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5)
2023(2464)
2022(2042)
2021(1920)
2020(1644)
2019(3639)
2018(3560)
2017(6747)
2016(3773)
2015(4305)
2014(4244)
2013(4172)
2012(4190)
2011(3754)
2010(3819)
2009(3476)
2008(3777)
2007(3423)
2006(3072)
2005(2809)
作者
(11844)
(10018)
(9930)
(9151)
(6440)
(4667)
(4505)
(3832)
(3757)
(3686)
(3650)
(3496)
(3287)
(3230)
(3190)
(2973)
(2960)
(2906)
(2888)
(2854)
(2593)
(2517)
(2476)
(2410)
(2294)
(2289)
(2163)
(2110)
(2072)
(1981)
学科
(13764)
经济(13744)
管理(8043)
(8017)
(7766)
企业(7766)
方法(6433)
(4811)
理论(4246)
数学(4163)
数学方法(4061)
业经(4042)
中国(3927)
文化(3737)
(3546)
(3490)
(3238)
贸易(3238)
教育(3198)
(3141)
地方(2844)
产业(2786)
(2705)
(2693)
市场(2635)
农业(2338)
经济理论(2326)
(2296)
金融(2294)
企业经济(2106)
机构
大学(60396)
学院(58538)
研究(21978)
(20016)
经济(19546)
管理(19429)
理学(16760)
理学院(16440)
管理学(15980)
管理学院(15855)
中国(15110)
科学(14671)
(13240)
(11819)
研究所(11003)
(10662)
(10522)
师范(10422)
(9668)
(9463)
中心(9115)
业大(8693)
师范大学(8599)
农业(8544)
北京(8112)
财经(7901)
(7558)
(7393)
(7167)
科学院(6491)
基金
项目(39182)
科学(30764)
基金(28426)
研究(28113)
(25683)
国家(25458)
科学基金(20867)
社会(17581)
社会科(16599)
社会科学(16592)
基金项目(14853)
(14638)
自然(13609)
自然科(13309)
自然科学(13302)
(13289)
教育(13102)
自然科学基金(13081)
编号(11381)
资助(11355)
成果(10564)
重点(9203)
(8675)
(8420)
课题(8102)
(8027)
科研(7472)
创新(7375)
计划(7351)
教育部(7338)
期刊
(24053)
经济(24053)
研究(17485)
学报(12489)
中国(11216)
科学(11081)
(9903)
大学(9171)
教育(8696)
学学(8503)
管理(7303)
(6791)
农业(6753)
图书(4309)
(4289)
(4287)
金融(4287)
财经(4065)
经济研究(3741)
技术(3640)
(3630)
(3572)
(3565)
业经(3534)
国际(3420)
问题(3336)
业大(3313)
书馆(3313)
图书馆(3313)
世界(3048)
共检索到87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圣兵  
解释过程是解释者的世界观念展现的过程。语词是向我们打开了的文本,它以图形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广阔的意欲语境,激发解释者独特的、丰富多样的理解与解释。本文以西方理论话语核心语词之一Logic为个案,从阐释学的视角探讨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异域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不同译介群体立足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带着不同的学术前见,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或借用中国古代思想中现成的词语,或利用汉字造新词,作为其对等词,使得Logic在与汉语文化的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译名。这些带有双重文化标识的语词传译方式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阐释,贯穿于中国逻辑文化构建的整个动态生成过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圣鹏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行寻根研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基于现代性之上的文化批判对劣质文化要素的消解作用以及对优秀文化要素的提升作用,以此推动跨文化共同诗学汇通的达致。华人华裔批评家,由于其对中西两种文化及其诗学的近距离接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庆本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性,是沟通式的跨文化阐释;苏源熙对中国美学问题的解答,解构了中西二元论模式,是互动式的跨文化阐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庆本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1901年)中曾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1)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中国之中国"是华夏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亚洲之中国"是中华民族与亚洲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而"世界之中国"则是中华民族与世界范围内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范围虽有不同,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实质却亘古未变。中华民族之所以蔓延几千年,永葆青春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是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贾宗普  周琦  
