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5)
- 2023(5478)
- 2022(4864)
- 2021(4459)
- 2020(3978)
- 2019(9539)
- 2018(9422)
- 2017(18060)
- 2016(10460)
- 2015(12118)
- 2014(12532)
- 2013(12523)
- 2012(11993)
- 2011(10906)
- 2010(11168)
- 2009(10346)
- 2008(10491)
- 2007(9915)
- 2006(8285)
- 2005(7482)
- 学科
- 济(43760)
- 经济(43724)
- 管理(26706)
- 业(25915)
- 方法(22669)
- 数学(20355)
- 数学方法(20141)
- 企(20136)
- 企业(20136)
- 农(12616)
- 财(11172)
- 中国(10685)
- 学(9622)
- 贸(8704)
- 贸易(8704)
- 地方(8631)
- 易(8441)
- 农业(8230)
- 业经(8220)
- 制(7788)
- 理论(7685)
- 和(6935)
- 务(6779)
- 财务(6766)
- 财务管理(6743)
- 企业财务(6321)
- 银(6309)
- 银行(6280)
- 融(5933)
- 金融(5931)
- 机构
- 大学(155537)
- 学院(155368)
- 济(61980)
- 经济(60508)
- 管理(56485)
- 研究(53084)
- 理学(48277)
- 理学院(47691)
- 管理学(46789)
- 管理学院(46495)
- 中国(38289)
- 科学(33794)
- 京(33074)
- 农(30701)
- 所(28461)
- 财(28296)
- 研究所(25974)
- 业大(25351)
- 中心(24755)
- 农业(24630)
- 江(24586)
- 财经(22503)
- 范(22075)
- 师范(21861)
- 北京(20916)
- 经(20275)
- 州(19379)
- 经济学(19287)
- 技术(18319)
- 院(18221)
- 基金
- 项目(99597)
- 科学(75921)
- 研究(72917)
- 基金(68943)
- 家(60585)
- 国家(60069)
- 科学基金(49541)
- 社会(43121)
- 社会科(40743)
- 社会科学(40724)
- 省(40090)
- 基金项目(36692)
- 教育(35553)
- 划(34264)
- 自然(31993)
- 编号(31406)
- 自然科(31182)
- 自然科学(31164)
- 自然科学基金(30598)
- 资助(28767)
- 成果(26162)
- 重点(23191)
- 部(22524)
- 课题(22291)
- 发(21944)
- 创(20273)
- 科研(19447)
- 创新(18998)
- 大学(18951)
- 教育部(18817)
共检索到227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课程实施涵盖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从课程变革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将课程变革的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二是从课程开发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推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课程实施是一个行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一般而言,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在不同取向下教师也扮演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
课程实施 内涵 本质 取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美国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被视为一种最新的后现代教化理论。基于课程概念重建的教化性课程批判地借鉴了德国教学论中的教化思想。从根本上讲,教化性课程是一种复杂性对话,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形成。这种自我形成是一种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精神形成,这可以有效消除教育概念的"社会工程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教化性课程的实施更多依赖于课程研究而非教学。
关键词:
教化 教化性课程 课程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价值观 大学职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柏江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因此,基于工学结合视角进行探讨的"项目课程"、"行动导向课程"等高职教育课程理论,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但与此同时,对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则显得相对冷清。通过基于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层面的分析,提出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模型并就其内涵进行分析,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实施 有效性评价 模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绘
产教深度融合是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办学提出的一种目标诉求。其学理依凭是:整合论是产教融合的哲学统驭,协同论是产教融合的合作机理,场域论是产教融合的跨界基础,资源依赖理论是产教融合的逻辑依据。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内涵所指包括:动力机制——互需,互动机制——协作,共享机制——多赢,评价机制——范导,学习机制——攻玉。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施追求策略是理念文化融合,体制机制融合,模式创新融合,专业对接融合,课程深化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淑文
高职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开发工作。文章探讨了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基本构架,介绍了课程标准编制案例及实施要点。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内涵 构架 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存霞 张童 陆道坤
破解课程思政“硬融入”和“表面化”难题,要以学生精准“增值”为指向,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精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一是精准地准备。科学研判学情,系统收集与分析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明晰课程思政建设指向。二是精准设计与实施。从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资源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精心构画,精准定位“落脚点”并基于此推动思政的有机融入。三是精准选择教学方法并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优质师生生态和生态课堂建设,为精准课程思政提供环境与氛围支持。四是精准评价与反思,以学生“增值”为核心,渐次延伸到教学与课程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精准”反思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思政 精准融入 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玉琨
精品课程是学校质量内涵提升的表现之一,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涵盖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管理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职业教育学精品课建设应对课程内涵作出准确界定,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课程建设实施,促进职业教育学课程改革,优化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 精品课程 人才培养 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勇 钱省三 应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正变得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知识管理内涵的基础上 ,探讨了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学习 知识网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尹弘飚 李子建
实施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全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了辛德等人的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可分为忠实、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三种取向,但忽视了另一种实施取向的分类方式,即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尽管存在许多差异,这两种分类方式本质上却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各种实施取向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沿着这两条线索,后现代课程实施观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关键词:
课程实施 实施取向 课程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贵英 谢青松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要素数字化为驱动,以多维互动为赋能,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形成的精准、灵活、有效的新型思政课堂治理模式。高职思政课程的数字化生态课堂建设面临教师课堂理念转变迟滞、学生课堂良性互动缺失、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环境封闭沉闷等现实问题。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由教师、学生、内容、手段、方法、环境、评价七个基本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通过数字化实现多途径、多样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维互动生态系统。“大思政课”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高职思政课程需要将生态课堂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机统一,处理好课堂与理念的数字化融合、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适应、课堂与生活的数字化结合、课堂与环境的数字化互动,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丹中
文章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基点、形态、本质三个角度对产教融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概念的分析诠释了产教融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基点的分析说明了高职院校开门办学、融入地方发展的必然性,形态的分析梳理了业已形成的多元融合形态,本质的分析提示了产教融合所包含的机制、价值、从业、文化方面更深层的内容,以期引发对推动产教融合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内涵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