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0)
- 2023(8935)
- 2022(8039)
- 2021(7753)
- 2020(6502)
- 2019(15146)
- 2018(15198)
- 2017(29277)
- 2016(16112)
- 2015(18188)
- 2014(18191)
- 2013(18038)
- 2012(16389)
- 2011(14740)
- 2010(14414)
- 2009(13089)
- 2008(12498)
- 2007(10653)
- 2006(9057)
- 2005(7721)
- 学科
- 济(61106)
- 经济(61042)
- 管理(44027)
- 业(41506)
- 企(35178)
- 企业(35178)
- 方法(30029)
- 数学(25775)
- 数学方法(25481)
- 学(18254)
- 农(15423)
- 中国(14678)
- 财(14063)
- 业经(13241)
- 地方(12219)
- 理论(11564)
- 和(10611)
- 农业(10271)
- 贸(10135)
- 贸易(10130)
- 技术(9853)
- 易(9804)
- 环境(9705)
- 教育(9531)
- 务(9293)
- 财务(9236)
- 财务管理(9222)
- 制(9129)
- 企业财务(8733)
- 划(8509)
- 机构
- 大学(227599)
- 学院(224314)
- 管理(91701)
- 济(82410)
- 经济(80483)
- 理学(80397)
- 理学院(79500)
- 管理学(78116)
- 管理学院(77724)
- 研究(73741)
- 中国(51434)
- 科学(49611)
- 京(48681)
- 农(38595)
- 所(37466)
- 业大(36957)
- 财(35740)
- 研究所(34721)
- 中心(32723)
- 江(30930)
- 农业(30751)
- 北京(30440)
- 范(30439)
- 师范(30131)
- 财经(29691)
- 经(27033)
- 院(26709)
- 州(25693)
- 技术(24625)
- 师范大学(24544)
- 基金
- 项目(161840)
- 科学(125668)
- 研究(116437)
- 基金(116284)
- 家(101989)
- 国家(101147)
- 科学基金(86179)
- 社会(70470)
- 社会科(66576)
- 社会科学(66558)
- 省(63995)
- 基金项目(62805)
- 自然(58156)
- 自然科(56750)
- 自然科学(56735)
- 自然科学基金(55696)
- 划(54042)
- 教育(53203)
- 编号(48071)
- 资助(47890)
- 成果(38832)
- 重点(35717)
- 部(34869)
- 发(33703)
- 创(33612)
- 课题(32541)
- 创新(31232)
- 科研(31217)
- 计划(30173)
- 项目编号(30012)
共检索到30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沿友 蒋九余 帅世文 姚良珍
本文报导诸葛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通过观察诸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其频率,发现诸葛菜的体细胞组成很复杂,只有60.68%的2n=24的细胞.其它细胞的染色休数呈6的倍数变化,证实了诸葛菜是四倍体的假设。诸葛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结果表明,中期Ⅰ,除有正常的12个二价体的细胞存在以外,还有24个单价体的细胞存在。后期Ⅰ和后期Ⅱ都出现了染色体分割现象。此外,在诸葛菜体内还存在细胞融合现象。细胞融合-染色体分割是造成诸葛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而体细胞的组成多样性及四倍性又是诸葛菜的叶形、株型、花色多样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诸葛菜,细胞融合,染色体分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明山 吴书惠 李薇 梁珊玲
以甘蓝型油莱奥罗(Oro)为受体,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为供体,用花粉管通道法,在自花授粉24小时后导入诸葛菜总DNA,其后代发生了显著变异。变异率达9.8%。分析比较变异株DI-10和Oro的经济性状表明,主花序有效长度增加29.8%,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加33.3%,有效荚果数增加176.9%,每荚粒数增加18.5%,千粒重增加44.2%,单株产量增加3.67倍;含油量增加2.42%,油酸含量增加14.33%,芥酸减至0.68%。Southren杂交表明,转化油菜(DI-10)产生优良遗传特性是诸葛菜DNA导入所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张志毅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关键词:
毛白杨 种间杂种 细胞遗传学 起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发棣 赵宏波 李畅 陈素梅 房伟民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关键词:
菊属 细胞学 分子细胞遗传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益 陈佩度 刘大钧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丰
近几年来,家畜细胞遗传学在实验技术和学科领域等方面发展很快。在国际上,欧洲家畜细胞遗传学会议和北美家畜细胞遗传学会议匀两年度分别交替举行,会议内容集中反映了欧美家畜细胞遗传学的发展状况。1990年7月10日至13日,第9届欧洲家畜细胞遗传学会议在法国图卢兹举行,1991年7月8日至11日,第7届北美家畜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图会议在美国费城召开。本人曾先后参加了这两次会议,现对家畜细胞遗传学在欧美的发展近况作一基本介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文业 孙善澄
利用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作母本,与中2、中5及中1001等八倍体小偃麦杂交,获得的杂种F1植株除4D缺体×中5育性极低外,其余组合略低于普通小麦×八倍体小偃麦的自交结实率。杂种F1体细胞2n=48。4D缺体×中2的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的平均构型为18.81(15-22)Ⅱ+0.57(0-3)Ⅲ+0.11(0-2)Ⅳ+8.23(6-10)Ⅰ。观察结果同时表明:(1)单价体的分布在每个PMC中以8为众数;(2)单价体之中的两个在多数的PNCs中能形成次级联合配对,说明4D与4E染色体具有部分同源关系;(3)杂种F1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多价体的出现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中E染色体组具有促进部...
