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65)
- 2023(19481)
- 2022(16975)
- 2021(15802)
- 2020(13519)
- 2019(30724)
- 2018(30374)
- 2017(58740)
- 2016(32530)
- 2015(36519)
- 2014(36445)
- 2013(36158)
- 2012(33657)
- 2011(30334)
- 2010(30249)
- 2009(28099)
- 2008(27903)
- 2007(25001)
- 2006(21566)
- 2005(18978)
- 学科
- 济(126204)
- 经济(126056)
- 管理(94515)
- 业(89941)
- 企(73747)
- 企业(73747)
- 方法(61431)
- 数学(53355)
- 数学方法(52713)
- 农(36516)
- 财(35061)
- 中国(31652)
- 学(30994)
- 业经(27959)
- 贸(25636)
- 贸易(25628)
- 易(24870)
- 地方(24849)
- 农业(23582)
- 制(23288)
- 务(23022)
- 财务(22942)
- 财务管理(22895)
- 企业财务(21719)
- 理论(21331)
- 技术(19870)
- 银(19576)
- 和(19550)
- 银行(19485)
- 环境(19316)
- 机构
- 大学(471258)
- 学院(468140)
- 济(180706)
- 管理(179711)
- 经济(176655)
- 研究(157322)
- 理学(156203)
- 理学院(154350)
- 管理学(151420)
- 管理学院(150579)
- 中国(116183)
- 科学(103149)
- 京(100340)
- 农(90456)
- 财(83168)
- 所(81859)
- 业大(78308)
- 研究所(75064)
- 中心(72918)
- 农业(72069)
- 江(69001)
- 财经(67553)
- 北京(62501)
- 经(61382)
- 范(61308)
- 师范(60524)
- 院(56419)
- 州(55787)
- 经济学(54424)
- 财经大学(50296)
- 基金
- 项目(322908)
- 科学(250812)
- 基金(233551)
- 研究(225531)
- 家(207724)
- 国家(206021)
- 科学基金(174460)
- 社会(140454)
- 社会科(132997)
- 社会科学(132957)
- 省(126782)
- 基金项目(124262)
- 自然(117659)
- 自然科(114957)
- 自然科学(114918)
- 自然科学基金(112905)
- 划(107427)
- 教育(103836)
- 资助(96991)
- 编号(90833)
- 成果(73114)
- 重点(72696)
- 部(70285)
- 发(67587)
- 创(66192)
- 科研(62886)
- 课题(62434)
- 创新(61924)
- 计划(61551)
- 大学(59404)
- 期刊
- 济(192074)
- 经济(192074)
- 研究(129277)
- 学报(88363)
- 中国(85508)
- 农(81445)
- 科学(74890)
- 财(64510)
- 大学(64342)
- 管理(61871)
- 学学(60815)
- 农业(55792)
- 教育(47395)
- 融(38265)
- 金融(38265)
- 技术(37953)
- 财经(32883)
- 业经(32222)
- 经济研究(30895)
- 业(29666)
- 经(28111)
- 图书(26175)
- 问题(25573)
- 版(25074)
- 业大(23067)
- 科技(23057)
- 技术经济(22156)
- 理论(22079)
- 商业(20828)
- 统计(20490)
共检索到672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林海 李壮 陈秀娟 龚晓茹
作为有限理性的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折中效应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消费者商品选择购买的决策行为之中。质量安全是食品的基本属性。除价格外,质量安全是影响食品消费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为研究折中效应是否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中,本文以可追溯猪肉、品牌猪肉、具有地理标志的猪肉为实验食品,考察了消费者处于不同诱导性信息(低价、高价诱导信息及其信息呈现方式变化)环境下的选择购买行为,并通过设计两个实验的研究发现,当消费者面对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时,其猪肉产品的消费行为均表现出明显的折中效应。然而,如果改变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呈现方式,即当消费者在中性信息环境下自主选择再呈现诱导信息时,则折中效应将出现系统性的弱化,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呈现系统性的改变,证实了锚定效应的存在。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本文中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折中效应可能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之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增金 乔娟 王晓华
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495份消费者问卷,选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对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不同追责意识下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全面考察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普遍倾向于购买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且多数消费者将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消费者对品牌可追溯性的信任度整体较高,大多数消费者相信对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比不能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更易追查到安全事件责任人;消费
关键词:
品牌信任 可追溯性 消费行为 猪肉产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应瑞瑶 侯博 陈秀娟 徐玲玲
本文以中国无锡的消费者为案例,构建了具有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功能的可追溯猪肉轮廓,引入Becker-Degroot-Marschak实验拍卖法研究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并借助多变量ProBit模型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事前质量保证属性的支付意愿高于对事后追溯属性的支付意愿,且对事前质量保证属性中猪肉品质检测属性的支付意愿最高;消费者年龄、学历、收入等个体特征与消费者健康状况、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满意度以及对食品安全标识的信任程度等因素影响其对可追溯猪肉不同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本文认为,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生产者生产融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增金 俞美莲 乔娟
基于北京市、西安市消费者实地调查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整体不高,只有32.68%的人知道可追溯食品,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比例更低,只有12.53%的人购买过;电视、网络、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可追溯食品相关信息的3种主要渠道。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整体较高,但对猪肉追溯信息发布方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信息源信任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信息源信任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起到间接影响消费者可追溯猪肉购买行为的效果;收入水平、购买成员、购买场所、职业、地区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因此,提出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并提高消费者追溯查询意识和习惯、规范追溯信息查询渠道并由政府发布追溯信息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增金 俞美莲 乔娟
基于北京市、西安市消费者实地调查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整体不高,只有32.68%的人知道可追溯食品,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比例更低,只有12.53%的人购买过;电视、网络、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可追溯食品相关信息的3种主要渠道。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整体较高,但对猪肉追溯信息发布方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信息源信任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变量显著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夏晓平 李秉龙
