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2)
2023(14663)
2022(12983)
2021(12250)
2020(10397)
2019(24110)
2018(23904)
2017(46022)
2016(24717)
2015(27959)
2014(27657)
2013(26812)
2012(24225)
2011(21619)
2010(21358)
2009(19044)
2008(18161)
2007(15521)
2006(13345)
2005(11218)
作者
(69288)
(57656)
(57053)
(54416)
(36582)
(27700)
(26061)
(22837)
(21950)
(20439)
(19617)
(19011)
(18258)
(17872)
(17780)
(17569)
(17421)
(17117)
(16404)
(16383)
(14258)
(13936)
(13823)
(13206)
(12823)
(12673)
(12644)
(12534)
(11548)
(11462)
学科
(94025)
经济(93922)
管理(71110)
(64598)
(55131)
企业(55131)
方法(47041)
数学(41144)
数学方法(40319)
(24125)
(23673)
中国(23204)
(21985)
业经(20113)
地方(18431)
环境(17760)
理论(17745)
(16386)
贸易(16377)
(15874)
(15844)
财务(15798)
财务管理(15765)
农业(15724)
(15418)
技术(15041)
企业财务(14974)
(14890)
(14777)
教育(14383)
机构
大学(340340)
学院(337228)
管理(134463)
(127807)
经济(125025)
理学(118180)
理学院(116797)
管理学(114228)
管理学院(113648)
研究(108270)
中国(77775)
(71570)
科学(70001)
(57679)
(53791)
(53158)
业大(52333)
中心(49719)
研究所(48936)
(47614)
财经(47318)
(46822)
师范(46281)
北京(44539)
(43205)
农业(42181)
(39978)
(38948)
经济学(37901)
师范大学(37518)
基金
项目(242230)
科学(190981)
基金(176028)
研究(175563)
(153479)
国家(152221)
科学基金(131814)
社会(108951)
社会科(103131)
社会科学(103102)
(95342)
基金项目(94171)
自然(88090)
自然科(86072)
自然科学(86050)
自然科学基金(84454)
教育(83231)
(80416)
资助(72056)
编号(71443)
成果(56953)
重点(54208)
(53040)
(50588)
(50324)
课题(49351)
科研(47039)
创新(46998)
大学(46998)
教育部(45729)
期刊
(130737)
经济(130737)
研究(94510)
中国(63779)
学报(56028)
科学(50674)
管理(49651)
(47374)
教育(45560)
(44432)
大学(42836)
学学(40031)
农业(33018)
技术(31905)
(22678)
金融(22678)
财经(22433)
业经(21728)
经济研究(21050)
(19110)
图书(18737)
(17058)
问题(16956)
科技(16587)
(16185)
技术经济(15641)
理论(15549)
资源(15063)
业大(14478)
实践(14433)
共检索到475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锐  马云鹏  
本研究主要采用单组前后测的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小学的两个数学课堂进行了前实验研究。研究者将课堂环境量表以及课堂观察的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师,并与实验教师一起讨论每个班级数学课堂环境的干预方案。经过将近一年的干预实验,研究者对比了课堂环境的改变前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的变化。结果发现,数学课堂环境的改变能够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观、数学学习取向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积极变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新荣  宋乃庆  
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来自内蒙古、新疆、贵州和云南民族地区的3 591名初、高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和数学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民族地区中学生对其所在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并不太积极和理想,在数学学习上没有太多的自信,学习动机也不太强。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学数学课堂学习环境与学生数学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数学探究、讨论交流和课堂任务明确等因素与学生的数学自信、动机和焦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薛清梅  
通过试验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课堂讨论的效果以及影响其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第一个准实验表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学业表现更好。增加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讨论。在对课堂参与评分时,学生自评比教师评分更有效。第二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虽然学生主动发言更好,但点名提问并不会显著降低学生课堂参与的愉悦感,课堂参与和学习体验具有正相关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连武  高万山  
增加趣味和美感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荣金  
本文报告了两次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背景及主要结论。研究表明,数学教学是一种文化活动,各国课堂教学中既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又各有不同特点,不存在统一的促进学生在国际学业测试中获得高分的教学模式。最后,作者讨论了其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衍  徐梦佳  于海波  
在借鉴课堂学习环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我国东、中、西部32所高职院校的208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总体感知情况较好,但对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感知程度较低;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密切相关,课堂学习环境感知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行为也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高职院校加强课堂学习环境管理,平衡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理想的课堂学习环境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以提高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常秋红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会轻松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加以应用。反之,则易产生厌学情绪。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程广文  顾泠沅  王建磐  
本文通过数学教育的几个方面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的分析 ,揭示了数学教育中导致“分裂人”的原因 ,并提出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以免出现“分裂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樊加虎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他们才脱离义务教育步入高中学段,在很多方面都还不适应,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与自己的同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通过调研发现,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教室布置大多是小组式,一般八人或是六人一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因此,在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波  
把数学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把高职数学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高职学生终身受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倪劲锋  
师生间的访谈将对教学的课堂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美国杰斐逊小学的教员们在 1999— 2 0 0 0学年期间参加了一项行动研究 ,以调查师生间的访谈将如何影响该学校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建军  文剑冰  林凌  漆涛  
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学习机会的研究限于课堂教学层面,又根据学习的发生过程,从"目标""准备""意义""表达""方法""挑战""差异""巩固""评价"和"反馈"十个维度考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机会。调查显示,"方法"机会和"差异"机会,是初中生感受到的较为充分的学习机会;而"意义"机会和"挑战"机会,则是初中生感受到的较不充分的学习机会。初中生能感受到较多的"评价"机会,但这种评价机会仍以终结性评价的考试为主。能为学生提供较充分学习机会的学校,多数位于城区;在提供学习机会方面表现不佳的学校,多数位于乡镇。学习机会水平与考试成绩相关性较低;相较而言,学习机会与非学术性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更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贵玺  
<正>立足数学文化语境分析,所谓“思维能力”是一种面向数学现象、理论、问题的复杂认知、深入理解、系统解决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想一想”(即构建思考范式)的能力。而在“想一想”的实践过程中,人的大脑活动更偏向于进入理性状态,将着力点放在事物、事件的本质属性解析上,进一步对“想一想”的内容进行对比、抽象、归纳、概括等处理。因此,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秋前  丁佩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