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6)
- 2023(5243)
- 2022(4063)
- 2021(4000)
- 2020(2916)
- 2019(6583)
- 2018(6242)
- 2017(11587)
- 2016(6573)
- 2015(7624)
- 2014(7803)
- 2013(7454)
- 2012(7156)
- 2011(6167)
- 2010(6541)
- 2009(5825)
- 2008(5913)
- 2007(5688)
- 2006(5208)
- 2005(4721)
- 学科
- 济(21368)
- 经济(21341)
- 管理(17750)
- 财(13779)
- 业(13325)
- 中国(10713)
- 农(10537)
- 财政(10340)
- 企(9985)
- 企业(9985)
- 政(8575)
- 地方(8059)
- 制(7477)
- 业经(6740)
- 农业(6546)
- 教育(6326)
- 理论(5798)
- 体(5149)
- 策(5134)
- 教学(5047)
- 度(4830)
- 制度(4829)
- 银(4560)
- 银行(4559)
- 及其(4520)
- 方法(4351)
- 行(4340)
- 发(4280)
- 学(4254)
- 政策(4171)
- 机构
- 学院(86969)
- 大学(83503)
- 济(30777)
- 研究(30576)
- 经济(29795)
- 管理(27218)
- 中国(24605)
- 财(22167)
- 理学(21446)
- 理学院(21174)
- 管理学(20705)
- 管理学院(20534)
- 京(18613)
- 科学(17769)
- 江(16015)
- 所(15681)
- 中心(14640)
- 范(14631)
- 师范(14547)
- 财经(13648)
- 研究所(13273)
- 州(13119)
- 北京(12609)
- 职业(12555)
- 技术(12452)
- 农(12193)
- 经(12163)
- 省(12095)
- 师范大学(11338)
- 院(11154)
- 基金
- 项目(49168)
- 研究(43594)
- 科学(36881)
- 基金(30174)
- 家(24868)
- 社会(24710)
- 国家(24530)
- 社会科(23002)
- 社会科学(22995)
- 教育(21801)
- 省(21567)
- 编号(20676)
- 科学基金(20117)
- 成果(19034)
- 划(17275)
- 课题(16285)
- 基金项目(15092)
- 年(14616)
- 项目编号(12078)
- 性(12077)
- 资助(11827)
- 发(11802)
- 重点(11668)
- 规划(11320)
- 度(10460)
- 阶(10390)
- 制(10375)
- 段(10361)
- 阶段(10339)
- 部(10277)
共检索到157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燕
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系统设计德育递进教学路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饶玮
在对已有社区教育理念进行梳理后,文章系统阐述了社区教育在发展规划中存在的机制不完善、教育资源与发展不协调、教育资金不充足和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接着,从加强社区教育的权力结构建设、增强社区教育的多样化管理、完善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构建、做好社区教育的引入完善宣传、强化社区教育的人员队伍创新和整合社区教育的资源禀赋结构这六个方面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推动社区教育的精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为社区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可行路径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德兰 王玉龙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落实教育职责体现教育性的具体内容,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制度设计、载体选择、融入程度、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充分结合不同类别课程特点挖掘思政育人元素,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形式,持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育人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舒通
本文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为例,按照工作过程先后顺序设计教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作为连接教学情境的纽带,和实践教学内容形成有机的结合。从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出发,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施方式、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改革,事实证明学生职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近年来,大学,特别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开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核心是加强课程建设。而加强课程建设,应抓住重视课程建设、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评价制度四个关键问题。一、重视课程建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变革,核心是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是教育教学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种聪 岳希明
本文利用国家层面宏观和微观数据,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民工收入变动情况,探讨了促进农民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主要思路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2012—2022年我国农民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其次是经营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较低;分特征组来看,外出务工、东部地区、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收入水平普遍更高。但农民工仍然存在收入增速放缓、动力不足,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分项收入中,存在工资性收入不稳定,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转移性收入城乡差距大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促进农民工增收的主要思路是理清本地农民工与外出农民工、进城农民工与返乡农民工、老年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四组关系,分类施策。今后应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支持就业创业增加非农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转移性收入等优化路径,并注重调节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持续稳定增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种聪 岳希明
本文利用国家层面宏观和微观数据,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民工收入变动情况,探讨了促进农民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主要思路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2012—2022年我国农民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其次是经营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较低;分特征组来看,外出务工、东部地区、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收入水平普遍更高。但农民工仍然存在收入增速放缓、动力不足,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分项收入中,存在工资性收入不稳定,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转移性收入城乡差距大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促进农民工增收的主要思路是理清本地农民工与外出农民工、进城农民工与返乡农民工、老年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四组关系,分类施策。今后应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支持就业创业增加非农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转移性收入等优化路径,并注重调节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持续稳定增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芳 孙以萱
开展乡村振兴审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有效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的重要途经。文章在厘清乡村振兴审计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和各省级预算执行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的乡村振兴审计问题,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次总览乡村振兴审计实践的现状,发现审计机关介入时点滞后、审计深入程度有限、“屡审屡犯”现象频发的问题,由此提出及时介入开展事前审计,强化审计“防未病”功能、加大审计深入程度,实现审计成果共享和加大问责整改力度,降低“屡审屡犯”频率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冰
我国财政支农补贴资金总量逐年加大,项目逐渐多样化,补贴的重点已经转向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分散化管理、追踪监督反馈机制尚未形成以及财政支农补贴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等。因此,完善财政补贴应从多维视角考虑,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补贴总量规模,改进补贴方式,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补贴方式,完善财政支农补贴立法等。
关键词:
财政支农补贴 反馈机制 资金效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翠英
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区域共享型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资金"是制约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人"是实训基地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此,需要高职院校更新思路,加强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提升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师资 实训基地 教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杰 常静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党委肩负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基层单位和各级党组织紧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键词:
党组织 教师党支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隋牧蓉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内在地要求高校着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育大格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各主体对课程思政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割裂与对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形式化和功利化等问题,加强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以育人为目标导向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与课程思政能力,求真务实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统一、与思政课程的协同。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学实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喜峰 姜承昊
随着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名单出台,有必要对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的关键问题和推进路径进行研究。目前推进机制在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试点示范、强化智力支撑和推动敦促落实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推进机制中的试点区主要以生态产品供给区为主,缺少从供需双向层面精准对接试点;生态产品价值推进机制的试点示范探索中缺少以绿色新质生产力实质性提升的推进机制;生态产品价值的智力支持存在不足,以及生态产品价值理论滞后于试点示范地区现实需要。对此,未来应统筹生态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强化供需两侧的试点示范;以绿色新质生产力引领示范区建设;强化智力支撑与示范试点紧密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生态价值理论体系的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一平 陈素云 孙德中
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状况,应创造经济增长极,加速工业化进程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而农业地位突出又要求该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粮食、耕地为代价,不能加大城乡差距,因此必须考虑"三化"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应立足于农业资源禀赋,通过资产要素向小城镇聚集,产生增长极带动农村发展;通过农村发展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创造的设备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依托产业形成村镇增长极,产业向高效农业集聚;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土地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