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8)
2023(5510)
2022(4566)
2021(4071)
2020(3414)
2019(7389)
2018(6946)
2017(12857)
2016(7066)
2015(7466)
2014(7071)
2013(6894)
2012(6179)
2011(5405)
2010(5231)
2009(4699)
2008(4421)
2007(3675)
2006(3100)
2005(2491)
作者
(22929)
(19321)
(19242)
(17922)
(12238)
(9592)
(8504)
(7703)
(7298)
(6692)
(6518)
(6318)
(6285)
(6257)
(6078)
(5872)
(5869)
(5790)
(5626)
(5436)
(5143)
(4665)
(4484)
(4449)
(4287)
(4263)
(4211)
(4201)
(3978)
(3889)
学科
(25162)
经济(25131)
(20426)
管理(19700)
(15879)
企业(15879)
方法(12609)
数学(11527)
数学方法(11455)
(7754)
(7412)
(6817)
贸易(6816)
(6621)
(6340)
中国(6330)
业经(5886)
农业(5469)
技术(5116)
(4611)
财务(4609)
环境(4603)
财务管理(4603)
企业财务(4404)
(4283)
地方(4142)
产业(4030)
(3850)
银行(3810)
(3790)
机构
大学(99946)
学院(99286)
(39674)
经济(39077)
管理(37460)
研究(35084)
理学(33854)
理学院(33446)
管理学(32766)
管理学院(32603)
(28024)
科学(25125)
中国(24854)
农业(22776)
业大(22626)
(20027)
(18877)
研究所(17904)
(15889)
中心(15864)
农业大学(15777)
财经(13528)
(13499)
(12569)
(12505)
经济学(12303)
(12055)
(11982)
北京(11760)
(11695)
基金
项目(77886)
科学(60108)
基金(57945)
(54569)
国家(54135)
研究(47328)
科学基金(45138)
自然(32192)
基金项目(31629)
社会(31622)
自然科(31506)
自然科学(31492)
自然科学基金(30965)
(30633)
社会科(30077)
社会科学(30067)
(26411)
资助(22625)
教育(21143)
重点(17908)
计划(17516)
(16789)
(16376)
编号(16259)
(16166)
科研(16041)
科技(16036)
(15758)
创新(15753)
国家社会(13896)
期刊
(35245)
经济(35245)
学报(26630)
(24217)
研究(22179)
科学(20883)
大学(18921)
学学(18584)
中国(16449)
农业(16405)
管理(11849)
(11421)
(8741)
业大(8603)
农业大学(7502)
(7247)
金融(7247)
(6970)
经济研究(6889)
业经(6483)
财经(6338)
技术(6278)
科技(6233)
(5386)
问题(5054)
林业(5045)
商业(5026)
自然(4960)
中国农业(4929)
教育(4643)
共检索到129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非  郑思宁  黄居昌  吴延海  
通过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温度对诱捕器内甲基丁香酚浓度的影响,并测定了一定流速下诱芯数目对甲基丁香酚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15.68℃)内,温度越低,诱捕器内需要越多的诱芯数目才能达到最佳引诱浓度,从而对橘小实蝇起到最佳的引诱效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思宁  黄居昌  陈家骅  谭非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诱芯及诱捕器对甲基丁香酚诱捕橘小实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诱芯的诱捕效果相同;3种诱芯的持效期依次为棉花>醋酸纤维>木纤维.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表现为市售诱捕器和自制离心管诱捕器效果较好,倒扣诱捕器和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效果较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中  邓安石  朱群  陈维彬  许秀美  郑和斌  牛长缨  
利用球形诱捕器诱杀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通过不同示范点、不同柑橘品种、不同悬挂密度以及悬挂时间对该诱捕器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球形诱捕器能有效控制不同示范点柑橘大实蝇的为害,脐橙园和蜜橘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5%和100%。此外,球形诱捕器的悬挂密度及悬挂时间与其防治效果密切相关。在5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以及6月初成虫大量返回柑橘园期间,利用球形诱捕器诱杀柑橘大实蝇能达到最佳防效。根据果园中果树密度及柑橘大实蝇危害程度不同,建议每666.7m2柑橘园悬挂诱捕器15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 ;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 2 5 0 .0cm2 和 16 6 .7cm2 的诱捕效果 ;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 ,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白颜色的三角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小遂  喻爱林  唐艳龙  廖三腊  施明清  
[目的]明确APF-Ⅰ型诱剂样品(A)和F型诱剂样品(C)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方法]以生产上使用的APF-Ⅰ持久增强型诱剂(B)和F1型诱剂(D)为对照,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成虫试验。[结果]表明:诱剂A的平均诱虫量最高,分别为诱剂B、诱剂C和诱剂D的1.17倍、1.41倍和1.58倍,且显著高于诱剂C和诱剂D。在持效试验中,诱剂A平均诱虫量也高于其他3种诱剂。在161 d诱捕期内4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是雄虫的1.65 1.93倍,平均1.76倍。诱剂C也优于同类产品的诱剂D。[结论]诱剂A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刘万学  张帆  冼晓青  万方浩  冯晓东  赵静娜  刘慧  刘万才  张晓明  李庆红  王树明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杖黎  郭元成  郑薇薇  袁建设  齐小慧  张宏宇  
根据柑橘大实蝇成虫在橘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诱杀方法对柑橘大实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羽化觅食期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效果较好,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量为(7.6±1.8)头/d,显著高于产卵期的诱捕虫量(1.8±0.3)头/d;羽化觅食期将诱捕罐集中挂在橘园与杂树林的交界带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效果较好,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量为(7.6±1.8)头/d,显著高于橘园内的诱捕虫量(4.5±1.2)头/d;在产卵期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则是橘园内的效果较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颖  肖春  叶敏  康敏  伍苏然  胡纯华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桔小实蝇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剂量香蕉果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香蕉果肉挥发物对性成熟与性未成熟的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引诱作用增强,当测试剂量超过0.10 g时香蕉果肉即能引起两性成虫的行为反应;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成虫对香蕉果肉的反应时间缩短,当测试剂量为0.1 g时,性未成熟雌虫的反应在1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雌虫在3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性未成熟雄虫的反应在5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在4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当测试剂量为1 g以上时,不论性成熟与否,雌、雄虫的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平  郭瑞  张真  
