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
2023(312)
2022(204)
2021(191)
2020(145)
2019(375)
2018(343)
2017(564)
2016(324)
2015(377)
2014(338)
2013(322)
2012(232)
2011(200)
2010(196)
2009(175)
2008(171)
2007(127)
2006(103)
2005(69)
作者
(676)
(547)
(534)
(506)
(364)
(273)
(249)
(219)
(215)
(204)
(189)
(182)
(175)
(174)
(171)
(161)
(160)
(157)
(157)
(154)
(149)
(142)
(141)
(140)
(139)
(133)
(122)
(119)
(114)
(114)
学科
教学(1266)
管理(797)
(782)
(751)
企业(751)
学法(672)
教学法(672)
(611)
经济(611)
技术(589)
技术管理(516)
理论(397)
算机(367)
计算(367)
计算机(367)
机化(366)
计算机化(366)
组织(336)
业经(322)
学理(322)
学理论(322)
产业(271)
教育(267)
信息(241)
总论(240)
信息产业(235)
中国(218)
(164)
地方(147)
(146)
机构
学院(3393)
大学(3230)
管理(987)
研究(958)
(908)
经济(882)
理学(876)
理学院(859)
(851)
师范(846)
管理学(833)
管理学院(819)
教育(815)
师范大学(682)
(673)
职业(672)
技术(633)
(598)
科学(541)
(535)
中国(531)
职业技术(474)
技术学院(461)
中心(453)
(424)
(404)
(383)
研究所(374)
业大(356)
北京(355)
基金
项目(2237)
研究(2093)
科学(1736)
教育(1389)
基金(1224)
(1183)
社会(1073)
(1025)
社会科(1019)
社会科学(1018)
编号(1012)
国家(1004)
(913)
科学基金(898)
成果(894)
课题(870)
(824)
(783)
创新(705)
规划(676)
教学(673)
基金项目(671)
项目编号(620)
重点(583)
(579)
大学(577)
(528)
(519)
研究成果(510)
自然(505)
期刊
教育(2105)
中国(1293)
研究(1220)
(984)
经济(984)
管理(619)
技术(597)
职业(569)
技术教育(370)
职业技术(370)
职业技术教育(370)
(349)
成人(320)
成人教育(320)
科技(320)
科学(298)
学报(279)
(278)
论坛(278)
高等(251)
大学(245)
图书(239)
(223)
(206)
书馆(200)
图书馆(200)
学学(186)
(177)
金融(177)
高等教育(177)
共检索到5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应试教育崇尚“教育即暗记”的“灌输教学”,满足于“浅层知识”,而学生拥有再多的“浅层知识”也派不上用场。这一教学方式被索耶(R.K.Sawyer)称为“授受主义”教学。在他看来,在知识社会时代沿用这种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错误”,替代“灌输教学”势在必行。~([1])索耶倡导的“创意课堂”(creative classroom)为创生教学策略、实现课堂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值得关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沙彤  
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选用传统经典著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对话交流,使学生体验文化的现代性和多元性,通过构建文化语文课堂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殷世东  
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生活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等。检视当下课堂,课堂强调惟理性、惟科学,认知过程变成一种"离身"认知过程。固守惟学科的逻辑传递学科知识,学生按照学科逻辑接受、复制,被动地掌握既定的学科知识,导致课堂缺失生命的灵动与人的丰富性。课堂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导致人的反思能力的下降等,进而影响学生创造能力提升。通过关注学生生命个体,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通过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技术辅助教学,营造开放的教育情境,自由的教育空间,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营造"诗"的意境,让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 ,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 ,成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课堂研究就是研究者深入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课堂“场域”之中 ,综合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研究的研究方式。开展课堂研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和教学论建设的需要 ,理论和实践联盟的需要。开展课堂研究需要广大教师、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合作。研究课堂有主客位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深描解释法、教学案例研究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查道丹  
翻转课堂的优势符合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能够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应用于企业培训项目中具有可观前景。一、翻转课堂的由来和发展翻转课堂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又译作"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众告  
由于对课程的偏好,案头常放着两本书。一本是美国学者威廉F派纳的《理解课程》,上下两册,130万字。作为拉尔夫泰勒之后的第二本"圣经",正在颠覆着我们现有的课程观。另一本则是《课程良方》,这是一本怀念英年早逝、我国课程领域年轻的拓荒者施良方先生的学术性纪念文集。
关键词: 学习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课堂研究》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本书是著名课程学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领军人物钟启泉教授"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通过与《读懂课堂》的对比,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本书的特点。以认识、了解课堂为目的,《读懂课堂》带领读者解构课堂,提取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各个要素,分主题加以剖析解读,这是一个"化整为零"、获取"经验"的"体验"过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邹自德  李文斐  王学珍  
本研究立足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发展方式从政策依赖型向用户依存型转型升级,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校课堂"与"在线课堂",推进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校课堂"基于情景规划策略,采用知识理解的以教导学教学方式;"在线课堂"建立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总体设计,构建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最终形成线下、线上有效融合的"自循环O2O"教学系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严玮懿  
本文通过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探讨 ,提出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确定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指标 ,从而真正创建学生本位的课堂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杨斌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的课堂创新素养是关键。从教师情意倾向与思维品质、主体取向与策略意识、价值提升与实践张力等方面可以发现,教师课堂创新素养和三维一体与持续创生性特点。以实际出发,可以探索在课堂情意、课堂信念和实践智慧等方面建构教师创新素养的评价标准,提出创新培养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文慧   刘济良  
美好课堂生活承载着对课堂生活优质化的价值期许,旨在达成师生双方互相生命滋养的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美好课堂生活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保障、以理性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关系生活为表现形式、以道德生活为核心环节,彰显着润泽生命、促进幸福、完善德性和推进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好课堂生活之创建需要优化课堂教学空间,促进身心“在场”的具身学习;提升教学交往素养,在相互关怀中玉成师生幸福;重构课堂教学秩序,培育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关注教学育人过程,突显学生评价话语的德性关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张桂华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现状及问题课堂现状,通过介绍兴趣导入法、小组合作法、情感投入法等具体实施案例,提供创设高效课堂环境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向徐之  
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课堂上的一切都是灵动的、变化的,教师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灵活应变的教学机智,适时引导启发的教学艺术等必要的"课堂智慧",才能在课堂这一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的空间创建一个游刃有余的"智慧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智慧成长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标志,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龙宝新  折延东  
高效课堂是技术与艺术构成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技术——课堂技艺——课堂艺术"勾勒出了高效课堂建构的线路图。高效课堂创建始于一系列技术性的课改思路、模式与方案,课堂技术是浓缩课改经验、集成课改理念、固化课改智慧、型构课堂形态的物质依托。课堂技艺是在课改实践中适用现成课堂技术的结果,是公共理念与具体情境、课堂模式与个人创造、稳态课堂与变革课堂的双向互生实践。高效课堂艺术是赋予高效课堂以张力的课改理想,它始终以"可望而不可即"的方式引领高效课堂不断超越技术的层面与限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翠蓉  张振新  
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其心理机制是个体知识建构过程和合作性联合建构过程。有效的课堂讨论应是以互动为前提、以严谨的思维为基础、以可靠的知识为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负有维护讨论团体、维护严谨思维、维护准确可信的知识的责任,并且依据讨论团体的形式和成熟度而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