关键词:
小麦,天蓝偃麦草,缺体,减数分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进 余凡 谢树伟 黄飞 邓祖湖 杨永庆
甘蔗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和重要的能源作物,通过有性杂交创制优异种质进而获得优异品种是甘蔗种质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蔗高贵化是甘蔗野生种质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的育种进程。热带种和割手密作为甘蔗杂交的重要起始亲本,在高贵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贵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杂交与回交富集高贵种的高糖和高产基因,同时渗入野生种质的高抗和耐逆血缘,以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分子细胞学是鉴定种质高贵化是否成功和解释其遗传机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大大缩短甘蔗育种周期。本研究综述了割手密高贵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热带种 高贵化 分子细胞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继益 蒋观敏 罗耀武
对同源四倍体高粱品系和杂交种的细胞学观察发现,其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均有特异性。具体表现在,前期Ⅰ有3.94%的PMC中存在多个核仁,其中以双核仁形式出现的频率最高;终变期—中期Ⅰ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构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四种组成形式;后期Ⅰ出现大量落后染色体,其中以单价体提前分离造成的染色单体落后较为常见,单价染色体落后较少;前期Ⅱ和四分体时期可观察到核外染色体;中期Ⅱ发现有部分染色体不排列于赤道板上;后期Ⅱ仍有新的落后染色体产生。对四价体频率和后期Ⅰ带有落后染色体细胞出现频率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品系间和不同的杂交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染色体的配对能力和正常分配能力均受基因型影响。研究还发现...
关键词:
高粱,多倍体,减数分裂,同源配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军伟 华进联
从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基因印记和RNA干扰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机制及其对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表观遗传学对于动物机体生长、代谢及功能的正常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任何方面的异常都会导致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生长分化调控失常,甚至引发疾病。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组蛋白 生殖细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品 杨武云
对PE1(食英大菜豌1号)、PE1XPuget(PEF1)、Puget及4个四川地方品种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E1、PEF1从中期Ⅰ到中期Ⅱ均出现落后染色体(片断),频率为5%。后期Ⅰ、Ⅱ均出现染色体桥,频率为10%;且从后期Ⅰ始PMC出现大量微核,频率达80%。此外,还发现了CMC多极分离现象,胞质分裂同时型及核穿壁现象。在Puget及4个地方品种中只观察到很核现象。
关键词:
豌豆品种 食荚型 减数分裂异常 遗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祝东梅 杨坤 王卫民 宋文
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和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中国胭脂鱼(Myxiocyprinus asiaticus)的染色体核型和Ag-NORs显带;并以中国胭脂鱼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国胭脂鱼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10 m+4 sm+12 st+74 t,NF=114,未观察到次缢痕及随体,亦未发现有性染色体。(2)中国胭脂鱼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间期核中Ag-NORs的数目为1-2个,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PI和DAPI作为荧光染料,得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孙大江 邱岭泉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Brandt)的染色体,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染色体组由236±2条染色体组成,其中具有明显着丝点的染色体为120条,其余为小染色体(点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80m+16sm+24st,t+116mc,NF=332;采用德国PartecpasⅢ型流式细胞分析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1),测定俄罗斯鲟体细胞DNA含量为12.24pg.N-1,与染色体分析结果比较倍性一致。综合以上两项结果可得出,俄罗斯鲟为八倍体鱼。
关键词:
俄罗斯鲟 核型 DNA含量 倍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丰
染色体涂染 ( Chrom som e painting) 是一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新技术, 包括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制备和荧光标记原位杂交两部分。制备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可通过流式细胞分类法, 克隆基因库或体细胞杂交株, 以及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等途径, 现侧重综述近几年国际上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的方法制备探针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的实验技术和主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技术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分辨力, 可用来检测家畜染色体畸变、性别鉴定、显微克隆等, 提高了对家畜染色体 D N A 研究和分析的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