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6)
2023(2159)
2022(1725)
2021(1889)
2020(1348)
2019(3359)
2018(3440)
2017(4415)
2016(3750)
2015(4360)
2014(4597)
2013(3615)
2012(3421)
2011(3266)
2010(3512)
2009(2773)
2008(2728)
2007(2467)
2006(2335)
2005(2232)
作者
(7139)
(5766)
(5763)
(5735)
(3695)
(2867)
(2762)
(2503)
(2268)
(2228)
(2031)
(2022)
(1979)
(1883)
(1831)
(1803)
(1780)
(1765)
(1763)
(1712)
(1675)
(1566)
(1550)
(1411)
(1382)
(1376)
(1322)
(1306)
(1289)
(1217)
学科
教育(18379)
中国(8650)
教学(5686)
理论(5485)
(3516)
(3326)
经济(3322)
(3277)
发展(3223)
(3213)
高等(3177)
改革(3162)
(3101)
研究(3078)
思想(3059)
政治(2935)
学校(2815)
思想政治(2800)
政治教育(2800)
治教(2800)
教育改革(2785)
德育(2779)
管理(2662)
学法(2582)
教学法(2582)
(2299)
学理(2230)
学理论(2230)
世界(2224)
计算(2209)
机构
大学(42971)
学院(37610)
教育(25610)
研究(18054)
(17352)
师范(17323)
师范大学(14606)
(11506)
职业(10380)
教育学(9934)
科学(9624)
(9063)
技术(9040)
北京(8466)
研究所(7978)
(7480)
教育学院(7294)
职业技术(7083)
管理(6612)
中心(6556)
(6503)
(6378)
中国(6185)
经济(5926)
技术学院(5918)
(5530)
理学(5403)
研究院(5352)
教育科(5243)
教育科学(5204)
基金
研究(23597)
教育(20600)
项目(20452)
科学(17601)
成果(13744)
课题(12794)
编号(12758)
社会(11504)
(11396)
社会科(10552)
社会科学(10551)
基金(10518)
(10478)
(9508)
规划(8884)
(8154)
(8067)
国家(7812)
研究成果(7687)
项目编号(7525)
年度(7502)
(7115)
(6761)
(6732)
阶段(6716)
(6632)
(6512)
教育部(6480)
重点(6387)
阶段性(6192)
期刊
教育(44729)
研究(24237)
中国(19846)
职业(10607)
技术(7651)
(7346)
经济(7346)
技术教育(6989)
职业技术(6989)
职业技术教育(6989)
高等(5237)
成人(4707)
成人教育(4707)
高等教育(4600)
(4368)
论坛(4368)
大学(4331)
学报(3678)
(3661)
职教(3586)
发展(3492)
(3492)
比较(3366)
教研(3050)
高教(3050)
科学(3042)
(2680)
(2630)
图书(2364)
农业(2272)
共检索到72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云川   王果  
语言内在于教育的所有环节,并外在地形塑着高等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运行以语言为媒介展开,教育质量依赖语言进行甄别,语言运用也会影响到教育的生态。高等教育与语言的紧密关联,分别体现于两者间的历史同向性、知识关联性和功能契合性。而今,体制话语和技术表述双重助推促成了语言至上的趋势。一方面,纵向贯通且资源富集的教育体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育政令为表现形式的强势话语;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对教育学术话语的横向渗透和机巧性替代,使得高等教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被技术语言冲击和捆绑。高等教育在多重力量的裹挟下形成了“表述重于本质”的行为倾向,教育过程出现了“概念与本质”和“名与人、事之实”的割裂现象。由于真实的人与事持续隐退于教育场域之中,因之而形成了“言甚于实”的教育标榜生态。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理性调适语言的定位,教育评价的原点应从人为的语言转向关注完整的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注重“表述”回归到“人事”本身,教育的生态逻辑应从语言竞争走向语言悠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国强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锡昌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起以独立中介评估机构和行业认证为核心的,国家、区域、学校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质量评估监控网络,确保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义遒  
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世界第一,在校各类学生总数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中国无疑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了。但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需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而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要把握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以优化结构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拔尖人才和各类优秀人才为根本任务。可以肯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合唱的主旋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0月,前身是上海市高等教育局高教研究室,1983年7月改为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设有高教发展与管理研究室、高教史志研究室、高校德育研究室、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室、编辑室和情报资料室.现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校本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现有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柯伯杰  熊卫雁  叶会元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一直强调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对发展高校科研、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取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进行研究,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四所大学的长期实践及其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由此总结并提出一系列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实践经验和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世界私立高等教育评述阎凤桥私立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私有化,在国际上是一个热门话题,国内也有不少学者积极参与了这方面的讨论。借鉴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私立高等教育体系十分必要。然而,正如私立高等教育研究专家D.C.Lervy...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亢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政府持续推动、大学自发行动和市场开拓驱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主要动力来源。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不同阶段,政府、大学和市场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种力量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三种基本模式,即计划模式、计划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21世纪以来,在市场主导模式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与世界高等教育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融合的关键在于开放和包容,只有开放包容、携手共进,才能实现世界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兴德  
全球参与是高等教育适应全球化社会的新发展。从长远讲,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参与的价值追求是经略世界,高校要有系统的规划和发展的自信。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我们的核心任务,合作与共享是我们最主要的路径依赖,开放而公平的生态环境则是必要的保障。咨询中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兰国帅  郭倩  吕彩杰  魏家财  于亚萌  
2019年4月,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学习促进会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采用升级的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2023年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六大挑战和六项技术发展,并审视了高等教育技术预测的失败及其原因。其中,加速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是:重新思考高等教育机构如何运作、在线课程模块化和教育分解度、推动创新文化、日益注重学习测量、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阻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挑战是:提高数字流畅性、对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业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技术战略下教师角色的演变、学业差距、推进数字公平和反思教学实践;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六项技术是:移动学习、分析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助理。该报告对高等教育技术发展的自适应学习、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游戏和游戏化也进行了反思。报告以简洁、非技术性和公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十八项研究主题的具体内容及重新审视了过去地平线报告预测的一些失败。本研究最后对如何有效推进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变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作宇  
基于对美国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输入高等教育和其他项目的经验,笔者就国家语言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简述与语言相关的教育势能、教育在国家软实力的作用的基础上,从价值观分享、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布局和语言教育技术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强调了国际语言多样性和国际交流多样化的战略意义,尤其是提出高度重视面向第三世界输出教育的战略构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2009年7月5日至8日,UNESCO在法国巴黎召开了"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与研究的新动力:社会变革与发展》公报。公报突出强调了高等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别讨论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入学机会、公平和质量"、"国际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学习、研究和创新"及"非洲高等教育"5大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公报呼吁各国政府应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鼓励多元发展、加强区域间合作,以促进全纳、多元知识社会的建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华中理工大学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研究。早在1979年便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组,接着于1980年8月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以进而将研究室扩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本所现设有4个研究室:1、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室;2、大学教学研究室;3、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研究室;4、院校研究室。此处还设有一个资料室和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讲师6人),专职编辑人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