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3)
2023(5580)
2022(4596)
2021(4378)
2020(3845)
2019(8715)
2018(8553)
2017(15729)
2016(9027)
2015(10020)
2014(10038)
2013(9115)
2012(8198)
2011(7528)
2010(7620)
2009(6701)
2008(6766)
2007(6220)
2006(5351)
2005(4885)
作者
(23763)
(19928)
(19367)
(18957)
(12623)
(9620)
(8967)
(7524)
(7430)
(7331)
(6722)
(6577)
(6464)
(6168)
(6160)
(6139)
(5986)
(5827)
(5632)
(5588)
(4957)
(4910)
(4795)
(4585)
(4568)
(4470)
(4419)
(4332)
(4089)
(3954)
学科
(26584)
经济(26453)
管理(20059)
(18011)
(14793)
企业(14793)
方法(10993)
数学(9456)
数学方法(9190)
中国(8718)
教育(8604)
(7361)
(7302)
(6989)
理论(6776)
教学(5863)
(5773)
业经(4947)
(4715)
金融(4712)
(4683)
地方(4675)
银行(4674)
(4502)
(4495)
(4462)
贸易(4457)
工作(4438)
财务(4438)
财务管理(4423)
机构
大学(118048)
学院(113058)
(38823)
研究(38760)
经济(37812)
管理(36722)
理学(31730)
理学院(31211)
管理学(30099)
管理学院(29881)
中国(27128)
(25070)
科学(24697)
(20929)
(19857)
(19572)
师范(19386)
(19144)
(18145)
研究所(17846)
中心(17575)
业大(17142)
财经(16130)
北京(15786)
师范大学(15123)
农业(15039)
(14757)
(14724)
教育(14331)
(13977)
基金
项目(75805)
科学(59089)
研究(57520)
基金(52989)
(46185)
国家(45686)
科学基金(38718)
社会(34827)
社会科(32706)
社会科学(32695)
(30628)
教育(30309)
基金项目(27362)
(25814)
自然(24743)
自然科(24269)
自然科学(24258)
编号(23925)
自然科学基金(23815)
成果(22833)
资助(21794)
课题(18463)
重点(17588)
(17169)
(16838)
大学(16698)
(15878)
(15826)
项目编号(15328)
(15131)
期刊
(41949)
经济(41949)
研究(35872)
中国(32402)
教育(29747)
学报(21274)
(17395)
(17183)
科学(16974)
大学(16826)
管理(14989)
学学(14522)
农业(11816)
图书(9379)
技术(9316)
(9245)
金融(9245)
财经(8389)
(7301)
经济研究(7273)
书馆(7060)
图书馆(7060)
(7042)
职业(6859)
(6436)
业经(5711)
高等(5575)
(5179)
科技(5144)
业大(5143)
共检索到178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洪成  任菲菲  
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产生隐性区隔。本文以一所东部高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个案,通过访谈和参与式观察了解其语言适应状况和内在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隐性区隔。小学到高中阶段,通过教学语言、分校分班授课以及内地班招生等,在教育制度层面形成显性区隔;进入大学后显性区隔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但语言障碍仍存在,不同家庭背景、社会阶层、教育经历的维吾尔族学生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对一些来自较低阶层、乡村地区及刚进入内地读书的维吾尔族学生而言,语言障碍犹如一道屏障,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群体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江民  魏玉清  
语言类型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本研究基于维吾尔族学生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基本特点,运用语言类型学相关理论,从语言共性的角度出发,立足语序理论、名词数范畴理论、致使范畴理论、时范畴理论、体范畴理论和情态范畴理论,对现代汉语和维吾尔语进行了教学层面上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在维吾尔族学生的现代汉语教学中要有跨语言视角,要充分利用语言共性规律,加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阳  孙秀玲  龙长权  张庆林  
研究采用AMP范式,考察"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接触程度对148名基础教育背景不同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群际内隐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汉族低、中、高接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其偏见水平依次降低;群际接触仅对高接触者的启动效应幅度的回归系数显著。结论:大学前不同的受教育经历使得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汉族持有不同的群际态度,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群际接触仅对高接触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群际态度有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毅  孙秀玲  闻素霞  焦江丽  
研究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内容和特征,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收集资料,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维吾尔族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问卷的五个维度,即政治行为、权益保障、身体保护、传统保护和环境保护。在权益保障、传统保护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的保护性更强。在传统保护和环境保护两个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有相同的趋势,即从大一到大二出现上升,然后在大三和大四又不断下降,大四学生对两个维度的保护性最低。研究从整体上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的两分类结构模型,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心  阿丽娅·卡的尔  周仁来  
为探索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空间位置延迟匹配任务、字母延迟匹配任务、数字Stroop任务、活动记忆任务、数字大小-奇偶转换任务分别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工作记忆视空间模板、语音环、抑制、刷新、转换能力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显示,在测查语音环路功能的字母延迟匹配任务和测查中央执行系统刷新功能的活动记忆任务中,维族大学生的反应时均长于汉族大学生,在其他任务中两组被试的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建华  李月琦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学生对于汉语的书写能力较强,倾听、阅读和语言交流能力一般,运用汉语进行独立思维的综合能力较弱;学生汉语语言能力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汉语语言能力与学生汉语语言态度及其家长汉语语言态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家长汉语语言态度在学生汉语语言态度与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相互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家长语言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分别在学生语言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与学生语言能力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那木吉拉  
