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9)
- 2023(8643)
- 2022(6638)
- 2021(5881)
- 2020(4942)
- 2019(10851)
- 2018(10876)
- 2017(20183)
- 2016(11479)
- 2015(12887)
- 2014(12969)
- 2013(12334)
- 2012(11206)
- 2011(9895)
- 2010(9982)
- 2009(9528)
- 2008(9615)
- 2007(8787)
- 2006(7977)
- 2005(7608)
- 学科
- 济(40930)
- 经济(40850)
- 管理(36817)
- 业(32889)
- 企(27430)
- 企业(27430)
- 制(14454)
- 中国(14025)
- 财(13602)
- 农(13410)
- 方法(12910)
- 业经(12272)
- 学(11672)
- 体(10801)
- 数学(10480)
- 数学方法(10312)
- 体制(8755)
- 农业(8670)
- 银(8249)
- 银行(8209)
- 务(8039)
- 财务(8008)
- 财务管理(7988)
- 地方(7925)
- 行(7833)
- 融(7787)
- 金融(7782)
- 企业财务(7589)
- 环境(7213)
- 技术(7067)
- 机构
- 大学(165539)
- 学院(164471)
- 济(63670)
- 经济(62214)
- 研究(60897)
- 管理(56828)
- 理学(48229)
- 理学院(47624)
- 管理学(46589)
- 管理学院(46301)
- 中国(45244)
- 科学(39407)
- 京(35800)
- 农(35460)
- 财(33048)
- 所(32542)
- 研究所(29455)
- 业大(28559)
- 农业(27815)
- 江(27031)
- 中心(26496)
- 财经(25021)
- 经(22608)
- 北京(22232)
- 院(22133)
- 省(21640)
- 州(21047)
- 范(20676)
- 师范(20338)
- 经济学(19937)
- 基金
- 项目(111177)
- 科学(86371)
- 基金(80329)
- 研究(76982)
- 家(72308)
- 国家(71729)
- 科学基金(60197)
- 社会(49067)
- 社会科(46322)
- 社会科学(46313)
- 省(44082)
- 基金项目(41995)
- 自然(39727)
- 自然科(38776)
- 自然科学(38759)
- 自然科学基金(38084)
- 划(36938)
- 教育(35243)
- 资助(32087)
- 编号(29517)
- 重点(26102)
- 成果(25015)
- 制(24857)
- 发(23915)
- 部(23893)
- 创(22961)
- 课题(21973)
- 创新(21707)
- 科研(21476)
- 计划(21261)
共检索到257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鲁艳辉 高广春 郑许松 吕仲贤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卫华 韩召军 张国华
用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浙江苍南县抗性二化螟和安徽太湖县敏感性二化螟。结果表明 ,处理后两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孵化率都明显降低 ,幼虫期延长 ;氟虫腈对抗性种群存活率的持续影响作用大于对敏感种群的。此外 ,亚致死剂量处理后 ,敏感种群的酯酶 (CarE)活性比对照明显升高 ,敏感、抗性种群的Km 值均增大 ,表明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雪莲 胡南 黄云 董兆克 张国安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关键词:
二化螟 年龄结构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雪亮 姚英娟 陈大洲 肖叶青 胡兰香
通过室内和网室以及田间调查评价了转Bt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幼虫的抗性,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转Bt基因水稻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和危害情况均低于对照稻田,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物种数、优势集中度、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水稻田间节肢动物5类功能团的优势度与对照稻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转Bt基因水稻对其靶标害虫具有高抗作用,且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团的优势度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徐金华 张立钦 林海萍 杨萍 程剑明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其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菌体的1端或2端形成蛋白晶体,这种蛋白晶体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或δ-内毒素(delta-endotoxin)。因ICPs具有杀虫高效、广谱、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洪剑 束庆龙 汪来发 朴春根 方建民 董广平
将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分别与海藻糖、葡萄糖、L-丙氨酸和FeSO44种增效剂混合,各自配成4种不同浓度的增效剂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体表。结果表明,4种增效剂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添加海藻糖可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平均提高18.05%,葡萄糖平均提高8.75%。第11天时,4种浓度海藻糖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23.1%、76.9%、15.4%、53.8%;葡萄糖分别提高30.8%、0.0%、53.8%、7.7%;L-丙氨酸分别提高38.5%、23.1%、23.1%、-7.7%;FeSO4分别提高14.04%、36.39%、16.71%、20.67%。
关键词:
增效剂 球孢白僵菌 松墨天牛 生物防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德元 李咏伟 张芝利 冯玉珠 刘孟英 阎忠澄 王军
