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0)
- 2023(14408)
- 2022(12629)
- 2021(12138)
- 2020(10213)
- 2019(23437)
- 2018(23250)
- 2017(44559)
- 2016(24486)
- 2015(28132)
- 2014(28130)
- 2013(26935)
- 2012(24732)
- 2011(22071)
- 2010(21809)
- 2009(19602)
- 2008(19058)
- 2007(16636)
- 2006(14287)
- 2005(11988)
- 学科
- 济(91407)
- 经济(91226)
- 管理(69958)
- 业(64554)
- 企(54408)
- 企业(54408)
- 方法(46190)
- 数学(40250)
- 数学方法(39578)
- 农(24399)
- 中国(24293)
- 财(23975)
- 学(20711)
- 业经(20012)
- 理论(17715)
- 地方(17617)
- 贸(16268)
- 贸易(16261)
- 农业(15996)
- 易(15791)
- 教育(15780)
- 制(15636)
- 务(15560)
- 财务(15466)
- 财务管理(15428)
- 技术(15059)
- 和(14920)
- 企业财务(14614)
- 环境(14012)
- 划(12898)
- 机构
- 大学(343033)
- 学院(336757)
- 管理(134999)
- 济(126462)
- 经济(123519)
- 理学(118471)
- 理学院(117106)
- 管理学(114541)
- 管理学院(113953)
- 研究(106891)
- 中国(77069)
- 京(72319)
- 科学(68583)
- 财(57439)
- 农(52863)
- 所(52211)
- 业大(52149)
- 中心(49585)
- 研究所(47937)
- 江(47567)
- 范(47375)
- 财经(47012)
- 师范(46905)
- 北京(45260)
- 经(42915)
- 农业(41527)
- 院(39351)
- 州(39049)
- 师范大学(37986)
- 经济学(37296)
- 基金
- 项目(238407)
- 科学(187439)
- 研究(174257)
- 基金(172274)
- 家(149447)
- 国家(148179)
- 科学基金(128240)
- 社会(108074)
- 社会科(102151)
- 社会科学(102125)
- 省(93572)
- 基金项目(91886)
- 自然(84915)
- 自然科(83006)
- 自然科学(82986)
- 教育(82828)
- 自然科学基金(81448)
- 划(78812)
- 编号(71834)
- 资助(71297)
- 成果(58173)
- 重点(52946)
- 部(52677)
- 创(49446)
- 课题(49332)
- 发(49277)
- 大学(46660)
- 科研(45921)
- 创新(45919)
- 教育部(45465)
- 期刊
- 济(131499)
- 经济(131499)
- 研究(96782)
- 中国(64043)
- 学报(55746)
- 科学(49541)
- 教育(48946)
- 管理(48283)
- 农(47372)
- 大学(43968)
- 财(43665)
- 学学(40080)
- 农业(33488)
- 技术(30839)
- 融(23450)
- 金融(23450)
- 财经(22243)
- 业经(21912)
- 经济研究(20332)
- 图书(20121)
- 经(18956)
- 问题(16966)
- 科技(16857)
- 业(16629)
- 版(16533)
- 理论(16004)
- 技术经济(15765)
- 实践(14838)
- 践(14838)
- 业大(14486)
共检索到477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志强 王雁
本研究采用语义一致性判断任务,通过操纵干扰项和目标项在字形和语音上的相似性、改变刺激呈现进程、以及比较听障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的反应特征探讨语音、字形在高频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语音、字形均在汉字识别的早期阶段激活,并分别通过发音核证检验、书写核证检验起到减少汉字形似性、同音性对汉字识别干扰的作用。同时,一致性对汉字识别中语音的激活产生影响。
关键词:
汉字识别 高频字 语音 字形 实验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海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健听大学生与听障大学生在人格特点上的关系。结果发现 :两类大学生在 16种人格因素中有 4种人格因素差异显著 ,有 3种人格因素差异极其显著 ;在 16种人格因素的综合应用中 ,除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因素外 ,其它 3种因素均差异显著。
关键词:
人格 听障 16PF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庆祖杰 朱珊珊
为使普通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笔者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的接纳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健听大学生在与听障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接纳态度较消极;对听障大学生的能力、权利的态度是积极、肯定、乐观的;被调查者的专业、性别以及与听障大学生的交流程度对接纳态度有影响。
关键词:
健听大学生 听障大学生 接纳态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婷 谢笑春 范志光 王苏
为探讨童年期虐待对听障大学生抑郁的作用机制以及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作用机制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童年期虐待问卷、反刍思维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71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听障大学生的童年期虐待、反刍思维、消极应对和抑郁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积极应对不存在差异。(2)童年期虐待对大学生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反刍思维、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童年期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反刍思维和消极应对在童年期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听障大学生群体中,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以及反刍思维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效应均小于普通大学生;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在听障大学生中不成立,但在普通大学生中成立。即童年期虐待是大学生抑郁的风险因素,其在听障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中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应重视童年期虐待对听障大学生抑郁的影响,通过改善反刍思维、培养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来缓解听障大学生抑郁的发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奋 雷江华 陈亮 王海凤 魏雪寒
唇读解码在听障学生拼音文字阅读理解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尚未可知。本研究选取154名听障大学生和97名健听大学生,采用汉语唇读测试与阅读理解能力测试,深入考察两类群体在阅读理解中汉语唇读解码的作用。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得分显著低于健听大学生;高唇读能力组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得分显著高于低唇读能力组,但是在健听大学生中,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与健听大学生相比,听障大学生汉语唇读能力影响阅读理解,汉语唇读能力高的听障大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较高。即在阅读理解中,高唇读能力组听障大学生解码能力较强。听障大学生在阅读理解加工过程中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唇读内在强力支撑着听障大学生的汉语阅读理解,而健听大学生更多采用自动化加工策略。研究建议,在阅读理解中,要加强唇读口形、语音、语义与书面汉字字形、语音以及语义之间的关系,实现阅读理解活动中形、音、义的转换与联结。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唇读 阅读理解 解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宗清瑶 宫慧娜 邓柳 磨利园 岳浩文 施玮凌
心理理论影响听障个体的同理心发展、人际交往以及融入社会的程度等。心理理论的加工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目前研究者对于个体心理理论的加工机制存在争议,有研究支持语义加工在个体推理他人心理状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的研究则认为工作记忆才是个体在心理理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听障大学生、健听大学生各81名为被试,采取双任务实验范式,通过让被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语义加工理解故事内容、推理故事主角的心理状态,同时执行工作记忆任务,考察工作记忆在听障大学生心理理论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推理他人心理状态的负荷干扰程度更为严重,语义加工不足以支撑其推理他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推理他人心理状态阶段中施以重工作记忆负荷,可导致听障大学生推理他人心理状态的失败。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心理理论 听障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付传彩