维吾尔族民间传承《女天神创世》、《女天神创造亚当》和《顶地球的公牛站在哪里?》等三则女天神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维吾尔族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和蒙古语族民族先民的腾格里(天)信仰,也反映了维吾尔族颇具特色的女天神信仰。此外,上述女天神创世神话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或以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为媒介接受了相关民族神话文化的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石桥  王建军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又会形成管理控制偏好的相互渗透。本文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这四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根据134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民族内部的管理控制偏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各民族之间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差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英  
形别字,是预科新疆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书写汉字时频发的一种偏误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别字的主要偏误和偏误生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提出若干应对的策略,以期引起广大汉语教师对汉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帮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形别字。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佳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对多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成为民族院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族"基础班"大学生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数据收集方法,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个体水平差异大、缺乏内在动机、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统一、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教学反思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尊重差异、激发兴趣、调整结构、丰富内容"为宗旨,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英语教学新模式,以期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其英语学习质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力木·阿不力克木  
影响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既有来自学生内部的,也有来自学生外部的。经研究发现,影响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归因、情感、数学学习方式和性别差异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哈尼克孜·吐拉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普及率低,维吾尔族农民工职业水平较低。面对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生存与适应困难的境况以及新生劳动力在当地的就业需要,如何运用新疆现有的资源,寻求既能持续性提高劳动力素质,又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无疑是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和经济达到双赢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光明  邓杰  孙明霞  
依据新疆605份维族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文章从经济立足、社会接纳、文化交汇三个方面对影响维族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融入对于维族农民工并不乐观,表现在经济立足上虽然找工作不难但收入盈余不乐观,并且无稳定住所保障;社会接纳上又因民族身份而受到排斥,存在工资低或被拖欠现象;尽管外出务工就业弱化了宗教的影响,但是汉语水平低、饮食不便仍然不利于维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为突破"城乡隔阂"和"民族差异"带来的城市融入障碍,输入地政府应以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为基础从社会管理角度向维吾尔族农民工提供务工机会;将少数民族农民工按工作区纳入社区管理,就地解决维族农民工稳定就...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古丽·司马义  刘涛  
维吾尔传统文化以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即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及古希腊文化等多种文化历史养分滋润、融合、成长,因此,维吾尔族民事惯例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源流,原始自然崇拜、各种宗教信仰以及禁忌习俗为维吾尔族民事惯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维吾尔文化的重要部分。维吾尔族民事惯例不仅仅只是与伊斯兰教法有关,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并且,在维吾尔社会至今仍然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革  李朝虹  唐菊花  
新疆和中央政权两千年的关系史是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基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维吾尔族在民族心理和行政区域观上已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内在需求。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事实和近期墨玉县、和田县万人搜捕暴恐分子的事例表明隶属中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共识。与此同时,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中亚极端宗教渗透衍生的宗教分离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构成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自身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