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9)
- 2023(12437)
- 2022(10757)
- 2021(10446)
- 2020(8359)
- 2019(19743)
- 2018(19970)
- 2017(36611)
- 2016(20757)
- 2015(23567)
- 2014(23905)
- 2013(22869)
- 2012(21051)
- 2011(19012)
- 2010(19016)
- 2009(17055)
- 2008(16149)
- 2007(14175)
- 2006(12504)
- 2005(10358)
- 学科
- 济(73002)
- 经济(72919)
- 业(50959)
- 管理(50643)
- 企(38556)
- 企业(38556)
- 方法(32572)
- 农(31038)
- 数学(28212)
- 数学方法(27845)
- 中国(23990)
- 教育(22827)
- 农业(20627)
- 业经(18889)
- 学(18155)
- 地方(17557)
- 财(16715)
- 理论(15799)
- 制(13083)
- 发(12320)
- 技术(12294)
- 贸(11893)
- 贸易(11886)
- 和(11672)
- 环境(11509)
- 易(11493)
- 教学(10548)
- 务(10155)
- 财务(10096)
- 财务管理(10078)
- 机构
- 大学(282265)
- 学院(278800)
- 管理(108633)
- 济(98486)
- 经济(95815)
- 理学(94893)
- 理学院(93676)
- 研究(92806)
- 管理学(91919)
- 管理学院(91388)
- 中国(63373)
- 京(61742)
- 科学(58501)
- 范(48315)
- 师范(48042)
- 农(45644)
- 所(45250)
- 财(43456)
- 中心(42362)
- 业大(42008)
- 研究所(41563)
- 江(40978)
- 北京(39450)
- 师范大学(39286)
- 教育(38022)
- 财经(35289)
- 农业(34538)
- 州(33929)
- 院(33670)
- 技术(32335)
- 基金
- 项目(194797)
- 科学(153809)
- 研究(150815)
- 基金(137321)
- 家(117711)
- 国家(116479)
- 科学基金(100028)
- 社会(91635)
- 社会科(86156)
- 社会科学(86134)
- 省(77892)
- 教育(74764)
- 基金项目(73981)
- 划(66509)
- 编号(65788)
- 自然(63624)
- 自然科(62075)
- 自然科学(62062)
- 自然科学基金(60912)
- 成果(55373)
- 资助(54839)
- 课题(46618)
- 部(43751)
- 重点(43695)
- 发(42360)
- 创(40317)
- 项目编号(39476)
- 年(38449)
- 教育部(38056)
- 规划(37360)
共检索到406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伍隆萱
八连的婴幼儿养育习俗中,看护者初期的一些做法,如,月子里就"教"孩子和来串门的寨邻"对话"、经常和孩子说话等做法非常符合脑科学原理,并且切合一些教育学家倡导的语言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出生之日开始的做法。同时,八连村民对语言在生活中所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语言使用和语用观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而形成的语言使用习俗可以用丰富多彩、面面俱到来形容。这些凝聚着少数民族民众智慧、经验的语言教育习俗,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语言习得 语言使用 习俗传承 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伍隆萱
责任心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是个体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教育、于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责任心不仅是每个个体必须拥有、应该养成,即必须持有的一种重要的个性品质,更是一种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人才进入21世纪的护照。责任心的形成与发展与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与家庭养育习俗和社区文化习俗等等外部因素也有极大的关系。孩子必须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习俗,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养成;"宽范围"的人际交往对儿童责任心的养成利大于弊。
关键词:
习俗 儿童 责任心 养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毅峰
文化空间营造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教育传统和文化定势,教育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在古村落,正通过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这一综合性文化空间营造过程,实现教育习俗的集成化展示、体验式感知和多元化传播,从而发挥教育习俗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并逐步实现对现代教育的观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颖 苏怡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受损的现象,长期以来对ASD儿童语言的研究集中于言语和非言语智力、孤独症严重程度等儿童先天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而忽略了家庭语言环境等后天因素带来的影响。当前有关汉语ASD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的研究尤为匮乏,相较之下,英语等其他语言关于ASD儿童语言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本文梳理了英语等其他语言关于ASD儿童家庭语言环境与语言习得关系的研究,从语言输入数量、语言输入质量、家长回应性和语言习得辅助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汉语ASD儿童语言干预及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家庭语言环境 语言习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胥兴春 胡月
近年来国外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佐证、革新任务范式、注重双语教育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儿童双语与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等方面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儿童 第二语言习得 关键期 认知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玲
在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者长期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语言学界的学者一直试图打破这一困境,尝试利用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虽然研究者一致认为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可以校验理论并指导语言教学,但
关键词:
语言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丽云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同时会受两种已习得语言的影响。本文从三语教育理论的视角,研究和探索具有民族语、汉语习得背景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能力、思维特点以及英语学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三语 民语 英语 教育 比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国炎 孙华 申建梅
