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027)
2022(1809)
2021(2061)
2020(1526)
2019(4127)
2018(3935)
2017(6231)
2016(3595)
2015(3982)
2014(4087)
2013(3738)
2012(3501)
2011(3319)
2010(3381)
2009(3326)
2008(3285)
2007(2517)
2006(2530)
2005(2568)
2004(2309)
作者
(8459)
(7397)
(7100)
(7019)
(4611)
(3472)
(3402)
(2802)
(2715)
(2588)
(2528)
(2483)
(2478)
(2415)
(2387)
(2242)
(2154)
(2069)
(1982)
(1949)
(1936)
(1740)
(1734)
(1713)
(1709)
(1668)
(1611)
(1572)
(1499)
(1430)
学科
(12381)
经济(12357)
管理(6607)
(6502)
中国(5788)
(5192)
(5058)
(4890)
企业(4890)
体制(4521)
(4061)
(3595)
金融(3595)
(3447)
银行(3446)
(3416)
(3387)
(3176)
业经(3156)
税收(3089)
(3057)
教育(2934)
方法(2902)
财政(2627)
地方(2564)
(2558)
制度(2556)
教学(2505)
(2482)
理论(2404)
机构
大学(42454)
学院(40719)
研究(21176)
(19200)
经济(18837)
中国(16999)
管理(13094)
(11333)
(10951)
科学(10767)
理学(10208)
(10087)
理学院(10029)
管理学(9891)
管理学院(9783)
研究所(9608)
中心(9046)
(7594)
(7586)
师范(7557)
财经(7296)
北京(7155)
教育(7118)
(7078)
(6721)
(6500)
师范大学(6411)
(6268)
(5876)
社会(5802)
基金
项目(22765)
研究(19239)
科学(17790)
基金(15705)
(13689)
国家(13533)
社会(11798)
社会科(11063)
社会科学(11059)
科学基金(10972)
教育(9596)
编号(8147)
成果(7993)
(7977)
基金项目(7730)
(7454)
课题(6416)
资助(6075)
自然(5805)
重点(5779)
自然科(5622)
自然科学(5621)
(5618)
(5557)
自然科学基金(5512)
(5335)
(5232)
(5227)
中国(5095)
国家社会(5092)
期刊
(26284)
经济(26284)
研究(21014)
中国(16463)
教育(11834)
(9433)
(6884)
金融(6884)
管理(6158)
(5871)
学报(5632)
科学(5507)
大学(4664)
经济研究(4645)
财经(4075)
技术(4039)
国际(3835)
学学(3803)
(3638)
(3623)
农业(3564)
业经(3178)
改革(3039)
(3039)
世界(3018)
职业(3008)
问题(2940)
(2764)
财政(2764)
图书(2733)
共检索到87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乔晖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语文学科往往是改革重点。语文教科书的功能不断被重新审视,其内容、结构也不断更新调整:从开创性的汉语、文学分科编制尝试,到"科学化"进程中编写体系的演变、多样化探索中的学习功能定位,但语文教科书的功能究竟是"教学对象"还是"学习凭借",体系建构是"知识主线"还是"素养脉络"等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学习者中心"的课堂变革提出"学本化"的教科书编制取向,遵循"学的逻辑"的语文教科书既是信息载体、文化介质、素材资源、行动指南,又有可能成为学生开展跨媒介学习的引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范洪  
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从"工具"层面看,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语文能力历练和语感积累的凭借;从"人文"层面看,课文又是多样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道德熏陶、人格塑造、情感陶冶、审美教育的凭借。本文主要立足于这两大教学功能,具体探讨了范文的选择和加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菁  
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变化不仅表现于选文内容,选文作者变化也受到意识形态影响。从社会身份角度系统与定量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六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现当代选文作者的变化,可以发现不仅作家、科技工作者、人文学者、新闻工作者等作者群体的入选比例呈现历时性变化,而且不同政治身份的作家群体,在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选入状况也呈现较大差异。基于课程社会学视角的分析,得到三个启示:选文作者遴选标准从重视作者外在身份走向关注作品文学价值;作家群体政治身份变化由相对单一走向多样并存;文本意义解释从封闭走向开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心科  
语文教科书中的"时文"编选问题是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关注较多且争论较多的一个话题。论争中所使用的"时文"概念其实有三重含义。通过对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相关论述的辨析可知:针对与"古文"相对的"时下之文""时人之文",需准确判断,谨慎选择;与"经典"相对的"时行之文",应辩证、发展地看待,适度选入;与"文学"相对的"时事之文"应加以重视,并使其占有一定的比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建明  徐敏娟  
教科书的编排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香港启思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中国语文》六册教科书为分析蓝本,研究香港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先对《中国语文》的编排概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其编排特点,最后对其编排方式进行评析。通过对香港教科书的编排研究,期望能对我国大陆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有所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池  
瑞典的高中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本文介绍的是高中语言部分的教科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是瑞典语文教科书的特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乔晖  
语文教科书的多样化往往基于课程形态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着眼于言语活动的特色化。语文课程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我国语文教科书在实现多样化的进程中,借助于编撰策略和技术的借鉴与改进,由教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移,从语言学习对象到言语活动凭借的定位变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鹏  吕立杰  
