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1)
- 2023(12527)
- 2022(10553)
- 2021(9971)
- 2020(8335)
- 2019(19239)
- 2018(18855)
- 2017(36114)
- 2016(18789)
- 2015(20911)
- 2014(20517)
- 2013(19842)
- 2012(17801)
- 2011(15794)
- 2010(15666)
- 2009(13794)
- 2008(13130)
- 2007(11051)
- 2006(9344)
- 2005(7980)
- 学科
- 济(71224)
- 经济(71130)
- 管理(52468)
- 业(51271)
- 企(40313)
- 企业(40313)
- 方法(33115)
- 数学(28470)
- 数学方法(28017)
- 中国(20384)
- 农(20249)
- 财(19860)
- 业经(16201)
- 制(15535)
- 学(14859)
- 理论(13888)
- 贸(13834)
- 贸易(13827)
- 易(13445)
- 农业(13409)
- 地方(13028)
- 银(11839)
- 务(11827)
- 银行(11819)
- 财务(11762)
- 财务管理(11738)
- 融(11487)
- 金融(11480)
- 体(11460)
- 行(11311)
- 机构
- 大学(249026)
- 学院(247025)
- 济(101064)
- 经济(98905)
- 管理(98497)
- 理学(85447)
- 理学院(84586)
- 管理学(83009)
- 管理学院(82531)
- 研究(79181)
- 中国(60529)
- 京(51126)
- 财(48146)
- 科学(46232)
- 中心(38035)
- 财经(37942)
- 农(36948)
- 所(36942)
- 江(36198)
- 业大(34832)
- 经(34744)
- 研究所(33547)
- 范(32906)
- 师范(32550)
- 经济学(31487)
- 北京(31240)
- 院(29670)
- 农业(28649)
- 州(28552)
- 财经大学(28529)
- 基金
- 项目(174327)
- 科学(138987)
- 研究(131282)
- 基金(127803)
- 家(110628)
- 国家(109685)
- 科学基金(95669)
- 社会(84936)
- 社会科(80433)
- 社会科学(80414)
- 省(67456)
- 基金项目(67191)
- 教育(61327)
- 自然(60100)
- 自然科(58779)
- 自然科学(58761)
- 自然科学基金(57707)
- 划(56784)
- 编号(53809)
- 资助(50717)
- 成果(43827)
- 重点(39245)
- 部(39133)
- 发(37241)
- 创(37101)
- 课题(36267)
- 国家社会(35891)
- 创新(34576)
- 教育部(34485)
- 项目编号(33790)
- 期刊
- 济(106420)
- 经济(106420)
- 研究(71100)
- 中国(50815)
- 财(38506)
- 学报(37042)
- 管理(36633)
- 科学(33469)
- 农(33019)
- 教育(31548)
- 大学(29646)
- 学学(27417)
- 技术(23093)
- 农业(22129)
- 融(21694)
- 金融(21694)
- 财经(18717)
- 经济研究(17887)
- 业经(17864)
- 经(16236)
- 图书(15720)
- 问题(13782)
- 版(11912)
- 贸(11875)
- 理论(11639)
- 业(11322)
- 书馆(10997)
- 图书馆(10997)
- 科技(10836)
- 技术经济(10813)
共检索到364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邹雪 贾伟 蔡其勇
如何长效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及家庭多元一体协同共进格局,是“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优化发展面临的新议题。本研究以制度经济学分支下的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基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契约关系和利益冲突”三项伴生要件,将利益相关主体纳入研究视野,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政策与实践,以历时性的演进脉络分阶段呈现课后服务的共时性发展图景,将其划分为委托代理主体约定初现的早期萌芽阶段、约定异化的过渡探索阶段、约定失衡的收缩发展阶段、约定拓新的规范引导阶段和约定重构的深化改革阶段五个阶段。面对当下课后服务“有而未优”“约而未定”“协而未调”“激而未励”四重困境,从夯实驱动委托代理主体利益整合的保障基础、完善激活学校主体性发展动能的管理制度、构建引导社会资源理性规范发展的协调机制、重塑疏解多重代理人机会主义问题的评估体系等角度提出对策,以期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邹颖 黄其晴 陈芮 赵亚轩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以2009~2019年A股实体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大数据应用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显示,大数据应用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正向影响,金融资本相对价值创造能力、两类代理成本与管理层非理性决策偏差构成了重要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相关企业的金融化偏好主要聚焦于“影子银行”和房地产业务;在弱产业规制、劳动密集型与管理者情绪极端的企业中,大数据应用的金融化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大数据网络、利益相关者关注以及高管团队多元化有助于治理大数据相关企业的“脱实向虚”问题。
关键词: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大数据 金融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科 顾昕
本文着眼于在职教师有偿补习屡禁不止这一热点现象,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探究其内在原因,分析教师行为策略和政府面临的监管掣肘。本文发现,当教师群体分为高声誉教师和低声誉教师时,高声誉教师的有偿补习能带来教师、学生双方的效用提升和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低声誉教师强迫式有偿补习会降低学生效用,损坏社会总福利。政府监管面临财政支出约束和教师参与约束两大限制条件。当公立学校为教师的唯一雇佣方时,政府可采取"低监管频率+高违规成本"的监管方式,在满足财政支出的条件下以极低监管成本实现对有偿补课的有效控制。一旦存在私人教育部门,高声誉教师参与约束发生变化,政府无法在同时满足财政支出约束、教师参与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善超 靳玉乐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链。在委托——代理模式下,改革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相互博弈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困境致使改革遭遇认知偏差、治理滞后、执行效率偏低及效果偏离目标的困境。完善改革信息传输渠道、建构有力的激励、监督机制是改革突破上述困境的可行之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席艳乐 余萍 刘俊
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载体,国际经济组织在诸如贸易、金融和发展等领域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国际经济组织的运作也面临着诸多批评。本文将集体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对国际经济组织的研究,在对国际经济组织政策产出所嵌套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3×1的集体委托—代理模型,对国际经济组织运作的困境进行了深刻剖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现实解释意义的命题,并提出了改进国际经济组织运作现状的一些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运用控制权理论,构建了一个“委托方—监督方—代理方”三层次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土地管理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中央政府通过控制权分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地方政府的用地行为,以期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变通、合谋等隐蔽形式敷衍、软化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使保护耕地的“刚性”约束变为“软约束”,最终陷入土地管理困境。本文引申出的重要启示,中央政府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改变地方政府的以地谋利行为,应该赋予农村集体更多土地财产权利,从根本上降低地方政府以地谋利、以地生财的空间,进而化解土地管理困境。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控制权 委托—代理 激励约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成柏
