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4)
- 2023(6292)
- 2022(5103)
- 2021(4698)
- 2020(3771)
- 2019(8617)
- 2018(8363)
- 2017(15755)
- 2016(7967)
- 2015(9334)
- 2014(9100)
- 2013(9395)
- 2012(9239)
- 2011(8873)
- 2010(8720)
- 2009(8252)
- 2008(7882)
- 2007(6849)
- 2006(6424)
- 2005(6101)
- 学科
- 济(64829)
- 经济(64788)
- 方法(20523)
- 管理(19594)
- 数学(19033)
- 数学方法(18989)
- 中国(16431)
- 业(15445)
- 地方(15160)
- 地方经济(11902)
- 贸(10796)
- 贸易(10789)
- 企(10782)
- 企业(10782)
- 易(10510)
- 农(10032)
- 业经(9600)
- 学(9501)
- 环境(8409)
- 制(7934)
- 融(7884)
- 金融(7883)
- 发(7546)
- 财(7527)
- 关系(7514)
- 银(7225)
- 银行(7225)
- 行(7135)
- 经济学(7017)
- 体(6731)
- 机构
- 大学(132452)
- 学院(128765)
- 济(77027)
- 经济(76105)
- 研究(54297)
- 管理(45616)
- 中国(42371)
- 理学(38659)
- 理学院(38188)
- 管理学(37867)
- 管理学院(37605)
- 财(30728)
- 京(28156)
- 经济学(27366)
- 科学(27160)
- 所(26900)
- 财经(24944)
- 经济学院(24449)
- 研究所(24310)
- 经(22930)
- 中心(22216)
- 北京(18806)
- 院(18789)
- 财经大学(18579)
- 科学院(17322)
- 江(17038)
- 社会(16498)
- 范(16196)
- 师范(16125)
- 研究中心(15668)
- 基金
- 项目(79461)
- 科学(64155)
- 基金(61884)
- 研究(59732)
- 家(53464)
- 国家(53118)
- 科学基金(45052)
- 社会(43978)
- 社会科(41991)
- 社会科学(41983)
- 基金项目(31201)
- 资助(26045)
- 省(25771)
- 教育(25573)
- 自然(24840)
- 自然科(24279)
- 自然科学(24272)
- 自然科学基金(23884)
- 划(22566)
- 编号(20925)
- 国家社会(20694)
- 中国(20476)
- 部(19866)
- 发(18981)
- 济(18051)
- 重点(18044)
- 经济(17915)
- 教育部(17729)
- 成果(17710)
- 发展(16688)
共检索到208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贺耀敏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近些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从研究课题还是从研究内容来看,都呈现出研究问题越来越深入具体、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规范、理论支撑越来越系统完整、优秀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代鲁
新中国成立以降,尤其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史学得到相当发展。就中国近代经济史言,有以多卷本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已出版了1840—1894年卷)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为代表的巨型综合史书及诸多专著的问世,同时还有不少各部门经济、各行业及企业的史料书的出版,等等。总之,可谓硕果累累,成绩蜚然。它们无论是在繁荣我国学术事业方面或是在适应时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承明 叶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近代经济史研究,有系统、有特色、有传承,重头就是多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史》。几十年来,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先后出版了严中平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承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经济史学大师汪敬虞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汪公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60余载,废寝忘食,奋力开拓,教书育人,著述丰硕,桃李成林,无论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汪公艰辛探索、确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曲折历程和特殊贡献,更是值得大书一笔。"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中心线索"命题,最先是严中平先生提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严老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在编写组内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并在组内外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当时因编写工作尚未真正开始,讨论比较空泛,未能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萧国亮
我虽然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但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作为一个学生参加这个会,欣喜地看到新著的出版发行,表示由衷的祝贺!新著"磨剑"13年之久,我有幸先睹为快,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我的发言只谈两点。第一,《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的学术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娜娜
中国税务司海关史料是近代形成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作为1949年后最早整理出版的税务司海关史料成果,是对税务司海关档案、出版物的节选以及"旁采诸家"史料的综合产物,时代价值显著。随着学术发展,这一编纂方法恐不适用于专门的税务司海关史料的整理,跨学科视野和多学科的参与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矗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的经济罢工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文章基于近代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的事实,从劳动力市场整合的角度,运用1861-19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铁路建设对经济罢工的作用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1)铁路建设对工人的经济罢工具有缓解作用,铁路里程每增加1%,经济罢工发生的概率会下降50%左右;(2)铁路的兴建使得劳动力转移成本下降,从而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减小了地区间的工资差异,最终缓解了经济罢工。文章所提供的历史经验为当前我国如何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社会冲突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经济罢工 铁路 工资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见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创新,不仅是自然科学的生命,同样也是社会科学的生命。创新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代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在很多情况下,方法的创新往往可以导致理论的创新。 中国经济史研究曾在我的老师一辈达到辉煌,现在,研究的主力渐渐地转由中青年学者担当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学术条件,同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些变化中,有不利的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仲礼
我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的是经济学,二战后到英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的也是经济学硕士学位,1947年冬至1948年春写的硕士论文题为《关于改组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议》,当时并没有想到要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意想不到的机遇是1948年秋我获硕士学位后被聘为华盛顿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