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民众往往是借助具体的国家形象去理解、认同作为抽象意义的国家观念并基于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教科书中的国家物质、制度、文化、国民形象将深深影响着学生对国家的认知、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A版语文教科书为学生塑造了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国民仁义的国家形象。但在涉及各地区及民族之间形象均衡、封建时期国家样态、我国现当代及国际形象等方面依旧有可商榷的空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敏  梁晨  
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反映节气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了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呈现内容、呈现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其主要呈现于教科书的选文、练习、助读三个系统之中。此外,指出节气文化所含理念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创造性渗透,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民爱民以民为本理念、以劳树德促人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路径的创造性转化,一是教学目标重视文化教育,科学定位板块,提出恰当的节气文化教学目标并合理落实;二是教学内容注重学科内部融合,加强学科之间链接,体现节气文化的系统性并注入外部活力;三是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勤于诵读,激发学生实践精神,深化节气文化情感认同并注入生活体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明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教科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主角人物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个性品质的呈现,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当前个体化趋势的影响,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借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教科书中同时被彰显.但在呈现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偏差,以及女性形象出现率不足,使得教科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尚存在一些局限性.与此同时,当前教科书的进一步优化还需关注个体化社会的内在困境,并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下思考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艳  程治国  
语文教科书不仅在传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训练思辨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本文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从两套教科书中的主题分析入手,对隐藏在文章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材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娄元元  李青懋  袁文杰  
语文教科书构建的职业世界,对于学生认识职业、形成正确职业观具有重要影响。以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从职业类别、职业性别、职业地位、职业形象等方面对教科书中的职业角色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行语文教科书在职业世界的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职业类型不够丰富,缺乏新兴职业;男性职业角色多于女性,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部分职业形象污名化,存在隐性职业阶层歧视。语文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应进一步丰富职业类型,增加新兴职业;消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增加女性职业角色;弘扬职业无贵贱、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康  
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这一点已经取得广泛共识。新中国70年来,央地间"条块结合"的基本架构虽未发生大的变动,但其间的权力配置格局和具体的实施类型却始终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和央地之间频繁的"放权"和"收权"循环,到改革开放后中央向地方和企业分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再到新时代条件下央地之间权责划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这一历史演进过程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放生产力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等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连的。本文在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遵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规律,以及把握事物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央地关系的历史演进及逻辑内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茜   卞含嫣   陈璨  
美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科书插图是学校美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具有双重审美价值,它是文学作品审美内涵的直观展现,也是绘画艺术的审美表征形式。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具有独特的美育功能,能够以美激趣、以美启学、以美促思、以美怡情。经过调研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呈现数量繁多、涵盖全面、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编排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美育形态特质。为更好地将插图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使教科书插图的美育功能在实践中进行转化,应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对插图的审美认知,挖掘插图的美育价值,把握插图的审美特质,优化插图的教学方法,拓展审美化的语文学习空间,实现语文学科以美育人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