跨国影视旅游是中国旅游市场一个突出的文化消费现象,呈现出二重跨文化消费的特征。一重指观众打破文化空间的阻隔,消费承载异国文化符号的影视作品;二重是观众转换为游客,游客跨越地理空间来到异国影视拍摄地旅游,实现异国文化景观的文化再体验与经济消费。二重跨文化消费是根据中国旅游现象概括的与跨国影视旅游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也具有普遍意义,揭示了跨国影视欣赏与旅游内在的文化相关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贾宗普  周琦  
跨国影视旅游是中国旅游市场一个突出的文化消费现象,呈现出二重跨文化消费的特征。一重指观众打破文化空间的阻隔,消费承载异国文化符号的影视作品;二重是观众转换为游客,游客跨越地理空间来到异国影视拍摄地旅游,实现异国文化景观的文化再体验与经济消费。二重跨文化消费是根据中国旅游现象概括的与跨国影视旅游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也具有普遍意义,揭示了跨国影视欣赏与旅游内在的文化相关性。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车向前  郭继荣  
[目的/意义]国际恐怖主义近年来呈现出由跨国别延伸到跨文化地域等新生态,加剧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人与社会、文化与文化间的关系梳理恐怖主义新生态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依照符号互动主义,利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符号与情境、自我与角色、社会化三维度以跨文化研究方法梳理国际恐怖主义新发展的成因。[结果/结论]国际恐怖主义产生与扩大是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对抗、普遍主义特殊化与特殊主义普遍化进程中文化渗透、文化中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加剧的表现,也与现代社会中移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兰萍  秦峰  罗中琼  
通过问卷调查,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做了实证研究,并借助隐喻机制的阐释力探讨研究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研究发现:研究生文化负迁移现象源于汉语语言及文化价值观即汉语隐喻性思维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注重将母语文化负迁移转变为正迁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罗志敏  
在研究包括校友捐赠在内的校友问题时,校友文化是一个更具解释力的视角。但从解析文化的两种传统观点出发难以确切界定校友文化,校友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多主体、跨空间、跨时段特质,意味着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思路或模式对之予以解析。校友文化是一种基于学缘关系的共同体文化,表现为"群体资格"、"取向"与"程式"三个核心概念的统一。这一阐释框架的构建既有助于理解校友文化的内涵,探究校友文化的发展机制,又有助于梳理出校友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议题,以培育优良的校友文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平  
在人格上尊重人,在政治上关怀人,在文化上关注人,在生活上关爱人,在发展中培育人。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谢诗艺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无法回避:有一些概念之于自己像空气——置身其中,随处可感,好似无比寻常而熟悉,但却无从捉摸。档案如此,文化与历史也是如此。而当它们三者交织在一起时,问题似乎更复杂,也更有趣味。从萌生到发展至今,两次热潮的推进使得中国档案文化研究大放异彩,也似乎"硕果累累"——围绕档案文化,研究者从内涵、价值、实现、传播、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蓝洁  唐锡海  
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价值定位包括社会本位、人本位、技术本位三个维度。传统的"管治"文化范型中,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技术技能积累和传递活动;现代治理理念进入高职教育领域之后,高职院校治理文化从"管治"转型为"共治",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重视技术技能积累、传递和创新。为建构现代高职院校治理文化,有必要塑造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愿景,协同合作,更新主体行为,促进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培育与确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安瑞霞  代建军  
民间教学变革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草根化的实践创新,它蕴含着丰富的原创性思想资源,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揭示、挖掘和提炼本土化的教学理论。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民间教学变革,需要对民间教学变革的文化基因、文化语境、文化表征、文化特质等进行深度阐释,揭示民间教学变革的学理价值,明确民间教学变革的文化依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云飞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鲜明的不同点,在于"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差异。"乐感文化"源于先秦的"礼乐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深厚的国家性、民族性。"中和美"是其本体审美特征,始终在穿透历史,塑造着中国人的灵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强  康佳楠  
由于不同部门使用水资源的预期收益不同,水资源配置在不同产业部门的机会成本不同,从而催生了水资源产权的跨部门间转换。本文以宁夏农业与工业部门之间的水权转换为例,探讨这种转换的内在机理和政策含义,以及由此而来的政策设计及其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