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164)
- 2022(1895)
- 2021(1813)
- 2020(1507)
- 2019(3438)
- 2018(3351)
- 2017(6050)
- 2016(3825)
- 2015(4430)
- 2014(4539)
- 2013(4348)
- 2012(4370)
- 2011(4242)
- 2010(4582)
- 2009(4251)
- 2008(4520)
- 2007(4293)
- 2006(3923)
- 2005(3707)
- 2004(3407)
- 学科
- 济(14317)
- 经济(14294)
- 管理(9394)
- 业(8682)
- 企(7446)
- 企业(7446)
- 学(6363)
- 理论(5645)
- 方法(5449)
- 教育(4341)
- 中国(3951)
- 数学(3828)
- 农(3817)
- 教学(3710)
- 数学方法(3660)
- 财(3416)
- 业经(3350)
- 制(3262)
- 和(2896)
- 融(2798)
- 金融(2796)
- 银(2619)
- 银行(2606)
- 农业(2533)
- 行(2518)
- 策(2402)
- 体(2359)
- 贸(2348)
- 贸易(2346)
- 地方(2325)
- 机构
- 大学(68363)
- 学院(65995)
- 研究(24497)
- 济(21213)
- 经济(20670)
- 管理(19187)
- 科学(16662)
- 中国(16384)
- 理学(15873)
- 理学院(15557)
- 京(15285)
- 管理学(15037)
- 管理学院(14915)
- 所(13921)
- 范(13601)
- 师范(13494)
- 研究所(12773)
- 财(11839)
- 农(11583)
- 江(11562)
- 师范大学(11086)
- 教育(9749)
- 北京(9699)
- 中心(9628)
- 财经(9330)
- 州(9206)
- 农业(9124)
- 业大(9088)
- 经(8304)
- 院(7901)
- 基金
- 项目(38152)
- 科学(29184)
- 研究(28535)
- 基金(26321)
- 家(23663)
- 国家(23433)
- 科学基金(18791)
- 社会(16183)
- 教育(15243)
- 社会科(15180)
- 社会科学(15171)
- 省(14872)
- 基金项目(13440)
- 划(13409)
- 自然(12212)
- 编号(12092)
- 成果(11997)
- 自然科(11930)
- 自然科学(11923)
- 自然科学基金(11722)
- 资助(10967)
- 课题(9659)
- 重点(9394)
- 部(8780)
- 发(7844)
- 年(7832)
- 性(7553)
- 教育部(7449)
- 大学(7374)
- 创(7306)
共检索到10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席
作为教育的核心范畴与焦点论域,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都与语言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课程研究范式的时代转换激发了课程语言的"符号潜能",多种课程语言如科学化课程语言、政治性课程语言、隐喻性课程语言、叙事性课程语言等华丽绽放,课程领域成为一首多种声音交汇融合的复杂的交响乐。任何一种课程语言的产生都有历史的合理性。课程语言流变现象不是一种异相,而是常态,其本质是课程思想观念的变革。
关键词:
课程语言 流变 课程观念变革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秦建宁
本文简要论述了 HTML 语言、Homepage、HTML 的文件格式结构以及图书馆 Homepage 制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页面风格等等。
关键词:
HTML 图书馆 Homepage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加渔
概念重建之后,课程被化约为作为语言样态存在的"符号表征",其涵括的"符号潜能"和语言意蕴得以彰显,课程语言问题由此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并促使整个课程领域发生"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课程研究从科学语言时代迈入诗性语言时代,呼应了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范式转型,其主旨在于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和观照课程主体生命。
关键词:
语言 课程语言 语言转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华
美国社区学院的语言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ESL课程、英语课程和外语课程。在社区学院主要教育职能的引领下,社区学院的语言课程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无缝衔接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不同学习群体设置不同课程;全面实施分级教学;必修课与辅修课平分秋色;课程编排人性化。在美国社区学院语言课程办学模式的启发下,文章认为我国高职英语课程应建立多层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完善分级分层教学,促进教学向精细化转变;优化课程结构,建设具有我国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
关键词:
美国社区学院 语言课程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庆忠 姜跃平
在大多数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数据只能通过程序设计语言来存取,终端用户没有一个简单的工具执行查询。本文讨论了一个类SQL的查询语言ASQL,以解决上述问题。ASQL是基于对象代数的查询语言,本文讨论了对象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利用这些规则进行查询优化。本文只讨论高层优化─—通过等价变换对表达式重写实现查询优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树金 马利霞
本体论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的一个学科。本文主要介绍本体理论、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几种主要本体语言 ,并分析了未来的本体研究方向和本体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信息检索 应用研究/本体 本体语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龙立 潘丽珠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
关键词:
教学理论 教学 课程 语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朱岩
通过对以叙词检索为代表的受控检索语言和以全文本检索为代表的自然检索语言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了两种检索方法的特点,对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数据库检索语言及其相关检索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汉清 刘华梅 郝嘉树
本文首先对60年来我国图书分类法的编制修订情况和特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其次从出版年代、词表规模、词汇性能、学科分布、词汇显示和修订状况等方面,对近30年来的主题词表的研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我国主题词表发展的状况、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分四个时期回顾了我国情报检索语言互操作的进展,包括主要项目及其特点,并对一些成功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为情报检索语言互操作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方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七艺"课程诞生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社会需求和相对丰厚的文化积淀之中。"智者学派"提了"三艺",柏拉图提出了"四艺",二者珠联璧合,共同构筑了西方古典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在罗马时期,"七艺"课程继续发展,但在中世纪,"七艺"课程则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化逐步形成,传统的"七艺"也随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最终消亡。
关键词:
“七艺” 博雅教育 古典课程 人文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喻春兰
自从利维斯提出将大众文化引入学校课程的主张以来,有关大众文化的课程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众文化课程观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大众文化课程观从利维斯的精英主义大众文化课程观、班托克的社会分层大众文化课程观、泰勒的校外课程大众文化价值观、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大众文化课程观到白金汉等的媒介素养教育大众文化课程观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人们对大众文化在课程中的价值认识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历史规律。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课程观 课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肖艳婷
中高职层次衔接即连续性,中高职衔接的实质是课程衔接。构建职教学科体系的基础、实现中高职一体化的现实诉求和体现职教课程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逻辑起点。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四个主要条件:中高职衔接的制度及政策保障;中高职一体化理念及实践的不断推进;中高职课程目标一致性和内容递进性;以企业为载体的中高职沟通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 内涵 逻辑起点 条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熊和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顾明远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曾经一度是彼此对立与分离的两种课程形态 ,但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经过两次国际课程改革运动和课程理论的发展 ,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 ,熔于一炉 ,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学生本位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