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8)
2023(3887)
2022(3222)
2021(3256)
2020(2815)
2019(6742)
2018(6809)
2017(10972)
2016(7484)
2015(8667)
2014(8998)
2013(7717)
2012(6990)
2011(6603)
2010(6956)
2009(5949)
2008(5622)
2007(5145)
2006(4510)
2005(4091)
作者
(17694)
(14723)
(14595)
(13944)
(9276)
(6989)
(6892)
(5822)
(5782)
(5456)
(5071)
(4754)
(4739)
(4712)
(4596)
(4592)
(4444)
(4342)
(4317)
(4203)
(3850)
(3706)
(3642)
(3469)
(3424)
(3369)
(3283)
(3231)
(3042)
(2963)
学科
(21226)
经济(21216)
教育(18954)
方法(14219)
数学(13414)
数学方法(13022)
管理(12915)
中国(11134)
(10355)
(9104)
企业(9104)
理论(8402)
教学(7242)
(6619)
(4241)
技术(4087)
(3786)
发展(3770)
研究(3714)
(3648)
(3566)
思想(3447)
学法(3425)
教学法(3425)
(3423)
改革(3360)
(3229)
贸易(3228)
高等(3205)
(3163)
机构
大学(96109)
学院(90779)
研究(33176)
教育(30967)
管理(27943)
(26458)
经济(25604)
(25487)
师范(25390)
理学(24870)
理学院(24435)
管理学(23287)
管理学院(23087)
(21980)
师范大学(20961)
科学(20159)
中国(16736)
(16288)
研究所(15040)
北京(14986)
技术(14802)
(14633)
职业(13981)
中心(13795)
教育学(12055)
(11891)
(11753)
业大(11586)
(11461)
(10654)
基金
项目(59454)
研究(50015)
科学(49070)
基金(39531)
教育(34749)
(33359)
国家(32966)
社会(28059)
科学基金(27886)
社会科(26339)
社会科学(26335)
(25343)
(24251)
编号(23113)
成果(21942)
课题(20480)
基金项目(19200)
资助(17462)
自然(17445)
(17399)
自然科(17108)
自然科学(17107)
自然科学基金(16768)
规划(15585)
重点(15435)
(15415)
教育部(14233)
项目编号(13990)
(13573)
(13122)
期刊
教育(52793)
研究(36572)
中国(27462)
(23936)
经济(23936)
技术(13591)
职业(12858)
学报(12081)
科学(10794)
大学(10522)
管理(9811)
(8567)
技术教育(8253)
职业技术(8253)
职业技术教育(8253)
(8126)
学学(7987)
统计(6586)
农业(6208)
(6017)
论坛(6017)
成人(5985)
成人教育(5985)
高等(5968)
(5809)
(5727)
决策(5428)
高等教育(5214)
发展(4736)
(4736)
共检索到139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汲安庆  
语文教育天然地含有美的因子,本不会存在"美的缺失"的问题,但是因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侵袭,加之上个世纪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工具本体的张扬、情感本体的受抑,导致语文教育中美的淡化、边缘化,乃至失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唤"卡理斯玛"型教师,即指能反叛成规,拒绝奴性,以强大的精神能量、个性化的智慧魅力、渊深的学养积淀,引领学生与优秀的自我相遇,畅享语文之美的教师,进而追寻、建构、捍卫语文教育之美,便显得尤为迫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于漪  
语文教师的精神追求决定了教学思考和教学行为,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正确解读文本的依托,语文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世界,触摸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琴弦,把师爱转化教育的力量。语文课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让学生体验艺术的享受,是语文课的成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红  
语文教学的根在哪里?如何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文章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与核心,提出了"追求乐学境界"的教学主张,强调教学中以儿童为主体、以学习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方式、以激励为动力、以快乐为价值,采用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切问、近思、明辨、践行",使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审美的满足、体验成长的幸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旭东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的缺失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本文旨在揭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永元  
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对于语文课和语文教学质量的质疑颇多。其实,自建国以来的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对于语文教学的争论、非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学中“空对空”与“‘实’不到路子上”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与所付出的教学成本相比,语文教学的效率、质量确实不如意(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研究方面,经验不少,但仔细分析,往往取决于某些“特殊条件”(如,高频率大容量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形式,语文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立人。基于立人属性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立人于终身兴趣发展之中,立人于优美的汉语言文化之中,立人于语文所开启的审美世界之中。以立人为指向的语文教育实践需要立足个体,以优美的语文文本启发个体内心的自由,并将之转化成个体生命的创造性实践。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不仅事关民族身份认同与个性彰显,更重要的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品质。我们需要重启以语文教育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重视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宗礼  
母语发展中同化与异化使母语的民族化、国际化的格局形成;母语的文化特征及母语工具性丰富的内涵,显示目标多元性;语文教育关键是用系统思想探究母语课程内部元素的科学构成关系的尝试,应受到关注;必须运用内因与外因的统一观来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从科学与艺术结合上寻求高超教学艺术;教材是教本也是学本,忽略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是教科书;应当让教科书进入"精品的天堂"。提高编写质量是关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宇驰  
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优势。高职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出发,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夯实基础,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奎群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对教师的品格素质、学生的思想状态等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叶老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莹  易进  
关于中学生对语文教师性别接受和期待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学生的性别认知状况,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文教师在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依据自编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三所学校的117 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对女语文教师的接受和喜爱程度高于对男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女性更适合做语文教师;但学生对不同性别语文教师的期待没有明显差异;遇到过男语文教师的同学对语文教师的性别期待表现出比较大的灵活性。中学生认为男女语文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就中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性别接受和性别期待的可能影响因素、男女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等进行讨论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仙菊  韦长元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分析当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认为要在医学教育中重建与提升人文教育,必须修正理念、强化意识、提高人文学科教育质量、密切人文与医学的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邰宇  
中职语文教学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从职业教育的视角看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方面下工夫;可以从活动入手,在职业现场情境或模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按照职业的规范、过程、要求和逻辑而不是按照学科来重组知识和能力,走开放性路子,提倡生活化语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黎锦熙先生(1890—1978),字劭西,湖南省湘潭县人,是我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巨子之一,蜚声中外的语言文字学家,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文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先驱黎先生与同仁在1916年倡建了国语研究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大海  
汉语文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且这功能和价值具有多层复合性,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汉语文教育功能观和价值观。汉语文教育功能观之争由来已久。上至古代有“文”与“道”之争,下至现代有“功利本位”与“人文本位”之争。古代“文道”之争,古人已达成共...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毕研文  
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文化简化形式。现代语文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导入环节。相较于语文教育过程中经典科目的知识传递,大众文化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应加强大众文化与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机联系,让大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文化,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