在固定的剂量下和相同的时间段内,对国产4种引诱剂在浙江富阳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浙江产的ZGHC-M-99和上海产的HYP-SH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福建产的FJ-Ma-05引诱剂,但与广东产的A-3引诱剂差异不大。基于所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个体数,4种引诱剂的诱捕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ZGHC-M-99引诱剂、HYP-SH引诱剂、A-3引诱剂、FJ-Ma-05引诱剂。诱捕结果分析表明,4种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具有一定的地理差异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健  宋学森  胡碗晴  蔡普默  陈家骅  
用小笼测试了8种与橘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Bdor OBP1结合强烈的寄主植物挥发物(β-紫罗兰酮、乙酸异戊酯、罗勒烯、苯乙醇、己酸乙酯、乙酸叶醇酯、乙酸丁酯、苯甲醛)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除苯甲醛外,7种挥发物对性成熟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且对雌雄虫的引诱效果无明显差异(乙酸丁酯除外);挥发物两两混配中,100μL·mL~(-1)乙酸异戊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对橘小实蝇雌虫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著减弱,500μL·mL~(-1)己酸乙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著增强,引诱率为62.4%; 3种挥发物的混配没有明显增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晴阳  IDREES Atif  杜迎刚  季清娥  蔡普默  谷小红  王波  陈家骅  
测试了啤酒废酵母酶解液7种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苯甲醛、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辛酸乙酯、苯乙腈和苯乙醇)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显著;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200μL·m L-1乙酸辛酯、200μL·m L-1乙酸苯乙酯和100μL·m L-1辛酸乙酯的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8.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连芹  宋世涵  黄焕华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马尾松、湿地松、黑松及日本赤松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台湾五针松、北美短叶松、日本冷杉、欧洲云杉、柳杉等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以东、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近10年来,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多处发生天牛危害,不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艳涛  李硕  孟昭军  王嘉冰  刘英胜  张爱军  严善春  
【目的】研究颜色改进型暗褐色拦截挡板诱捕器诱捕效果;将缓释的1-戊醇和2-戊醇单独或与信息素组合后,结合颜色改进型暗褐色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究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以期开发监测光肩星天牛的有效工具。【方法】在每个样地用尼龙绳分别将32个诱捕器(4种引诱剂×4种释放率×2种颜色)悬挂在柳树枝干上,3个样地共悬挂96个诱捕器。每天检查一遍诱捕器,统计、鉴定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的雌、雄数量。【结果】诱捕器颜色显著影响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暗褐色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为1.521头,显著高于黑色诱捕器的平均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何学友  杨希  徐耀昌  林庆源  
研制开发的FJ-Ma-0 2松墨天牛引诱剂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 ,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 1 1 9 3头松墨天牛 ,其中 46 48%为雌成虫 ,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 3 7 82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 5— 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 2 3。研制的活虫捕捉器 ,通过简单原理可直接捕捉活虫 ,其活虫可供各种试验使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彦美  马静  张志伟  李希阳  文渚媛  徐江昊  陶宁  
【目的】研究丁香酚诱导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凋亡表现及其相关机制,为丁香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0(CK),30,60,90,120μmol/L丁香酚处理正常成纤维细胞(NF)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0(CK),30,60,90,120,150,180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0(CK),30,60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24 h,用Annexin V-FITC和PI双染色法对细胞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用60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0(CK),15,30,60,120 min,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30~120μmol/L丁香酚处理对NF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30~180μmol/L丁香酚处理对CAF细胞活力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丁香酚对CAF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4.47μmol/L。60μmol/L丁香酚能够显著诱导CAF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P53、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3、Cytochrome C参与了丁香酚诱导的CAF细胞凋亡调控过程。【结论】丁香酚对CAF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53蛋白途径和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