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7)
- 2023(9521)
- 2022(8212)
- 2021(7500)
- 2020(6418)
- 2019(15088)
- 2018(15007)
- 2017(28793)
- 2016(15835)
- 2015(18110)
- 2014(18523)
- 2013(18327)
- 2012(17167)
- 2011(15737)
- 2010(15966)
- 2009(15315)
- 2008(15603)
- 2007(14254)
- 2006(12347)
- 2005(11350)
- 学科
- 济(67290)
- 经济(67189)
- 管理(50667)
- 业(46564)
- 企(39372)
- 企业(39372)
- 方法(31734)
- 数学(27132)
- 数学方法(26846)
- 财(20691)
- 农(17899)
- 制(17525)
- 中国(16777)
- 学(15322)
- 业经(14750)
- 务(12565)
- 财务(12534)
- 财务管理(12499)
- 贸(12387)
- 贸易(12385)
- 易(12012)
- 企业财务(11847)
- 理论(11734)
- 体(11733)
- 银(11491)
- 农业(11465)
- 银行(11464)
- 地方(11370)
- 和(11107)
- 融(10909)
- 机构
- 大学(242299)
- 学院(239139)
- 济(100242)
- 经济(98077)
- 管理(90566)
- 研究(79533)
- 理学(77822)
- 理学院(76927)
- 管理学(75666)
- 管理学院(75204)
- 中国(60765)
- 京(50529)
- 财(49926)
- 科学(47904)
- 所(40742)
- 农(39785)
- 财经(39007)
- 江(36986)
- 研究所(36679)
- 中心(36575)
- 经(35181)
- 业大(34721)
- 经济学(31939)
- 北京(31763)
- 农业(31350)
- 范(30881)
- 师范(30579)
- 财经大学(28821)
- 经济学院(28776)
- 州(28745)
- 基金
- 项目(153528)
- 科学(120425)
- 研究(112634)
- 基金(111623)
- 家(96665)
- 国家(95869)
- 科学基金(81605)
- 社会(72033)
- 社会科(68101)
- 社会科学(68079)
- 省(59573)
- 基金项目(59000)
- 教育(52861)
- 自然(51773)
- 自然科(50528)
- 自然科学(50510)
- 划(50241)
- 自然科学基金(49640)
- 编号(46110)
- 资助(45493)
- 成果(38949)
- 部(35251)
- 重点(34942)
- 制(32414)
- 发(32286)
- 课题(31882)
- 创(31699)
- 教育部(30425)
- 创新(29733)
- 国家社会(29640)
- 期刊
- 济(112354)
- 经济(112354)
- 研究(71261)
- 中国(47091)
- 财(41440)
- 学报(37647)
- 农(36041)
- 科学(34268)
- 管理(32713)
- 大学(28666)
- 学学(27037)
- 教育(25106)
- 农业(23409)
- 融(21660)
- 金融(21660)
- 财经(20385)
- 技术(20154)
- 经济研究(17564)
- 经(17507)
- 业经(17127)
- 问题(15245)
- 业(12399)
- 版(12187)
- 贸(12110)
- 技术经济(12032)
- 理论(11826)
- 统计(10851)
- 财会(10735)
- 商业(10691)
- 实践(10553)
共检索到356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秀蓉 刘光岭
制度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而言,博弈主体响应获利机会,产生了对新制度的诱致性需求,开始制度创新活动。但在随后的逐利博弈中,由于利益分割的对抗性,却可能使博弈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无序竞争下的激烈的利益冲突。随着冲突的加深,各个博弈主体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新制度——合作规则的渴望,表现为制定规则的讨价还价行为,并附以实施惩罚战略的承诺,但规则往往一再被破坏,因为此时新制度尚未达到纳什均衡,因而难以被遵守。于是,人们试图寻求某种强制性措施——可置信的承诺行动,以求改变收益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使博弈在集体理性下达到纳什均衡——即新制度最终形成。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博弈 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根良
本文通过对凡勃仑传统制度变迁理论与诺思近期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比较, 证明了两者在分析框架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而凡勃仑传统所包含的思想比诺思近期研究更具原创性。作者认为, 旧制度学派为制度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将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借鉴, 但其理论结构亟需更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胜利 国晓丽
诺思关于制度变迁的分析逐渐由"制度均衡"分析演变为"制度演化"分析,这既是诺思反省均衡分析的结果,也是深化制度变迁动力源及路径依赖理论的需要,全面地认识诺思制度变迁观演变对研究和推动经济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诺思 制度变迁 制度均衡 制度演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荣
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人们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制度是重要的。通过对诺思国家理论的延伸,我们得出结论,产权制度内生于资源的约束。一般情况下,贫乏的物质资源环境更可能导致无效率产权制度的出现。因此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时,应该深入到更基本的层面,看到制度背后的约束条件,即经济社会的资源状况。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资源约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和旺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诺思逐渐认识到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差别及路径依赖现象的认知-制度-经济层面的传递机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关键词:
技术变迁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报酬递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建标 曹利群
诺思的国家悖论被经济学家所熟悉,而他用交易费用分析制度变迁时的悖论却很少被人们所注意。诺思认为交易费用下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同时,诺思也指出长期中交易费用是在不断增长。这种短期内交易费用的下降和长期内的增长构成诺思的又一悖论———诺思第二悖论。诺思第二悖论不仅仅是诺思的悖论,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分析范式的悖论。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需要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
诺思第二悖论 交易费用 制度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彪
本文根据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并指出政府的两个利益主体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有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主要是这两大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而农户作为利益相关者却不能参与其中,这种不完整的利益博弈机制必然导致金融制度安排的残缺。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利益主体 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国先
一、马克思理论对诺思 制度理论的影响 尽管马克思创立理论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动机与诺思不同,但是马克思理论对诺思制度理论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诺恩曾经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宗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柯华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是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正式制度对近代企业的影响和运用交易成本或产权理论分析近代企业制度变迁。文章在诺思产权—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企业代替国家为制度变迁的主体,重点从意识形态视角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荣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为近代企业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冰
诺思假定:第一,人类社会是非各态历经世界,其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第二,人类为了理解和控制环境,即建立秩序的努力无所不在。人类通过个体的心智模型产生的信念形成社会文化,以此来感知世界,并依所持有的信念理解环境变化、规范社会和塑造未来;从应对物理环境的不确定性转到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是人类演化遇到的最大挑战;由于人类的文化信念里包含着非理性和错误的认知,因此历史上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包括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多数都不能有效地应对这种变化;西方世界的兴起和美国的成功反映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需要构建具有适应性效率的结构和体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德步
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与诺斯高德步美国新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的不少思想受到马克思的深刻影响。通过对马克思和诺斯有关理论的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制度变迁。高德步,195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经济学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晖明 丁娟
从制度安排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解释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辨证关系;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关系又各有阐述。对上述理论围绕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关系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两者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制度变迁 理论综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凤林
转轨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既充满活力、又纷争激烈的新兴理论分支,它适应体制转轨的热潮而诞生,伴随转轨实践的深化而发展。20多年来,转轨经济学者关于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本文较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转轨经济研究比较复杂的思想发展线索,深入地解析了各派学者关于制度变迁问题的若干重要理论争论及其方法论基础,并简要探讨了转轨经济研究成果对于当代经济学一般发展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于转轨国家实践、特别是中国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