疏离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消极感受,包括社会疏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等。研究者选取北京市145名聋人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西安、湖南长沙两地健听大学生26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的疏离感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聋人大学生疏离感的特点。研究得出: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具有相似的疏离感特点,但在自我疏离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总体疏离感上聋人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疏离感 对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茂林 杜晓新 张伟峰
为了解高等院校聋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及其自尊水平,并比较他们与健听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130名聋人大学生和146名健听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为69.2%,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为23.1%,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分别为38.4%和6.8%),聋人大学生自尊水平也低于健听大学生。
关键词:
人际关系困扰 调查研究 聋人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春梅
听障大学生的行为现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也关系到他们将来的社会融入度。文章结合听障大学生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高等院校,自制调查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均存在着学习动机、交往对象、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心理需要方面的矛盾,必须引起重视。文章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安排聋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引导听障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行为现状 调查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边丽 张海丛 刘建平
为了解听力障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随机抽取某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共30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学习适应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上显著高于健听生,在学习自主、学习行为、信息利用、学业求助上非常显著低于健听生。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管理策略存在显著专业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行为存在年级与专业的交互效应,环境选择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学习适应 对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阳梅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94名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倾向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并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向。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听障大学生,其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具有显著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晓明
运用错误觉察范式和眼动方法探查听障学生在文章通达与非通达情况下的阅读监控特点。结果表明:(1)听障学生阅读理解的整体能力低于健听学生,主要表现在文章阅读的整体效率显著低于健听学生。(2)听障学生阅读监控能力低于健听学生,主要表现在基于自信心评价的理解监控和以回视为指标的眼动监控均低于健听学生。(3)听障学生在阅读监控眼动指标上与健听学生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回视次数、回视时间和回视点个数上明显低于健听学生。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阅读监控 眼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小雪 朱海腾 兰继军 宫火良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述情障碍、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的特点,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两所高校168名听障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251名健听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和谐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听大学生,述情障碍程度也较健听大学生严重;两类大学生述情障碍、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自我和谐在健听大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听障大学生为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自我和谐在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需要重视,并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自我和谐 述情障碍 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萌 苏诚 曾桐奥 马海林 李昊
以听障和健听大学生为对照群体,采用问卷法对2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内心平静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同时探讨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以及听障和健听大学生在模型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内心平静均显著预测听障和健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2)睡眠质量在两个群体的内心平静与主观幸福感中都起部分中介作用;(3)低内心平静时听障大学生比健听大学生幸福感高;然而随着内心平静水平的上升,健听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到了相较听障大学生更多的提高。研究结果发现:听障和健听大学生的内心平静与主观幸福感间具有共同的心理机制,但内心平静对听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积极效应仍较小。这提示未来除重视听障大学生睡眠质量外,还应更多关注影响听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阳泽 张香玉
为进一步探讨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引入自我补偿并假设它会调节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采用自编听障大学生自我补偿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89名听障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补偿处于中高水平;女生的自我补偿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城市的听障大学生自我补偿水平显著高于农村的听障大学生;(2)歧视知觉、自我补偿可显著正向预测听障大学生的自尊;(3)发展性补偿和社会性补偿在听障大学生歧视知觉和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较高的发展性补偿和较低的社会性补偿增强了歧视知觉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