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1)
2023(12293)
2022(10640)
2021(10369)
2020(8485)
2019(19868)
2018(20212)
2017(38205)
2016(21320)
2015(24474)
2014(24999)
2013(24150)
2012(21878)
2011(19503)
2010(19693)
2009(17589)
2008(17318)
2007(15272)
2006(13280)
2005(11630)
作者
(60338)
(49386)
(49135)
(47007)
(31487)
(23711)
(22589)
(19605)
(18901)
(18149)
(17073)
(16539)
(15776)
(15682)
(15229)
(15131)
(15102)
(14613)
(14107)
(14047)
(12375)
(12270)
(11900)
(11471)
(11353)
(11104)
(10973)
(10952)
(10092)
(9733)
学科
(74709)
经济(74610)
管理(60556)
(56240)
(47492)
企业(47492)
方法(33563)
数学(27812)
数学方法(27445)
(22104)
中国(21677)
(20157)
业经(18575)
(17996)
理论(17101)
地方(16209)
(15136)
农业(14742)
教育(14525)
(14148)
(13335)
贸易(13324)
(13284)
财务(13207)
财务管理(13167)
技术(12898)
(12894)
(12705)
银行(12661)
企业财务(12350)
机构
学院(291640)
大学(289392)
管理(113901)
(103383)
经济(100568)
理学(97679)
理学院(96582)
管理学(94760)
管理学院(94244)
研究(91810)
中国(69190)
(62841)
科学(59385)
(49900)
(46448)
(44789)
(44454)
业大(43199)
中心(42594)
研究所(42012)
(41409)
师范(41045)
北京(40079)
财经(39397)
(36873)
(35515)
技术(35287)
农业(34880)
(33708)
师范大学(32549)
基金
项目(195080)
科学(150504)
研究(147898)
基金(135370)
(116831)
国家(115736)
科学基金(98621)
社会(87538)
社会科(82483)
社会科学(82457)
(78890)
基金项目(72300)
教育(69567)
(65587)
编号(64470)
自然(63766)
自然科(62183)
自然科学(62169)
自然科学基金(61007)
资助(55757)
成果(53374)
课题(44939)
重点(43290)
(41588)
(41237)
(40647)
项目编号(39611)
创新(37667)
(36950)
大学(36909)
期刊
(118559)
经济(118559)
研究(86283)
中国(59717)
学报(46038)
教育(45532)
管理(41863)
(41383)
科学(41158)
(39252)
大学(34660)
学学(31850)
农业(29114)
技术(28458)
(23656)
金融(23656)
业经(21189)
图书(20088)
财经(18154)
经济研究(17607)
(15334)
理论(15083)
(15024)
问题(14781)
科技(14557)
(14198)
实践(14170)
(14170)
书馆(13648)
图书馆(13648)
共检索到430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西方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的观念、方法对朱自清和傅斯年都有重要影响。但两者所接受的是不同学术传统的语义研究,傅斯年深深浸润于欧洲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历史语文语义学,朱自清接受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以英国为中心的语义研究传统。朱、傅尝分别注意到对方最重要和最能体现其研究特点的著述,此种关注颇能反映两者学术旨趣尤其是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西方语言学、语义学研究自晚清已经影响了中国学界,贯穿了近现代文学及古史、思想史研究,交织成一个绵延的学术谱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滕永文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国社会内部经过历史性变化后,广大文人思想在西方文学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文学,它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科学民主思想并且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极大创新的一个独立学科。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表达手法、结构组成、叙述手段、抒情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杂文、新诗、话剧、现代小说等多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现代化特点突出,更易于融入世界文学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见证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历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向东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留下了众多编者和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足迹,是他们的心血和辛劳的结晶。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改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耿达  
图书馆作为一个"微型社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运行规律,同时图书馆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如何把图书馆"小社会"与"大社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研究,需要转变研究范式,由"图书馆事业史"转向"图书馆社会史"研究。"图书馆社会史"研究运用公共空间视角,把图书馆作为窗口来观察社会变迁,以展现图书馆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图景。图书馆社会史的研究需要拓展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纵向考察图书馆的发展沿革、工作业绩外,还要从横切面上审视图书馆与国家政治、地方文化、社会力量、民众生活等方面的关联,以使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更加丰富与深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近来拜读方宝璋教授所著《民国审计思想史》一书(以下简称方著),窃以为此著堪称民国审计思想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该著填补了民国审计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在方著面世之前,有关民国审计思想史的研究相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霖  张申  何业嘉  
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演变、学科体系建设、代表性成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学科历经奠基、创建和发展三个阶段,在通史性著作、人物思想研究、分支学科专门史研究和各种专题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尚不够成熟,在历史分期、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体例与线索及研究方法等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这些也构成了学界今后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永钐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荆亚平  周保欣  
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学问不以知识淹博与历史层累复杂见长。其学问构成主要源自现代社会变革中文学体系自身易变、现代人生与生命之变以及现代文明理性之变三个层次。晚清民初以来,中国人的学问观、文学观都处在调整之中,现代文学的学问建构因此存在古典传统与现代文学的断裂、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剥离等问题。现代文学学问的开展,须拆除有形(学科)与无形(观念、习惯)之“墙”,以“不自生”的万物疏通与联通中国文学的上游以及文学外围的知识、思想、学问体系之间的联系,方有源源不绝的生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本文通过对"范式"、"社会科学范式"相关文献的梳理将"金融研究范式"定义为金融研究活动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价值判断的总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凡二百年金融研究范式的变迁进行了详尽探讨,即对维新时期、民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金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价值判断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以为洞悉、把握金融学科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云鹏  吕立杰  
近现代课程研究历经了课程目标的逻辑推演时期、课程研究的科学化时期、量化与质化研究多元共存时期等几次更迭、汰变 ,是库恩所言的范式的革命。这种变化与人类思想的跃迁轨迹相呼应 ,在未来的课程研究中质化方法会更加受到重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给人以启示 ,方法论原则的转向在于保持方法论上的必要的张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本文通过对"范式"、"社会科学范式"相关文献的梳理将"金融研究范式"定义为金融研究活动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价值判断的总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凡二百年金融研究范式的变迁进行了详尽探讨,即对维新时期、民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金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价值判断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以为洞悉、把握金融学科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再  
人口思想史,顾名思义,是研究人口思想、观点、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任何社会物质生活都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也根本不可能存在。马克思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满  
20世纪后半页,比较政治学经历了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演进。在21世纪初,新制度主义进一步向话语制度主义演进。对于这个演进谱系,与之相对应的学术研究视角则是由微观主义向宏观主义,再向整体主义转向。这个演进谱系有必要进行理论探讨。话语制度主义和整体主义研究视角对转型期的中国也具有诸多借鉴意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我们应该对话语与制度的关系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