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84)
- 2023(22094)
- 2022(18476)
- 2021(17386)
- 2020(14317)
- 2019(32632)
- 2018(32157)
- 2017(60808)
- 2016(33408)
- 2015(37504)
- 2014(37546)
- 2013(36472)
- 2012(33660)
- 2011(30273)
- 2010(31162)
- 2009(28733)
- 2008(27778)
- 2007(25090)
- 2006(22623)
- 2005(20607)
- 学科
- 济(142487)
- 经济(142346)
- 业(106404)
- 管理(104243)
- 企(93360)
- 企业(93360)
- 方法(55174)
- 数学(44685)
- 数学方法(44052)
- 中国(43985)
- 财(42126)
- 农(39525)
- 业经(38313)
- 地方(32535)
- 制(29848)
- 融(29353)
- 金融(29350)
- 理论(29051)
- 银(28738)
- 银行(28701)
- 行(27675)
- 农业(27333)
- 学(27162)
- 技术(26037)
- 教育(25485)
- 务(25335)
- 财务(25257)
- 财务管理(25222)
- 企业财务(23832)
- 贸(22957)
- 机构
- 学院(469356)
- 大学(464391)
- 济(192408)
- 经济(188175)
- 管理(179504)
- 研究(158376)
- 理学(153019)
- 理学院(151330)
- 管理学(148826)
- 管理学院(147928)
- 中国(121665)
- 京(99537)
- 财(93324)
- 科学(92672)
- 所(78844)
- 江(72797)
- 财经(71723)
- 中心(71609)
- 研究所(70738)
- 农(68591)
- 范(67207)
- 师范(66734)
- 经(64981)
- 北京(63872)
- 业大(61910)
- 州(58500)
- 经济学(58107)
- 院(57082)
- 师范大学(53572)
- 农业(52991)
- 基金
- 项目(299704)
- 科学(237615)
- 研究(230732)
- 基金(213694)
- 家(182786)
- 国家(181034)
- 科学基金(156706)
- 社会(145006)
- 社会科(137298)
- 社会科学(137264)
- 省(119331)
- 基金项目(111357)
- 教育(110767)
- 划(99331)
- 自然(97463)
- 编号(96852)
- 自然科(95199)
- 自然科学(95181)
- 自然科学基金(93475)
- 资助(87492)
- 成果(80961)
- 课题(69277)
- 重点(67654)
- 部(66804)
- 发(66107)
- 创(64703)
- 创新(59766)
- 项目编号(59603)
- 国家社会(58537)
- 教育部(58518)
- 期刊
- 济(224874)
- 经济(224874)
- 研究(152905)
- 中国(102168)
- 教育(78209)
- 财(74861)
- 管理(72688)
- 农(63908)
- 学报(63233)
- 科学(60621)
- 融(52370)
- 金融(52370)
- 大学(50131)
- 技术(47654)
- 学学(46085)
- 农业(43448)
- 财经(36535)
- 业经(36530)
- 经济研究(35955)
- 经(31541)
- 问题(27933)
- 技术经济(24746)
- 业(24286)
- 职业(22721)
- 贸(22255)
- 现代(22083)
- 图书(21762)
- 坛(21588)
- 论坛(21588)
- 理论(21141)
共检索到731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宇
偏重实操性和理工性的高职院校,带有商科性质的经济法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偏弱,如何建设高职经济法类课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学院管理内外三方面,剖析了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之现状及缘由,构筑教学内容注重两个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强化、探究四方面考核形式三层体系的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路与模式,并侧重从构建体现课程思政的智慧课堂、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利用案例教学增强课堂互动、突出课程特点与素养等层面,囊括内涵、底蕴、素养、意识、观念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与策略,推进高职经济法类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席亚萍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学生基础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而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入手,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完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丽娟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对经济法课程进行系统改革,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课时,提升经济法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以满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经济法 课程改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丽娟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课程价值聚焦、课程思政与实践元素的结合、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德育培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建设,需要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力求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经济法 思政元素 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月花
财经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原来的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开拓性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专业教育 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暴露出理念功利化、定位模糊化、模式单一化、课程分割化、体制碎片化等问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着眼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实一体育人、构建内外协同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优化推进策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提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适应市场多变需求,拥有跨界思维方式,满足生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转型 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淑敏 李秋红 宫亮
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实践,也需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价值引领,开展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对如何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进行论述,提出"全程全员全方位成长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最终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轩辕 彭子茂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育人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中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并未充分,因此,探索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结合,需从教学目标中结合立德树人、内容中融入党史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及优秀企业家成长知识、强化创新创业师资的思政能力等方面予以建设,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崇友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国家各行业领域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需求,而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关注、探索现实社会发展问题与规律的重要途径,推进学生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已成为其新时代发展前进的首要任务。由张佳景与张子睿编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思创融合实践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一书,作者立足于自身丰厚的一线教学科研经验与学术成就将思政教育同创新教育协同研究,着力推进二者对大学生健康、长远、高效发展促进作用,通过教师及校内各级组织等教育、引导与支持作用切实推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从而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完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龙有胜
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协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二者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效果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相通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效果反馈和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突出。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健全思创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课程体系、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夯实师资力量,加快畅通融合机制,进一步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春英
"互联网+"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给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机遇,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中,既是近年来政府所倡导的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的既定导向与必然趋势,也是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将给高职思政课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内容的转变。而其融入路径主要包括: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后的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意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建构完整的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鹏 仝玉林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是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资源支撑与创新驱动支撑,并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提质增效。当前存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失位、教育结构失重、产教供需失衡等困境。为了实现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高职院校应完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治理体系、构建“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的课程体系、健全“产业中来+产业中去”的研究体系。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向产业发展输送创新成果。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提质增效 行动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英慧
创新战略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上还存在尚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从阐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入手,分析了两者融合在认识、实践、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顶层设计出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师资团队形成合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重新建立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搭建社会化合作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培养更多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文娟 王盼
依据普惠式与精英式教育结合的理念,构建层级推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通道。遵循主阵地和主渠道结合的理念,建构非线性交互式的课程体系。遵循通识性和专业性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形成生态圈闭环式的教学内容设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缪顾贤 赵秀芳
本文以高职电商专业为例,以浙江省电商学科竞赛为依托,针对浙江省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参赛师生进行广泛调研,分析高职电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结合当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通过构建"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搭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的"众创空间"平台,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电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高职电商 创新创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