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1)
- 2023(4308)
- 2022(3300)
- 2021(2987)
- 2020(2400)
- 2019(5887)
- 2018(6073)
- 2017(12409)
- 2016(6576)
- 2015(7576)
- 2014(7736)
- 2013(7570)
- 2012(6649)
- 2011(6007)
- 2010(6091)
- 2009(5102)
- 2008(4784)
- 2007(4200)
- 2006(3567)
- 2005(3171)
- 学科
- 济(29991)
- 经济(29975)
- 管理(21693)
- 方法(17482)
- 业(16571)
- 数学(16320)
- 数学方法(15847)
- 企(14483)
- 企业(14483)
- 环境(10098)
- 学(6556)
- 划(6043)
- 中国(6040)
- 农(6035)
- 理论(5488)
- 业经(5376)
- 和(5164)
- 财(5052)
- 贸(4813)
- 贸易(4809)
- 易(4687)
- 资源(4369)
- 规划(4045)
- 教学(3887)
- 环境规划(3882)
- 地方(3854)
- 制(3819)
- 技术(3801)
- 经济学(3795)
- 农业(3750)
- 机构
- 学院(92731)
- 大学(91267)
- 管理(39084)
- 济(37420)
- 经济(36672)
- 理学(34364)
- 理学院(34079)
- 管理学(33150)
- 管理学院(33015)
- 研究(26570)
- 中国(20825)
- 京(18680)
- 科学(16695)
- 财(15549)
- 业大(13882)
- 中心(12985)
- 江(12870)
- 财经(12797)
- 所(12714)
- 农(12691)
- 经(11656)
- 北京(11624)
- 研究所(11569)
- 经济学(11316)
- 范(10692)
- 师范(10579)
- 经济管理(10489)
- 州(10395)
- 技术(10283)
- 经济学院(10157)
- 基金
- 项目(65176)
- 科学(51968)
- 基金(47974)
- 研究(46124)
- 家(41808)
- 国家(41562)
- 科学基金(36717)
- 社会(28928)
- 社会科(27658)
- 社会科学(27651)
- 省(26147)
- 自然(25103)
- 基金项目(24832)
- 自然科(24580)
- 自然科学(24578)
- 自然科学基金(24114)
- 教育(22147)
- 划(21966)
- 资助(20888)
- 编号(18595)
- 重点(14683)
- 部(13980)
- 创(13751)
- 发(13716)
- 成果(13629)
- 创新(12906)
- 科研(12759)
- 课题(12690)
- 计划(12352)
- 大学(12238)
共检索到126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云生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与配额模式国际环境下减排责任划分原则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提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广森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威胁到部分人类的生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研究了总量配额交易模式下,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文章从会计要素的角度分析排放权的会计要素,确认排放权配额属于资产范畴后,进一步分析其资产属性,最后得出按照持有目的不同分别核算的结论。
关键词:
总量配额交易机制 碳排放权 确认计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乾
随着全球碳减排进程不断推进,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在不断加重,而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是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尖锐矛盾。本文在细致分析、对比碳强度分配与碳总量分配方案优劣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针对宏观与微观不同机制环境的综合性总量设置方案及配额分配方案。同时以我国碳强度减排的国际承诺为逻辑出发点,在借鉴成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环境,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地理架构及体系构建的阶段安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伟 王加平 李国祥
本文研究认为,碳配额银行不仅可以承担储备碳排放权配额的任务,也可以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运营,使其更好地体现出碳资产的价值,还可以承担充当信用中介、稳定交易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完善投融碳体系等功能。碳配额银行可以开展专营业务和兼营业务,在进行业务运作时,会存在业务经营风险、碳排放权配额乘数效应风险、"挤兑"风险、商业性经营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需要采取措施给予控制。
关键词:
碳排放权配额 储备机制 碳配额银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旖璇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初始配额分配 福利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会娟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起步较晚,由此导致我国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研究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统一标准的会计处理准则缺乏使得企业在实务中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较为混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鉴于此,本文在总量配额交易模式下碳排放权经济业务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起草的征求意见稿并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会计处理方法,按照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将其划分为"无形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模式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以期为相关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总量配额交易模式 碳排放权 会计处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张静雯 刘鑫
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凭证种类的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可分为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以及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同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日趋紧密。如何认识并利用产品价格的关联关系,对于及时掌握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依据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交易产品的类型,稳定和调控市场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以及期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比较上述商品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在市场上处于主导作用,对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价格有引导作用,碳排放核证减排量的现货价格对碳排放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帆
