感与幸福感研究,立足单位文化建设,构建教师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基于案例的研究与网络发表等都是可供借鉴的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延伟  马云鹏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立新  
实践中,只有基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形式与课程评价等课程四要素,教师专业主义才能被适当地认识与理解。英国教师专业主义一度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国家课程法定要求的日渐熟知、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等均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信,拓展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空间。透视这一主题,对于开展我国教师专业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凡丰  
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是一项开放的事业,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远程教育可定位于为在职成人服务的学历教育,并可考虑推出本科层次的专业(学士)学位。目前急需从成人学习者特征和社会需求出发,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引入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开放的教育应有严格的课程审核体系。高校远程教育应基于实践性问题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增加面向实践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纯学术性的内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正德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文化境遇的叙事探究,发现乡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他们有的茫然失措,有的被动应付,有的则主动出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陷入双重的文化困境:既要背负教学改革的重任勇往直前,又要面对自身的困惑和无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多从文化层面解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境遇,指明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路向,使其增强文化自觉,突围文化困境,最终为乡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寻觅曙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尹弘飚  李子建  
教师改变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然而,教师对课程改革会表现出抵制和自愿改变两种倾向,这使教师改变具有了悖论性质。就其内涵而言,教师改变是一个多维度、多阶段过程,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妥善管理实施的“步伐”,处理好教师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的关系,又要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入手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领教师改变的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侨平  林智中  黄毅英  
课程改革一直都是世界各地教育变革的核心,改革的实施往往需要教师去执行。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却一直被忽视,其参与课程改革的方式往往是作为被动的执行者。随着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角色应有新的认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方式也应随之改变。通过对过往各地课程改革的回顾,此研究分析了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进程中角色以及影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因素,并阐明教师的抵触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自然性,进而提出建立支持教师改变环境的必要,透过官、民的互动带动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内驱力,以期能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的顺利推行提供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那种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型是"把改革的成败推加在教师身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乃桂  王夫艳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注重课程融合,引入研究性课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身份是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组织原则。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身份与教育改革要求的匹配程度。但教师仍深受学科亚文化的影响,普遍持有"学科中心"的专业身份。作为当前教师教育的新举措,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加强通识教育,完善学科教育,这有利于教师专业身份的重建,但如何真正淡化学科划界,适切地处理学科与通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个教师教育中引起示范效应仍需认真对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炳辉  熊梅  
教师课程意识是属于社会职业意识范畴的一种职业专业意识,是教师基于职业生活实践对课程的本质、功能、性质以及课程与自身职业角色内在关系的独特体认;是教师自觉地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与学生成长有机统整,指向课程实践的实践性专业智慧的集合;是教师基于职业实践对课程的再解读,是教师职业情态的映射,是教师与课程是否融合为一的表象,是教师对自我职业价值与生命的省察。其回归与重建需要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努力与支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课程及知识体系是特殊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其中蕴涵了这一特殊历史文化所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向,并因此可以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语境中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西方知识日益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知识与西方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课程变革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工具理性"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消除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其代价却是遗忘本土知识的历史文化处境与教育价值取向,进而迷失本土知识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恰恰就是国际教育对话中借以显示自身知识价值的根本资源。从这一点出发,课程变革就需要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其理论旨趣在于理解不同课程知识体系背后的历史文化处境及其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在与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