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3)
- 2023(12105)
- 2022(10005)
- 2021(9295)
- 2020(7623)
- 2019(16804)
- 2018(16341)
- 2017(29645)
- 2016(16408)
- 2015(18694)
- 2014(18453)
- 2013(17057)
- 2012(15664)
- 2011(14027)
- 2010(14407)
- 2009(13091)
- 2008(12796)
- 2007(12196)
- 2006(10624)
- 2005(9498)
- 学科
- 管理(54127)
- 济(51298)
- 经济(51198)
- 业(48557)
- 企(43002)
- 企业(43002)
- 中国(19723)
- 技术(18115)
- 财(17260)
- 制(17196)
- 农(16427)
- 方法(15831)
- 业经(15459)
- 理论(13572)
- 体(12692)
- 技术管理(12230)
- 数学(12129)
- 银(11932)
- 数学方法(11910)
- 银行(11908)
- 行(11438)
- 学(11392)
- 融(11347)
- 金融(11340)
- 地方(11010)
- 教育(10755)
- 农业(10272)
- 教学(10140)
- 划(9949)
- 务(9898)
- 机构
- 学院(220809)
- 大学(214723)
- 济(82819)
- 经济(80754)
- 管理(79858)
- 研究(73917)
- 理学(67029)
- 理学院(66280)
- 管理学(65163)
- 管理学院(64731)
- 中国(55150)
- 京(45978)
- 财(43654)
- 科学(42587)
- 江(37032)
- 所(35998)
- 中心(34071)
- 财经(32661)
- 农(32557)
- 研究所(32042)
- 技术(31202)
- 范(30776)
- 师范(30441)
- 经(29488)
- 业大(29231)
- 州(29006)
- 北京(28871)
- 院(27492)
- 职业(27143)
- 经济学(25096)
- 基金
- 项目(144164)
- 研究(114971)
- 科学(114209)
- 基金(99776)
- 家(86587)
- 国家(85351)
- 科学基金(73268)
- 社会(70880)
- 社会科(66818)
- 社会科学(66802)
- 省(60522)
- 教育(56622)
- 基金项目(52000)
- 划(49741)
- 编号(48877)
- 自然(43858)
- 自然科(42835)
- 自然科学(42821)
- 自然科学基金(42111)
- 成果(41375)
- 资助(38382)
- 课题(37055)
- 创(35821)
- 重点(33514)
- 制(33304)
- 创新(32429)
- 部(31640)
- 发(31425)
- 年(31045)
- 性(29722)
- 期刊
- 济(100732)
- 经济(100732)
- 研究(68938)
- 中国(59969)
- 教育(44897)
- 财(36135)
- 管理(34801)
- 学报(32084)
- 农(31326)
- 科学(29508)
- 大学(25603)
- 技术(25210)
- 学学(23359)
- 融(21238)
- 金融(21238)
- 农业(20867)
- 职业(17221)
- 财经(16684)
- 业经(16609)
- 经济研究(15204)
- 经(14531)
- 坛(13679)
- 论坛(13679)
- 科技(12709)
- 图书(12066)
- 问题(12003)
- 业(11342)
- 技术教育(11151)
- 职业技术(11151)
- 职业技术教育(11151)
共检索到35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宁 徐彦平
国家骨干校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这些问题透射出对骨干校建设庞杂的建设内容和目标缺乏深刻的思考,什么是骨干校建设的切入点,什么是建设的重点,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剖析,将课程改革作为骨干校建设的切入点,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建设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贯穿整个建设项目,从而形成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逻辑体系,以内部评估和国家有效介入实现体制机制的有力贯穿,才有可能使整个建设载体、内容和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
课程 体制机制创新 切入 贯穿 建设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宁
国家骨干校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这些问题透射出对骨干校建设庞杂的建设内容和目标缺乏深刻的思考,什么是骨干校建设的切入点,什么是建设的重点,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剖析,将课程改革作为骨干校建设的切入点,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建设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贯穿整个建设项目,从而形成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逻辑体系,以内部评估和国家有效介入实现体制机制的有力贯穿,才有可能使整个建设载体、内容和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
课程 体制机制创新 切入 贯穿 建设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斌 曾东升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既体现了政府推动行业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发展的"杠杆效应",又为高职院校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校企合作"这一被趋于泛化的命题如何突破制度与体制约束,从江苏省8家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意中可以窥见一斑。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制度创新 组织创新 利益相关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覃文松 周旺 洪波海 方绪军 谭锴
为有效推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在明确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内涵基础上,着力建设完善三方面机制:完善政府部门对骨干专业建设的项目引导机制、资金拉动机制、服务供给推进机制、专业认定推进机制等行政引导推动机制;探索更新专业建设理念、骨干专业建设质量保证机制等高职院校内部建设主体动力激发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参与骨干专业建设的支持机制建设,等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伯武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本文在系统总结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及成效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校企合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工作建议。
关键词:
骨干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长文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是国家继续推进示范院校建设,构建以国家示范院校为引领、国家骨干院校为带动、省级示范院校为支撑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骨干院校建设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具体包括做好骨干校顶层设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以及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发周
文章针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和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要求,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与跟随模仿战略、均衡战略与非均衡战略、人才战略与基础战略、文化战略与行动战略的选择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宝华
对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办学经费进行深度分析和比较,并从经济视角分析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得与失:得到更多办学经费,但院校行为更加靠近政府而远离市场。为此,提出相应建议:完善政府财政拨款方式,拓宽院校经费筹措渠道,搭建公平竞争平台。
关键词:
经济视角 骨干高职院校 市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丘秀文
结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特征,提出图书馆文化构建的策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制定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以营造一个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的、和谐的高职图书馆文化氛围。
关键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图书馆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新增100所骨干高职院校。通过分析2010年度40所立项建设院校《建设方案》文本,显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应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骨干建设的生命线,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抓好师资队伍这一关键点和社会服务这一着力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泽红 李雪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高质量发展,而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发展理念的革新为认识论前提。步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新发展理念贯穿共同富裕制度设计既能够为厚植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提供强劲动力、为系统推进共同富裕确立平衡杠杆,又将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永续条件、开辟经济空间、明晰价值旨归。以新发展理念贯穿共同富裕制度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科学社会主义核心要旨、勇担自身历史使命的主动作为,也是凸显人民主体地位、构筑多维制度体系的现实需要。在此过程中,应当建构涵盖物质财富创造、重大关系处理、美丽底色描绘、经济空间拓展、社会财富分配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并以科学制度服务中国特色共同富裕伟大实践。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昊光 岳启明
国家创新体系创新范式的转变,以及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导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为国家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劳动者、资本、科学技术、自然条件、信息数据、社会过程这六大要素不断变化,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体系政策、人才培养、科技金融建设及信息化发展对新质生产力产生了正面推动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的具体实践,是国家创新模式转变的科学回答,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平衡之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各高等职业院校的积极参与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三批立项单位已确定。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如何真正成为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和文化引领。而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实质是实现"育人为本"为前提的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关键词:
示范建设 机制创新 文化引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娅 程凡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骨干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推进路径:精准定位骨干专业,明确服务对象与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体系,为骨干专业建设提供优质载体;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骨干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骨干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为骨干专业建设增添动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骨干专业 建设 推进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静 赵良梅
2006年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共立项建设100所示范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通过"点"上示范、"面"上辐射,引领带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对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现状特征,总结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将为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现状特征地域分布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有64所,占全国的32%;而东北、西北、西南三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仅占31%。从各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