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0)
2023(2747)
2022(2332)
2021(2353)
2020(1927)
2019(4711)
2018(4887)
2017(8791)
2016(5112)
2015(5651)
2014(5935)
2013(5444)
2012(5007)
2011(4358)
2010(4543)
2009(4254)
2008(4330)
2007(3555)
2006(3335)
2005(3230)
作者
(12989)
(10747)
(10715)
(10546)
(6838)
(5167)
(5068)
(4212)
(4105)
(3922)
(3789)
(3725)
(3614)
(3551)
(3453)
(3266)
(3236)
(3185)
(3155)
(3086)
(3085)
(2666)
(2634)
(2545)
(2526)
(2451)
(2432)
(2342)
(2202)
(2142)
学科
(18008)
经济(17984)
管理(10545)
(10437)
企业(10437)
(9919)
(8499)
(7138)
方法(6870)
体制(6488)
中国(6361)
(6221)
结构(5817)
业经(5455)
产业(5449)
理论(5370)
数学(5042)
数学方法(4938)
教育(4920)
教学(4628)
地方(4258)
(4242)
(3953)
银行(3947)
(3891)
金融(3890)
(3843)
文化(3693)
(3684)
(3400)
机构
学院(66419)
大学(66116)
(26057)
经济(25486)
研究(25164)
管理(21397)
中国(18190)
理学(17813)
理学院(17524)
管理学(17150)
管理学院(16985)
(14753)
(14678)
科学(14302)
(12911)
(12097)
师范(11977)
研究所(11493)
(11255)
财经(10566)
中心(10294)
师范大学(9750)
北京(9712)
(9578)
教育(9370)
(9043)
(8973)
(8607)
经济学(8379)
技术(8190)
基金
项目(39698)
研究(32374)
科学(30867)
基金(26672)
(22790)
国家(22543)
社会(19468)
科学基金(19005)
社会科(18402)
社会科学(18397)
教育(17023)
(16115)
编号(14115)
基金项目(13656)
(13494)
成果(12887)
课题(11016)
自然(10888)
资助(10879)
自然科(10598)
自然科学(10595)
自然科学基金(10432)
重点(9709)
(9313)
(9203)
(9015)
(8737)
项目编号(8480)
规划(8319)
教育部(8230)
期刊
(33475)
经济(33475)
研究(26013)
教育(17926)
中国(17918)
(12165)
学报(9579)
管理(9542)
科学(8793)
(8121)
大学(7913)
(7335)
金融(7335)
学学(7042)
技术(6987)
财经(6142)
(5473)
经济研究(5471)
职业(5159)
业经(5002)
农业(4872)
问题(4412)
改革(3604)
(3604)
技术教育(3556)
职业技术(3556)
职业技术教育(3556)
(3554)
论坛(3554)
图书(3289)
共检索到11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玉友  张广斌  
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结构和文化是分析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路途。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单一结构路径分析课程改革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文化路径对课程改革的解释力越来受到重视。一个基本认识逐渐形成:课程改革需要通过结构重组与文化重建两个路径来完成,并且这两个路径又相互依赖,需要进行有效整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新时代的教师文化范式必须从控制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这种文化是学习型文化,是教师不断反思的研修文化,是基于课程愿景的教师团队文化,是教师不断开拓的创新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俊  胡怀雯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职教育的定位逐渐清晰,校园文化的流失和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高职校园文化重建和课程改革是办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高职教育,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方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掌握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延伟  马云鹏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爱程  
文章根据当前学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社会文化方面的根源,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课程内容改革问题,以及学校课程在继承和传递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凡丰  
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是一项开放的事业,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远程教育可定位于为在职成人服务的学历教育,并可考虑推出本科层次的专业(学士)学位。目前急需从成人学习者特征和社会需求出发,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引入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开放的教育应有严格的课程审核体系。高校远程教育应基于实践性问题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增加面向实践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纯学术性的内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课程及知识体系是特殊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其中蕴涵了这一特殊历史文化所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向,并因此可以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语境中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西方知识日益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知识与西方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课程变革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工具理性"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消除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其代价却是遗忘本土知识的历史文化处境与教育价值取向,进而迷失本土知识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恰恰就是国际教育对话中借以显示自身知识价值的根本资源。从这一点出发,课程变革就需要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其理论旨趣在于理解不同课程知识体系背后的历史文化处境及其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在与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文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文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要实现由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的改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勇健  
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在《大学的使命》中,从哲学的高度与历史学的广阔视野,重新审视了大学教育改革何以可能的问题,确立了"大学使命",即大学教育的目的,提出了"教育的经济原理",并呼吁将"重建文化教学"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李倩  
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从知识技能结构、专业生活方式、专业意识及价值体认等层面为教师文化重建提供了一种实践逻辑。教师文化重建应该是基于既有传统的渐进性变革,并且以改造自我主义文化为基点,积极创建一种学习型教师文化。其中,加强职业效能感与幸福感研究,立足单位文化建设,构建教师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基于案例的研究与网络发表等都是可供借鉴的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建构国家文化认同乃是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使命,课程改革也确实能够促成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一理论上的关联能否变成现实,或者课程改革能否切实促成国家文化认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深切的国家文化关怀,以及教师能否将国家文化关怀注入自己的课程改革实践。胡适、钱穆正是通过课程改革促成国家文化认同的杰出典范。他们不仅十分关注中国应该形成何种国家文化认同,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行动,以引导学生及国人形成国家文化认同。回顾胡适、钱穆等人的经验,有利于从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优化当代中国的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谢康  陈丽  
本文指出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改革应从信息技术工具论转向信息技术文化论,并提出和分析了改革的目标是信息化课程,实现的过程是课程信息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化传统与数学课程改革●张维忠目前学校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其实质是古希腊传统意义下的数学,它是在西欧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孩子要学习同样的数学呢?各民族是否有自己的数学?“民族数学”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回答。世界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晓泉  
本文认为,寻求有效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学变革的主要目的,应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与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架构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等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在怎样的氛围中教"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