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6)
- 2023(7917)
- 2022(6495)
- 2021(6001)
- 2020(4448)
- 2019(10245)
- 2018(9982)
- 2017(17974)
- 2016(10253)
- 2015(11612)
- 2014(11621)
- 2013(11453)
- 2012(11268)
- 2011(10221)
- 2010(10744)
- 2009(9435)
- 2008(9265)
- 2007(8318)
- 2006(7651)
- 2005(7407)
- 学科
- 济(42994)
- 经济(42949)
- 管理(22210)
- 业(20497)
- 中国(18706)
- 地方(18608)
- 农(15018)
- 财(14288)
- 企(13581)
- 企业(13581)
- 业经(11244)
- 财政(10798)
- 农业(10139)
- 地方经济(9787)
- 发(9700)
- 制(9516)
- 政(9084)
- 方法(9005)
- 融(8829)
- 金融(8828)
- 理论(8660)
- 银(8651)
- 银行(8639)
- 行(8530)
- 教育(8520)
- 学(8402)
- 发展(7269)
- 环境(7264)
- 展(7239)
- 数学(7189)
- 机构
- 学院(140486)
- 大学(136529)
- 研究(56942)
- 济(54547)
- 经济(53068)
- 管理(44153)
- 中国(42729)
- 理学(35628)
- 理学院(35073)
- 管理学(34421)
- 科学(34389)
- 管理学院(34145)
- 京(31411)
- 所(30348)
- 财(30142)
- 研究所(26939)
- 农(25596)
- 中心(25293)
- 江(24947)
- 范(23951)
- 师范(23704)
- 北京(21143)
- 州(20491)
- 院(20389)
- 省(20215)
- 财经(20078)
- 农业(19514)
- 技术(19419)
- 师范大学(18844)
- 业大(18781)
- 基金
- 项目(84631)
- 研究(68550)
- 科学(64053)
- 基金(54226)
- 家(46836)
- 国家(46281)
- 社会(39977)
- 科学基金(37727)
- 社会科(37603)
- 社会科学(37596)
- 省(36387)
- 教育(33329)
- 编号(30180)
- 划(29933)
- 基金项目(27436)
- 成果(26510)
- 发(25135)
- 课题(23883)
- 资助(22034)
- 自然(20749)
- 发展(20485)
- 重点(20262)
- 年(20216)
- 自然科(20179)
- 自然科学(20175)
- 展(20102)
- 自然科学基金(19776)
- 部(17891)
- 创(17814)
- 性(17797)
共检索到24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宪洲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必须基于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现状,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小沔 贺聪志
文章通过对有机农业发展历史的知识考古学梳理,回顾有关有机农业话语的变迁过程,以理解有机农业于当代社会的意义。研究发现,有机农业话语的发展共经历四个阶段。有机农业已从处于社会边缘的反思性农业实践,发展为全球范围内多主体参与的话语竞争场域。话语变迁的动力机制由时代背景决定,涉及各主体特定的话语实践与主体关系。只有充分理解"有机农业"相关话语的流变性与建构性,以及变动背后资本、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在面对这一舶来概念时保持冷静。
关键词:
有机农业 话语变迁 主体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乔阳 吕琳晖
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从核心基础课《基础会计》入手进行一流课程建设。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对课程思政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思政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思政,贯穿课内、课外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对课程思政成效进行评价。基于教学评价进行反思,从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和融入“第二课堂”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成效。
关键词:
“基础会计” 课程思政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谭荧 张进 夏立新
[目的/意义]探索语义网络发展历程与现状,对语义网络的概念、类型、技术、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系统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关于语义网络主题的高质量论文。经过自动和手动检索,确定了106篇文献进行回顾和综合整理。[结论/发现]追溯语义网络理论的渊源,辨析其与语义网及知识图谱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语义网络的潜在优势和进一步研究的限制因素。[创新/价值]为信息科学和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沫含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秦海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这一背景下,由黄丽娟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一书深入研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首先对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并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抗疫精神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探究了高校思政课程的理论创新;其次,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最后,从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思政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实践创新四个方面阐释了成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会方 秦桂秀
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于高校立德树人至关重要。在理论阐释层面,医学院校应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在实践逻辑层面,应体现出医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契合性、医学的科学与人文统一性、医学伦理与价值观的生成性、医学目的与人民健康的合一性。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德医交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丹丹
概述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文献基本情况,并从"课程思政"源起与相关概念、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价值、问题与对策、实施路径及中职"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研究概况等专题做了梳理,认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做好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要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思政素养现状、"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深度广度、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研究,尤其加大中职"课程思政"研究力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宏 郑勤华 陈丽
实践形式丰富多元的MOOCs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MOOCs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教育体制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在前期对中国MOOCs建设和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MOOCs建设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的特点和挑战,旨在通过分析问题,凝练经验,为中国MOOCs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宏 郑勤华 陈丽
实践形式丰富多元的MOOCs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MOOCs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教育体制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在前期对中国MOOCs建设和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MOOCs建设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的特点和挑战,旨在通过分析问题,凝练经验,为中国MOOCs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石 田洪芳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观的体现,也是增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推进"课程思政",应考虑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高校的差异,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通过各学科课程的思政资源开发,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确立制度与考核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课程思政"。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青年学生认知规律。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高职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亚男
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中,高校课程思政毫无疑问地成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一环。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使得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得以更好地发挥出思政课程的作用。然而目前,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切实予以解决。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 具体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文豪
<正>随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应关注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的成长发展。高职院校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将价值引导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有效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专业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陈华栋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育人思想,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清晰阐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重要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宜江
从教育自身的价值需要及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教育均衡发展在实践目标上不能为均衡而均衡,需要从"教育均衡的发展"转向"教育的均衡式发展";在实践战略上需要宏观统筹和顶层设计,改"以县为主"的"自下而上"为"上下结合";在实施举措上,需要由注入式推进转向内生式发展;在实施评价上,需要关注内涵评价、过程评价和人的发展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颖 宁晓静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传授英语专业知识以外,也需在课堂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打造课程思政格局,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信息化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持续渗透教育领域,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受到考验。如何顺应信息化趋势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由吴白兰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一书,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新需求、新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书中,作者细致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环境、方式及资源等一系列要素发生了转变,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何种专业素养、能力和技能,并着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要求展开了介绍。该书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素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指导,兼顾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大学英语教师各方面教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