民族语二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与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与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一样,民族语二语教学也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民族语二语教学中,从词汇角度入手进行文化导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同时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这部分学习属于中级阶段以后的词汇学习任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漱芹 方俊明 顾未青
采用多重基线实验设计,考察视觉支持性语言教学对于提升一例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能力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视觉支持性语言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该个案在实验活动中的口语总数、平均句长、模仿性语言、非模仿性语言、主动性语言和应答性语言数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司俊龙 胡深爱
本文借助Bilioshiny计量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间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呈现上升趋势;热点议题聚焦语言问题、认知能力、双语与共病现象、评估与干预治疗;未来该领域将在多学科优势融合的趋势下,创新技术手段,运用多元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角,开拓研究领域,关注认知与语用能力研究,重视评估诊断、语言和言语治疗。结合当前国内研究现状,未来应整合学科优势,建立研究共同体;结合汉语特点,开发筛查与评估工具;提升关注程度,不断健全教育与干预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源 苏彦捷
在Blair(1996)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威去道德化和泛习俗化两组问题,考察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及其与他们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错误信念理解成绩低于接受性言语匹配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表现不同,而在习俗判断上的表现没有差异。结果提示,道德判断需要心理理解能力,而习俗判断则与训练和社会化有关。
关键词:
心理理论 习俗 道德 孤独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杜月
习俗作为世代沿袭逐渐积累起来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反映了某一群体共同拥有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习俗与道德具有同源性,它具有天然的道德特性,与儿童道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习俗在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断通过伦理道德精神熏陶、群体情感浸润以及行为规范约束,促进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丰润与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同时,人们也要认识到,习俗不同于道德,良俗才具有育人价值。学校需要引导儿童对习俗进行理性审思,辨风正俗,充分挖掘习俗性道德资源,依托日常教学与开发特色习俗课程,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习俗德育活动,引导儿童广泛参与社会习俗活动,构建习俗育人体系来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关键词:
道德 习俗 习俗性德育 儿童道德成长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继富
端午节习俗传承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人类价值的共同性,其多样性传统源于生活基础上的文化调适和包容性发展,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基于民族、地方传统的自豪感,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端午节习俗 传承 文化自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红英 苏周简开 梁长城
本文对大陆和香港的弱智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材、教育 手段、教育人员构成等直接影响弱智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的 比较。结果显示,两地在弱智儿童语言教育的大目标和主要教育内容、教育 手段等诸方面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体项目,如语言教育理念、教材等方面有 所区别,各有所长。我们希望,通过此研究加强大陆与香港两地同行间的沟 通与互助,做到相互借鉴,以取他人之长补我辈之不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关键词:
弱智儿童 语言教育 比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瑞华 徐福 陈婷丽
对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使其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思维习惯,为入学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基于儿童早期语言干预理论与干预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政策与实践进行回顾与总结,就相关政策的推进与转型、实践探索的过程与成效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政策与实践特征进行解析与思考,促进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普惠全纳的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干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质量提升困境及突破——基于浮现理论视角
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
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张力——云南西双版纳农村傣族男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南非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以《学后教育白皮书》为例
跨境民族的文化记忆与共同体构建:以彝族文化价值观传承教育为个案
傣族聚居区城镇、村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镇傣族儿童、青少年为个案
职业教育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为例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研究——基于武陵民族地区S镇的调查分析
城市蒙古族儿童双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个案
民族文化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完小个案调查分析G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