桑园点播种植白香草木樨早春诱集黑绒金龟甲等害虫、再集中药杀的技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项研究对白香草木樨、几种作物和田间杂草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找到白香草木樨引诱黑绒金龟甲的化学物质基础。应用嗅觉计、触角电位、田间罩笼试验及室内行为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分析测定表明了白香草木樨茎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香豆素对引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大于玉米苗、小麦苗、大豆苗、马铃薯片、狗尾草、桃叶和杨叶;大豆苗、狗尾草喷上香豆素溶液后对黑绒金龟甲的诱集作用有所提高。黑绒金龟甲对白香草木樨、巴天酸模、藜及香豆素溶液的触角电位反应测定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招久 韩召军 陈长琨 王荫长
以二化螟为材料研究了杀虫单、甲胺磷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 (DEM)对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的抑制作用。离体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杀虫单和DEM都对二化螟GSTs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实验设置的反应体系中 ,2 5mmol·L-1杀虫单和DEM与酶液保温 2min后 ,对GSTs的抑制率达到 70 %以上 ;6min后 ,达到 90 %以上。杀虫单和DEM的抑制中浓度 (IC50 )分别是 1 33和 1 71mmol·L-1,而甲胺磷没有抑制作用。活体实验结果显示 ,用 0 1mol·L-1杀虫单、甲胺磷和DEM 0 0 5 μL分别处理二化螟 4龄幼虫 48h后 ,杀虫单和DE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孙振元 韩蕾 巨关升 彭镇华
Treated by freezing,1-year-old dormant branches of four Parthenocissus speci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conductivities.According to Logistic equation fitting,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and freez...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圣勇 徐丽荣 李宁 王登杰 雷仲仁
【目的】针对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混合种植不同诱集植物,分析天敌昆虫的多样性特征及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通过筛选和贮存诱集植物上的优势天敌,并构建储蓄植物系统,应用于温室黄瓜中,评价其对目标害虫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2013和2015年分别在河北廊坊和湖北黄冈两试验基地混合种植5种诱集植物:玉米、紫花苜蓿、向日葵、小麦和大豆。通过调查天敌昆虫类群,计算2012和2015年的天敌群落特征参数,并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天敌群落结构与诱集植物种类、调查时间和植物花期的关系;2013年通过收集并贮存诱集植物中的优势天敌瓢虫,构建出小麦-麦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大螟 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琼轩 孟玲 李保平
为评估外来广聚萤叶甲对外来入侵豚草的寄主专一性,在野外网室中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幼虫期完成发育所取食的植物(豚草、苍耳)是否影响其成虫在这2种植物大、小株型上的产卵决策。连续观测雌虫的4次产卵量、卵粒大小及其卵孵化情况等。结果表明:成虫在小株型豚草和苍耳上平均产卵数量不受其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影响,但在大株型豚草和苍耳上的平均产卵数量受其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影响。当幼虫取食苍耳发育到成虫后,在大株型豚草上的产卵数量大于幼虫取食豚草的成虫,4次产卵数也差异较大(中位值25~46粒);但两者在大株型苍耳上的平均产卵数量无显著差异,4次的产卵数差异较小(中位值15~20粒)。总体上在豚草上的产卵量均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峰 韩召军 陈长琨 李国清 王荫长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 ,根据用药水平差异 ,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 3地区田间种群 ,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 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1)浙江慈溪二化螟 3龄幼虫对杀虫单已产生高水平抗性 (RR =5 4 6 ) ,对杀螟松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 (RR =13 9) ,对敌敌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 ;(2 )安徽安庆二化螟 3龄幼虫对杀虫单处于中抗水平 (RR =10 8) ,对杀螟松、敌敌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 ;(3)江苏兴化二化螟 3龄幼虫与安庆相似 ,对杀虫单中抗 (RR =12 6 ) ,对...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抗药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靳爱仙 周国英 闫瑞坤 伍南 邓小军 路宗岩
在室内测定了博落回乙醇提取物对松梢螟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博落回提取物对松梢螟幼虫的生物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提取液为100 g/L供试浓度下,松梢螟幼虫24 h、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92.62%和91.95%,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20%(24 h)和92.43%(48 h),处理后96 h的生长抑制率亦高达90.80%;对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高于5龄幼虫,处理后24 h、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67%和76.66%,与标准药剂对照噻虫啉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可见,博落回提取物对松梢螟幼虫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