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理论,将委托代理过程分成代理人的工作结果可完全由工作情况决定和不可以完全由工作情况决定两种情况,分别建立有不确定性但可监督的委托人-代理人动态博弈模型和有不确定性且不可监督的委托人-代理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委托代理双方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和收益,从而找出两种模型中双方的激励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得出一系列的激励模式。
关键词:
服务业外包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动态博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贺文慧 高山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农民很难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服务供给和农民需求错位,质量不高。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 委托代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晓荣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事务交给代理人代为处理而形成的一种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应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本文分析了养老基金监管的主客体博弈模型,分析了养老基金监管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构建良好的多元化的监管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的设计及实施,优化养老基金监管的社会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向杰
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存在投资结构扭曲、短期化取向、缺乏融资约束以及政绩导向等失范现象。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从信息差异、契约关系和利益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失范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委托-代理难题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 失范 委托-代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世忠 蔡立民
通过阐释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沿革,在对上述三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共有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好坏,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小峰
项目管控是施工企业公司级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一个好的项目管控体系,使项目经理能够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对于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项目管控体系的设计思路、要点,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对于进行项目管控体系设计是一个新的尝试。
关键词:
项目管控 体系设计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静 梁莱歆
"市管县"是我国政区改革的重点问题,我国将"虚市撤乡"作为解决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市、县作为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两个层级,分别隶属于城市政区和普通政区范畴,在存在历史、设置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矛盾乃至冲突,都是不足为怪的。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或"抑市兴县",或"抑县兴市"的做法,都是片面的。文章认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市管县"改革既不能忽视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完全走"虚市"的扁平化道路,也不能沿用过去政区管理的模式,将县级政区作为城市的附属来对待。合理设置省、市、县各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科学划分市、县两级政区的职能范围,是解决目前"市卡县""、市压县"难题的可选之路。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市管县”体制 政区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粮红 高强 郑珊
研究目的:基于委托代理视角,探究村集体协调在抑制土地托管风险中失效的原因。研究方法:构建村集体协调下土地托管风险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基于675份实地调查数据,仿真分析并实证检验村集体协调对土地托管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1)村集体协调能够降低土地托管风险,但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委托代理关系的调节,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村集体协调在抑制土地托管风险中失效。(2)村干部的协调态度与协调成本对村集体协调效应的发挥具有调节作用,村干部的协调态度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协调成本发挥负向调节作用。(3)协调态度的调节效应在兼业户中最显著,其次为专业大户,在小规模纯农户中未发挥作用。协调成本的调节效应在小规模纯农户中最为明显,专业大户与兼业户次之。研究结论:强化村集体的协调作用;鼓励村干部转变协调态度,降低协调成本;因人施策防范化解土地托管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袁中金
从政治双向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分析,我国规划管理权力失范使城乡规划偏离公共利益的基本准则,是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根本缺陷,主要表现为以权代法、地方政府违法和规划管理人治泛滥。原因在于:多层级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不能使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有效监督,而辖区居民作为委托人身份的缺位无法实现自下而上的监督。鉴于此,仅靠规划管理权力上收、建立城乡规划监察员体制等并非是解决规划管理权力失范问题的根本途径;遏制规划管理权力失范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就"规划管理体制"论"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