本文以羊肉产品为例,利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两地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等因素对品牌羊肉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对品牌信任程度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品牌羊肉产品的倾向会显著提高,购买品牌羊肉产品的消费者比例会显著增加;此外,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有16岁以下的孩子或60岁以上的老人、对政府质量安全监管的信赖程度、购买场所以及受销售人员推销的影响程度这6个变量对消费者的品牌羊肉产品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变量"对购买便利程度的考虑"则对消费者的品牌羊肉产品购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品牌信任 食品 羊肉产品 消费者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子飞
猪肉和鸡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品种,两者具有较大程度的同质性,属于典型的替代性物品。在居民肉类消费能力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价格具有传递效应,二者价格也应该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波动幅度趋于增大,实际表现为产业发展风险的增加;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具有长期稳定的关联性,并且猪肉价格在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稳定肉类市场价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猪肉价格 鸡肉价格 动态关联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瑛 李崇光 肖小勇
文章基于刺激—反应理论,构建营销刺激、政府规制、心理反应与有机食品购买行为理论分析模型。以有机猪肉为例,采用北京、上海等城市747份问卷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有机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营销刺激因素中对有机猪肉价格的接受程度、促销的信任程度和购买有机猪肉的方便程度正向影响购买行为;政府规制因素中对有机猪肉认证的信任程度正向影响购买行为;心理反应因素中对有机猪肉的了解程度、对有机猪肉可追溯信息的查询意愿、对有机猪肉更有助于健康的信任程度正向影响购买行为,对常规猪肉质量的忧患程度负向影响购买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增金 乔娟 沈鑫琪
食品可追溯体系有助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追溯标签作为辨别是否可追溯食品的主要手段,消费者对追溯标签的信任水平及其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基于西安市的实地调研,依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利用假想价值评估法并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研究偏好异质性约束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的猪肉偏好可分为质量安全偏好型、高品质偏好型和廉价偏好型,在质量安全偏好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水平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而在其他偏好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水平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质量安全偏好型和其他偏好类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3.64元/kg和4...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智晶 吴秀敏
消费者追溯猪肉信息的行为是猪肉可追溯体系(P-FTS)产生责任激励的动因,促进着P-FTS作用机制的发挥。但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51%的消费者购买猪肉时从来不索要溯源票,查询信息的仅占30.4%。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认为,消费者的行为逻辑为追溯猪肉信息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并据此提出影响消费者追溯猪肉信息行为因素的理论假说,利用成都市395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计量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FTS的功能性效益与规制环境的完善程度对消费者索要溯源票有显著影响,P-FTS的可用性与规制环境的完善程度对消费者查询信息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强关于P-FTS的宣传,提高P-FTS的可用性与完善...
关键词:
猪肉 追溯 信息 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金梅 张秀娟 麦健鹏 丘瑞芸
采用2×4阶乘情景实验法及多元协方差分析技术,研究生鲜猪肉的品牌知名度、质量安全认证对顾客感知安全、质量、尝试可能性和购买可能性的主影响和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安全认证对顾客感知的安全、质量、尝试可能性和购买可能性有主影响,也对尝试可能性有显著的交互影响。此外,顾客在广州的居住时间和顾客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品牌知名度 安全认证 消费行为 生鲜猪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阔
本文根据笔者来自全国20多个县区实际调研的资料从食品安全保障的角度对我国猪肉价值链进行理论模型和实践的全面分析。首先分析我国猪肉价值链的构成以及价值在各个节点的分布,同时研究假设存在败德情况下,整个生猪价值链的价值分配情况,探究食品安全的利益链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节点及措施。最后进行了总结并从价值链流程再造、食品质量监管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节点 猪肉价值链 食品安全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福林 赵红磊 彭雪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猪肉消费需求逐渐增加,猪肉价格的波动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猪肉价格与鸡肉价格、月度屠宰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猪肉价格受自身影响最大也最迅速,其次是月度屠宰量和鸡肉价格,但两者均有一定的滞后期;在需求一定、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鸡肉作为主要同类替代品的价格抑制作用不明显;月度屠宰量对猪肉价格具有抑制作用,同时猪肉价格的上涨对月度屠宰量有拉动作用。据此建议政府增强对不确定性情况的应对能力,促进生猪产业数字信息化。
关键词:
猪肉价格 鸡肉价格 月屠宰量 VAR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成 薛建宏 毛彦军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和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公众食品消费需求正逐渐发生变化,消费高品质的有机食品已成为一种新潮。然而,当前我国有机食品市场份额偏小,且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我国认证食品等级分类对Giannakas(2002)所给模型进行若干拓展。基于拓展后的模型分析有机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贴有机标签会改变消费者从有机食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质量偏好较高的消费者从有机食品消费中获得效用增加,而质量偏好较低的消费者获得效用减少;
关键词:
有机食品 信息不对称 消费行为 绿色食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成 薛建宏 毛彦军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和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公众食品消费需求正逐渐发生变化,消费高品质的有机食品已成为一种新潮。然而,当前我国有机食品市场份额偏小,且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我国认证食品等级分类对Giannakas(2002)所给模型进行若干拓展。基于拓展后的模型分析有机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贴有机标签会改变消费者从有机食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质量偏好较高的消费者从有机食品消费中获得效用增加,而质量偏好较低的消费者获得效用减少;由信息不对称所诱发的标签欺诈行为会破坏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进而阻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消费,降低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绿色食品对有机食品的潜在竞争优势和替代性会放大有机标签欺诈行为对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有机食品 信息不对称 消费行为 绿色食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