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5)
- 2023(10947)
- 2022(9797)
- 2021(9279)
- 2020(7901)
- 2019(18258)
- 2018(18215)
- 2017(34882)
- 2016(19407)
- 2015(21939)
- 2014(21885)
- 2013(21850)
- 2012(20330)
- 2011(18250)
- 2010(18271)
- 2009(16767)
- 2008(16220)
- 2007(14278)
- 2006(12717)
- 2005(11435)
- 学科
- 济(74338)
- 经济(74244)
- 管理(53976)
- 业(50091)
- 企(42295)
- 企业(42295)
- 方法(33954)
- 数学(28770)
- 数学方法(28374)
- 学(21713)
- 中国(19695)
- 农(19574)
- 财(18411)
- 业经(16416)
- 地方(15431)
- 理论(14404)
- 制(14111)
- 农业(13049)
- 和(12831)
- 贸(12380)
- 贸易(12370)
- 教育(12352)
- 易(11952)
- 技术(11520)
- 务(11342)
- 环境(11336)
- 银(11281)
- 财务(11278)
- 财务管理(11254)
- 银行(11225)
- 机构
- 大学(276609)
- 学院(271536)
- 管理(106675)
- 济(101287)
- 经济(98798)
- 研究(93778)
- 理学(91718)
- 理学院(90650)
- 管理学(88928)
- 管理学院(88460)
- 中国(68909)
- 科学(61395)
- 京(60625)
- 所(48322)
- 农(47663)
- 财(47176)
- 研究所(44114)
- 业大(43169)
- 中心(42524)
- 江(41406)
- 北京(38701)
- 范(37845)
- 农业(37621)
- 师范(37411)
- 财经(37342)
- 院(34056)
- 经(33808)
- 州(33582)
- 师范大学(30324)
- 技术(30015)
- 基金
- 项目(186048)
- 科学(144093)
- 研究(134389)
- 基金(133096)
- 家(117190)
- 国家(116175)
- 科学基金(98229)
- 社会(81143)
- 社会科(76532)
- 社会科学(76509)
- 省(73100)
- 基金项目(70718)
- 自然(65959)
- 自然科(64352)
- 自然科学(64332)
- 自然科学基金(63168)
- 划(62284)
- 教育(61915)
- 资助(55597)
- 编号(55465)
- 成果(46331)
- 重点(41736)
- 部(40330)
- 发(39114)
- 课题(38544)
- 创(38198)
- 科研(36019)
- 创新(35566)
- 大学(34565)
- 计划(34472)
共检索到406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彦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意义用法论”是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被誉为“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语言和使用者的关系纳入“意义”之中。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语言理论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提出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意义的能动、积极的一面。语用学研究在意义用法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扩展到宏观层面,将语言在使用中涉及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纳入其研究范围。人们开始在整个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语言的意义,并将其看作是一个动态环境中的动态因素。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军
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方法论思想是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情报语言学研究过程中认识活动的目的方向、途径、方法(含策略、手段、工具)及其操作程序等理论的科学思维结果。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方法论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体现出明显的特征;对于发展完善情报语言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推动情报检索语言建设与应用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活动也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
情报语言学 方法论 张琪玉 学术思想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锋
人工智能语言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机器语言和程序语言、自然语言理解和模仿、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拥有语言。人工智能拥有规定性的符号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然语言,但是却无法像人一样拥有语言。因为从生物学上看,人工智能难以拥有意向性和自由意志;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看,人工智能也无法像人一样领会和回应本真的语言,而且缺乏历史性和社会性,所以无法真正地拥有真理和语言。在自然语言处理上,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人类语言中隐喻结构的模仿和学习,去模仿人类的类比—联想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和模拟人类智能。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言 意向性 真理 隐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美玲
会计理论和实践中普遍渗透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物质性原则、运动观与时空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质量互变规律等在会计的假设与原则、会计方法等方面的体现和运用。将会计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其深化对会计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会计 哲学 会计准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芒
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李芒目前,我国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果长期不能建构较有说服力和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不注重自身的理论建设,就不可能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辩证的、本质的思考,也就不可能充...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君君 周进良
本文从管理哲学的角度,重新确立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读者具有双重地位,读者 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由此改变了图书馆对读者的绝对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 理思想,读者地位进一步提高,使之更适应新时期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关键词:
读者 图书馆 读者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关键词:
教育 生命 生命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辉旭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哲学 课程 课程论 课程哲学 实践课程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教育与幸福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从最美好和最深刻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应当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既是一种目的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将生命教育、文化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幸福论的基础之上,从而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它是未来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
关键词:
教育 幸福 幸福教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新初
文章指出,在目前我国的资产重组中,存在着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重政府行为轻企业行为,重困难企业轻优势企业,重大企业轻小企业,以及重资产经营轻生产经营等突出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资产重组的效果,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文章认为,资产重组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效益优化为根本,企业升级为方向等基本原则,恰当地进行结构型重组或扩张型重组。此外,应当正确划分政府和企业在重组中的职责,使二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不能相互替代或混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盛永进
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理论水平是特殊教育理论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特殊教育研究需要一个对特殊教育本身进行反思的“哲学化”过程。“哲学化”的关键在于:关注价值论应然研究,使特殊教育研究根植于深厚的理论基础;重视概念逻辑方法,使特殊教育达到真正有深度的理论研究,进而对特殊教育做出本质的、逻辑的归纳和概括。
关键词:
特殊教育理论 哲学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黎明
2009年10月,潘庆玉博士的《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语言哲学为思想利器,对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作了系统的学理揭示和理论重构,对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作了整体性的反思与批判,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与境界,在开启语文教育研究的新视界方面多有创获。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伟
大数据时代,在数据驱动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某些领域已发生改变,由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量研究为主,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哲学也是如此。定量分析法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它能够适应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需求,可以提高精度以及保证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语言哲学中定量分析法主要有基于模型技术(计算机模拟、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数据驱动(实验哲学、语料库)的方法,这些方法使得语言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转变,而且为人文社科研究提供新范式,并可对相关研究实践进行重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已成为比自然语言更加精准、便利、可操作、可计算的科学语言,语言哲学研究也将由此发生数据化的变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伟
通过对中西方语言哲理的考察,汉语典型存在范畴“有”“无”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用法,分别对应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道器合一”和“体用不二”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之中,加之“有”“无”的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用法又已同时沿用数千年,两类存在范畴容易混淆,因此对于中国语言哲学“有无”存在问题的争辩由来已久。中国的言语构造与西方的言语构造不同,对于本体论的探讨应以汉语“根本的本体”为基准。汉语典型存在范畴与中国哲学存在范畴相通且相融,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根基,后者可以通过前者得以证实,前者可以通过后者找到根据。
关键词:
有 无 本体论 存在范畴 语言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