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
2023(4)
2022(11)
2021(5)
2020(7)
2019(10)
2018(16)
2017(26)
2016(13)
2015(14)
2014(17)
2013(13)
2012(15)
2011(14)
2010(10)
2009(17)
2008(18)
2007(11)
2006(8)
2005(13)
作者
(43)
(23)
(22)
(20)
(13)
(13)
(13)
(13)
(11)
(10)
(10)
(10)
(10)
(9)
(8)
(8)
(8)
(7)
(7)
(7)
(7)
(7)
(7)
(6)
(6)
(6)
(6)
(6)
(6)
(6)
学科
(16)
经济(15)
(11)
翻译(10)
(9)
金融(9)
理论(7)
(7)
(7)
银行(7)
(6)
(6)
方法(6)
世界(5)
(5)
(5)
企业(5)
工业(5)
教学(5)
教育(5)
(5)
(5)
贸易(5)
关系(4)
制度(4)
(4)
数学(4)
数学方法(4)
业经(3)
会计(3)
机构
大学(211)
学院(183)
研究(75)
教育(73)
(71)
北京(59)
中国(58)
师范(50)
(50)
(49)
管理(48)
经济(46)
师范大学(45)
理学(38)
理学院(38)
(37)
科学(37)
教育学(35)
研究所(35)
管理学(35)
管理学院(35)
(34)
财经(27)
中国人(26)
国人(26)
教育学院(26)
(26)
中国人民(25)
人民(25)
研究院(25)
基金
研究(97)
项目(96)
科学(80)
基金(61)
教育(59)
成果(58)
(54)
社会(54)
国家(53)
社会科(51)
社会科学(51)
科学基金(38)
(36)
(36)
研究成果(34)
课题(34)
编号(33)
(32)
(31)
(31)
教育部(30)
(30)
(29)
(29)
阶段(29)
规划(28)
(27)
(26)
大学(26)
中国(25)
期刊
研究(120)
教育(84)
(48)
经济(48)
大学(35)
比较(35)
学报(31)
(26)
学学(25)
中国(21)
(21)
金融(21)
科学(19)
(19)
财经(19)
世界(15)
(15)
(15)
论坛(15)
农业(14)
(13)
管理(13)
高等(13)
高等教育(13)
(12)
发展(12)
国际(12)
图书(12)
(12)
书馆(10)
共检索到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玲  
国内学者常常将美国“publicschool”译为“公立学校”或“公共学校”,与私立学校相对。基于权威的语料和翔实的史料分析发现,仅从公立和私立角度去探讨美国“public school”并不能准确地阐释它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变迁。美国“public school”源自拉丁文“scholapublica”,效仿英格兰文法学校而建,起初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私之分。“publicschool”在殖民地时期泛指面向公众开放的“公众学校”,共和早期至19世纪中期逐渐转变为强调由政府资助管理的“公立初等学校”,19世纪后期又在拓展至中等教育后纳入更多民众所需的多元教育,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公立学校。揭示美国“publicschool”的误解和误译,有助于丰富学界的基础研究,深化理解美国公立学校及其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琼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观海听涛  裴煜  
随着档案学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国内档案学术界对将records翻译为"文件"提出了质疑,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records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documents、records及archives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records是由documents转化而来,archives则是保存在档案机构的具有永久价值的records。最后基于不同的档案本质属性及档案与文件关系,指出了多维视角下records的不同内涵,即基于档案作为"备以查考"和"归档与集中保存"的文件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马晓冬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李健吾在翻译生涯的不同时期写下了诸多谈论翻译问题的文字。这些文字蕴含了他的翻译观念及其伦理内涵,但迄今尚未经过学界的系统考察和讨论。李健吾的翻译论说集中于译者对原作的责任——"存真"与"传神"。而他对理想的译者的要求——"译者要有艺术家的心志,学者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说基本对应于上述责任。同时,其翻译言说中对译文应该"传神"的强调,将翻译与创作类比的思路,都凸显了他视翻译为艺术创造的立场。李健吾在讨论翻译时反复提及"良心"一词,其中所包含的伦理召唤既反映了其翻译活动的时代语境,也包含着提高翻译质量的时代呼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爱生  顾建民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思想根植于美国的民主传统。共同治理就其内涵而言,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厘清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带来不同的理解,甚至是误解。真正的共同治理的核心是平衡决策过程中最大化的参与和各自相应的责任,关键是广泛而持续的沟通,前提是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峰  
在美国,公民教育是指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美国人认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美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不仅对美国本土,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公民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内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健民  
国际上一般将食宿业(Accommodation Industry)分为饭店、同类企业和辅助食宿设施(Su-pplementary Accommodation)。后者包括青年旅社、度假村、疗养院、供出租的套间与私房和野营地等。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客房——住夜数的供应能力来看,辅助食宿设施约等于饭店及其同类企业的2/3。辅助食宿设施的典型特点是具有季节性,专门面向度假者和寻找娱乐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奇  
美国高校年度报告的制度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呈现的是三种变迁模式的特点。在把制度视为规则、组织、信念和多维概念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规制变迁明确了法定报告的目的、内容和形式;规范变迁增强了报告的科学有效性;文化认知变迁突出了倾听学生心声的重要性;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制度格局有利于满足社会的多元需要,但也增加了高校的成本负担。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胡甜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以其治理中的主体控制权为线索可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778-1917年以联邦政府控制为主;(2)1917-1969年以各级州政府控制为主;(3)1969年之后,联邦政府的法律和政策允许部落政府重新收回对印第安人教育的控制权。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治理的曲折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制定政策应考虑到各自的需求,谋求共赢局面;对各民族的诉求及时了解沟通,前瞻性地避免误解和危机;充分尊重各民族保护和传承自己文化的权利,并体现在教育政策中。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变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用一定的数量化指标确定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变迁。本文首先将根据由美国商业部统计局公布的100年来美国农业的有关数据,使用"威弗指数"的方法确定美国农业的生产类型,即回答"美国的主要农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宏凯  
共同基金资产规模的增长一直伴随着基金费用水平是否过高的争论。基金费用水平对投资者的回报影响非常大,例如年度运作费用增长1%,18年后投资者的基金股份价值将减少18%。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洪功翔  
以激励约束机制变化为依据,把美国公司治理变迁划分为经理人员控制权地位的确立、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和从强调激励到激励约束并重四个阶段。美国公司治理变迁给我国以启示:没有一成不变普遍实用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仿强  
美国大学教师地位的变迁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与旧学院时代相比,现代美国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尤其是参与院校治理的权力,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可谓是从"雇员"变成了"主人"。这种变迁与美国社会的民主思想、社群传统和法律观念紧密相联。中国大学教师地位的改变,需要克服根深蒂固的文化定势,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前景必定美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王天正  
基于美国国土安全部出版的《移民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公布的全球迁移存量数据库,对1990~2020年美国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结构、来源地和目的地的变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国际迁入人口规模庞大,在过去30年经历了下降、回升、波动以及再次下降4个阶段,迁入人口以劳动年龄移民为主体,性别比稳定;北美洲(不包括美国)和亚洲是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迁入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比较稳定。美国国际迁出人口在过去30年经历了上升、下降以及回升3个阶段;迁出人口性别差异总体较小,但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欧美地区仍是美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但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移民亚洲。美国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规律和治理方式对中国移民治理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90年代是美国占据优势的国际地位,重塑“领导世界”形象的时期。与此同时,作为“美国至上主义”负面反应的“向回转”思潮却在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日益盛行。在经济层面,这种思潮的典型外化形式就是所谓“经济民族主义”。就目前而言,“经济民族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