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0)
2023(3617)
2022(3039)
2021(2883)
2020(2355)
2019(5100)
2018(4945)
2017(9031)
2016(5500)
2015(6541)
2014(6766)
2013(6088)
2012(5718)
2011(5267)
2010(5416)
2009(5006)
2008(5123)
2007(4933)
2006(4391)
2005(4004)
作者
(16060)
(13492)
(13456)
(12828)
(8498)
(6699)
(6195)
(5352)
(5110)
(4852)
(4799)
(4556)
(4286)
(4251)
(4223)
(4202)
(4140)
(4122)
(3903)
(3806)
(3517)
(3382)
(3276)
(3133)
(3070)
(2970)
(2950)
(2929)
(2791)
(2789)
学科
(23433)
经济(23410)
管理(13682)
(9891)
地方(9186)
(8106)
企业(8106)
方法(7728)
数学(6567)
地方经济(6423)
数学方法(6320)
中国(6149)
(5780)
教育(5728)
(5541)
教学(4856)
理论(4591)
业经(4134)
(3678)
环境(3652)
(3626)
(3549)
农业(3452)
(3295)
金融(3294)
(3054)
贸易(3051)
(2971)
(2922)
(2889)
机构
学院(78784)
大学(78518)
研究(27655)
(26271)
经济(25454)
管理(25040)
理学(21420)
理学院(20999)
中国(20231)
管理学(20227)
管理学院(20087)
科学(19169)
(17553)
(14704)
(14516)
师范(14388)
研究所(13385)
(13189)
中心(12965)
(12901)
(11817)
师范大学(11473)
业大(11239)
北京(11099)
(10887)
技术(10352)
农业(10219)
(10072)
教育(9794)
财经(9306)
基金
项目(50897)
科学(40214)
研究(38522)
基金(34663)
(30200)
国家(29844)
科学基金(25222)
社会(23237)
社会科(21814)
社会科学(21809)
(21469)
教育(19725)
(18219)
基金项目(18143)
编号(16790)
自然(15845)
自然科(15468)
自然科学(15464)
自然科学基金(15129)
成果(14822)
资助(14149)
课题(12881)
重点(12202)
(11623)
(10956)
(10836)
大学(10675)
(10218)
项目编号(9952)
规划(9895)
期刊
(33004)
经济(33004)
研究(23455)
中国(20678)
教育(19736)
学报(13916)
科学(12415)
(12009)
大学(10601)
学学(9597)
管理(9521)
(8966)
农业(8436)
技术(7925)
(5899)
金融(5899)
职业(5434)
财经(4873)
业经(4817)
图书(4771)
资源(4691)
经济研究(4558)
(4510)
(4383)
(4312)
(4021)
(4008)
论坛(4008)
问题(3957)
统计(3831)
共检索到123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松林  
在课堂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芳杰  
课堂教学境域中的教师学习是对教师教育实践转向的现实关照,是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发生现场中的"身体力行"。在这种"身体力行"中,教师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情境性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现场学习的意涵、特点的分析,从整体性的视角探讨教师现场学习的发生机制,以此明晰课堂教学境域中"教学相长"的知识传统、理论基石与真实路径,意在弥合教师教育中经验与理论、知识概念与实践意义的鸿沟,从而搭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裴娣娜  
李松林博士的新著《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力逻辑》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据我所知,李松林博士从"权力"角度思考和研究"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这一两难问题已有五年了。他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反复修改,最后完成此专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向辉  
在不同权力理论视野下的课堂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具体表现为传统权力理论下的压制性、中心化和独占性以及微观权力视野下的规训性、非中心性和网络化。考察不同课堂场域中的权力运作形式,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控制的认识,探讨协调课堂控制和学生自主发展的机制,进而构建更为理想的课堂存在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丹  范国睿  
运用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探究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关注问题。研究发现,即使在同样理想的教学环境中,不同性别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活动方式存在差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关注,亦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教师课堂关注差异的原因,除学生课堂行为方式的性别差异外,教师的性别认知差异与对以考试成绩为标识的学业成绩的追求亦在其列。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男生成为教师给予更多关注的对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林林  
教育模式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SOPC教育生态视角列举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应遵循的六大原则,认为要打破僵硬的课前、课中、课后的阶段划分,针对SPOC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充分贯彻教育生态理念,构建系统"共生"、信息"共通"、教学"共融"的生态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邢英喜  