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及低碳经济的开展有力地控制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作为一种新资源(碳排放权)可在各国间进行交易,由此碳排放权会计出现。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快速发展,参与节碳减排的公司势必会面临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这一现实问题,但学术与实务界未就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面达成一致。鉴于此,本文以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国际比较为研究方向,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规定及会计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的比较,并得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确认 碳排放权 信息披露 会计计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用明 周飞 甘永春
基于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配额市场数据,从流动性和波动性两方面对其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市场流动性风险水平较高,市场的流动性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而其他时期的流动性水平较低且处于下滑趋势中。市场的波动性风险也较高,波动性表现出了显著的状态转换特征,且波动性存在增强的趋势,市场风险水平有所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用明 周飞 甘永春
基于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配额市场数据,从流动性和波动性两方面对其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市场流动性风险水平较高,市场的流动性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而其他时期的流动性水平较低且处于下滑趋势中。市场的波动性风险也较高,波动性表现出了显著的状态转换特征,且波动性存在增强的趋势,市场风险水平有所提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鲍熊剑涛 赵文会 宋亚君 王晓梅
中国将同时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碳排放权交易,并以售电商为配额制的考核主体。本文建立两级供应链模型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将导致火电价格上涨与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下降,有利于实现两者在同一价格水平竞争。然而,碳排放权交易亦将造成零售电价上涨,电力需求减少,且变化幅度与碳排放权价格和减排成本成正比。若配额比例与售电商差异性提高,在不影响环境成本内化于火电批发价格的同时,可降低售电商的转嫁成本。从而减小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降幅与零售电价涨幅,并平抑碳排放权价格与减排成本上涨造成的电价与需求波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素荣
为确保“双碳”目标实现,应充分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资源配置,但是目前立法和学界对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配额法律属性的含混界定,使得我国碳市场交易的制度设计和实践开展面临困难。本文从实践角度和基础法律关系出发,剖析碳排放权与碳排放配额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实践角度看,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碳排放配额是碳排放权的载体和凭证;从基础法律关系看,碳排放配额是碳排放权的客体,碳排放权的权利义务指向对象均为碳排放配额。第二,碳排放配额具有经济效能,应定性为有价证券。第三,碳排放权不能为法律规定的现有权利所囊括,应定性为与股权、知识产权并行的独立权利。新型权利的定性增强了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有助于实现法律对碳金融市场构建的支撑和赋能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虎超 夏文贤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40%-45%,因而相关的主体将在未来面临显著的减排义务。但截至目前,针对排放权这一新的会计实务,我国还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有鉴于此,本文对排放权及其交易的有关会计事项作了具体分析,并对国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处理方式做了归纳评价,从而为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玉桃 张萱 彭文祥
基于“30·60”双碳目标,核定碳排放总量、设计制造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对于加快碳市场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灰色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碳排放量,并使用CRITIC法及模糊优选模型,构建行业间碳排放权分配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结构清洁化指数、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占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的平均权重较高;非金属和黑色金属加工业碳排放权分配份额最大,石化行业、有色金属加工业份额也较高,以上5个行业之和约占97%,较适合纳入全国碳市场;烟草制造业等12个行业预计将在2060年出现碳排放权“自给自足”或“有可出售余额”的情况。基于此,应分阶段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创新深度减排模式推动碳市场纵深化发展,加快能源替代转型,推进绿色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制造业 碳交易 “双碳”目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涂建明 迟颖颖 石羽珊 李宛
我国碳会计的发展急需突破理论认识和实践设计上的瓶颈。立足于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的经济实质,通过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依托的"总限-交易制",提出"二元观"理论视角,将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理解为:依法实施碳排放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遵从法定配额进行碳排放的义务。由此,将企业获得的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等量地确认一项资产"碳排放权—法定碳排放权"和一项负债"应缴碳排放权—法定配额义务",建立逐期核销机制,以及按碳排放权配额的交易、清缴和结余等实际管理情境开展核算。这一碳会计方案,可契合"总限-交易制"的环境管制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实质,预期可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和国家碳市场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