后现代在对现代的批判与反思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虽然目前它还未能自成体系,但是,它所具有的丰富意蕴,促使传统的课堂文化不断发生自身的消解与重构。在后现代的意域中,课堂文化的建构将转向对话、反思、游戏与生态的方式上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松林  范春香  于晓卉  
复杂论秉持世界具有不确定性,认识是多维度的探索,组织是"无序与有序"的混沌体,方法依赖于"生命矛盾运动"的自组织性等思想。其蕴含的大学课堂的基本原理是,课堂教学场景是一个复杂的、无序的、混沌的存在,知识是一种模糊的、多元的、生长的形态,师生之间是一种角色互换、平等互动的"一体两面"关系。复杂论超越了决定论的大学课堂的思想的限度,基于复杂论的视角,应当以沉浸法、等待-微调法、游戏法、理解-对话法等教学方法来构建大学课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元玲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领域,人类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语言、互动方式与参与结构、认知与读写活动以及学生的对抗行为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了解美国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人类学研究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军良  
康德、福柯与哈贝马斯所分别开显的主体性、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启蒙之思,充盈了启蒙话语逻辑生成的哲学语境。康德将启蒙先驱所聚焦的科学启蒙、情感启蒙与政治启蒙交融汇集于以理性批判为旨趣的哲学建构之中,意在围绕理性运用这一轴心来实现启蒙话语的主体性奠基。福柯认同康德在启蒙与批判之间所设立的思想勾连,却基于自身的哲学立场、方法与目标置换了康德的主体性谋划,以消解启蒙话语的基础主义与普遍主义意味,宣判永恒真理、人类解放理想的破产以及人作为主体之神话的破灭。哈贝马斯的启蒙叙事既不同于康德的主体性独白,又有别于福柯的反主体性颠倒,也殊异于霍克海默、阿多诺的激进的理性批判。通过对启蒙坐标的主体间性重置,哈贝马斯旨在消除普遍主义的迷误,克服后现代主义的消极,走出悲观主义的泥淖,从而坚守作为未竟之志的启蒙的积极遗产,走出政治沮丧、道德虚无的现实窘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关于知识人的问题,已有许多研究,但通常较少把知识人放在高等教育的场城进行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知识人的问题也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提出“高等教育场城中的知识人”这一议题,意在从高等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下讨论知识人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文彬  
大学在其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运行模式,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大学要维持其传统的学术标准,按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发展,就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边界。大学的个性与差异也只有在对场域与场域的分析、边界与边界的比较中才能得到充分显现。调整大学边界利于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利于适应竞争的需求,利于保全和彰显大学的独特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昱岿  
应用教育人类学方法考察分析云南彝族阿细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结果发现:阿细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且两种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可以和谐共生;他们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同构性、差异性和层次性;两种认同的基础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阿细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国土意识、共同血缘、共同历史记忆、共同的英雄人物、共同的国家象征符号等共同基础之上,而学校教育场域是构筑这些共同性基础的重要场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光斌  
民国时期,从事中国教育研究的留美学生撰写了6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探讨了中国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研究根植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学术场域之中,深受美国各时期教育研究理论取向的影响。这批学术成果的研究理路,呈现出历史取向、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取向、教育测验实证化取向的发展路径,以及"中国主题-中国材料-西式理论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表现出突出的问题意识,展现了留美学生学以致用的现实关照,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驰  沈红  
依据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教育场域中的高校运行于高度制度化的组织环境,高校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导致了场域中惊人的制度同形。但是,高校藉此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制度同形过程,与以竞争和绩效为导向的不确定性技术活动存在强烈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高校有必要通过结构要素脱藕与关注信心逻辑来达成合法性与组织绩效的适度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