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0)
- 2023(4181)
- 2022(3311)
- 2021(3030)
- 2020(2419)
- 2019(5356)
- 2018(5379)
- 2017(10018)
- 2016(5190)
- 2015(5701)
- 2014(5497)
- 2013(5276)
- 2012(4626)
- 2011(4220)
- 2010(4295)
- 2009(3967)
- 2008(3843)
- 2007(3563)
- 2006(3229)
- 2005(2977)
- 学科
- 管理(19953)
- 济(19302)
- 经济(19294)
- 业(17804)
- 企(15157)
- 企业(15157)
- 技术(11303)
- 方法(7129)
- 技术管理(6286)
- 业经(5809)
- 数学(5784)
- 数学方法(5701)
- 中国(5611)
- 农(5361)
- 资源(5277)
- 环境(4489)
- 和(4303)
- 贸(4215)
- 贸易(4213)
- 理论(4189)
- 学(4187)
- 农业(4169)
- 易(4157)
- 产业(3934)
- 信息(3920)
- 教学(3610)
- 发(3604)
- 划(3269)
- 制(3259)
- 人事(3249)
- 机构
- 学院(74436)
- 大学(73496)
- 管理(29587)
- 济(27894)
- 经济(27174)
- 理学(25150)
- 研究(25020)
- 理学院(24906)
- 管理学(24455)
- 管理学院(24312)
- 中国(18594)
- 京(16733)
- 科学(16320)
- 所(12643)
- 中心(11949)
- 农(11674)
- 江(11635)
- 研究所(11590)
- 业大(11358)
- 财(11175)
- 技术(10929)
- 北京(10444)
- 范(10225)
- 师范(10090)
- 州(9322)
- 院(9221)
- 农业(9159)
- 财经(9062)
- 经(8271)
- 师范大学(8031)
- 基金
- 项目(52529)
- 科学(40881)
- 研究(38786)
- 基金(36814)
- 家(32886)
- 国家(32659)
- 科学基金(27806)
- 社会(23805)
- 社会科(22685)
- 社会科学(22677)
- 省(21175)
- 基金项目(19549)
- 自然(17726)
- 教育(17466)
- 划(17289)
- 自然科(17195)
- 自然科学(17190)
- 自然科学基金(16878)
- 编号(16159)
- 资助(14199)
- 成果(12254)
- 创(12164)
- 重点(12135)
- 发(11820)
- 创新(11461)
- 部(11148)
- 课题(10778)
- 国家社会(10501)
- 项目编号(9920)
- 科研(9617)
共检索到111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涛 夏焱 杨鑫 祝蕊 王蕾
数字化技术是古籍修复整理、回归再造和活化利用中的核心要素,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和互联互通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题中之义。文章从多层次梳理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语义技术,进而提出语义技术驱动下的古籍资源互联互通实现框架;框架兼顾古籍元数据和图像两类主要模态资源,依据转换、发布、关联流程,融合转换平台、关联数据(LD)发布平台、关联平台、多维度图像智慧平台(MISS)和展示平台;以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碑帖资源为例,验证文章所提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互联互通 数字人文 语义技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涛 杨鑫 夏焱 苏日娜
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和互联互通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必要之举,现有的中心化的古籍资源融合方式存在维护成本高、更新不及时、重复使用难等症结。文章依据数字人文应用中较为成熟的语义技术,从元数据转换和发布、图像资源互联互通、内容资源互联互通、语义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构建古籍知识库互联互通框架。该框架在确保各存藏机构现有古籍数据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古籍资源去中心化的、实时的在线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方式既可以用于古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契合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建设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司莉 李鑫 邢文明
针对书目数据语义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关联数据的书目数据语义化框架。该框架具有四个层次:数据层、语义聚合层、数据关联层和应用层,旨在实现书目数据语义化和关联化。并使用D2R工具以武汉大学一定数量的书目数据为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现。
关键词:
书目数据 关联数据 语义化 D2R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涛 祝蕊 苏日娜 王蕾
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热度提升和数字人文项目不断落地,越来越多的学者思考和探索如何从不同角度来构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降低数字人文研究的门槛、规范数字人文研究的模式、提升数字人文研究的效率。为此,文章采用关联数据、语义网、本体等核心技术,提出构建数字人文语义发布基础设施的方案,具体方案包括数据语义发布、本体语义发布和图像语义发布,以实现不同数据集之间以及和图像之间的语义组织与关联,提升数据利用价值。结合上海图书馆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和中山大学徽州文书知识平台论证语义发布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和可用性,所提框架还成功应用于多项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数字人文语义发布基础设施可以作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研究的补充,将资源与图像融为一体,打通价值壁垒,为更多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实施方向,助力数字人文研究开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欧石燕
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关联数据的语义数字图书馆资源描述与组织框架,该框架具有四个层次:元数据层、本体层、关联数据层和应用层,其核心是RDF语义元数据的构建与关联。以"图书、情报与档案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现,实现的重点是在本体层和关联数据层,包括相关本体的设计、普通元数据到语义元数据的自动转换、不同数据集间RDF语义链接的建立、关联数据的发布等。
关键词:
语义数字图书馆 关联数据 元数据 本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兴
本文提出了"亚欧发展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貌似最低端,实际上最接地气,最有人气,最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是实现亚欧发展共同体的关键。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核心领域和优先方向,是亚欧金砖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践行亚欧合作的抓手,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接合作的切入口,是实现亚欧共同发展的手段和保障。互联互通也是处于实践过程中的"习近平发展模式"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内容。中国是亚欧大国,"一带一路"以亚欧区域为核心,中国经济和技术实力为亚欧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当前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在向亚太方向转移,亚欧大陆将成为全球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崛起的中国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有更多担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兴
本文提出了"亚欧发展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貌似最低端,实际上最接地气,最有人气,最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是实现亚欧发展共同体的关键。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核心领域和优先方向,是亚欧金砖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践行亚欧合作的抓手,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接合作的切入口,是实现亚欧共同发展的手段和保障。互联互通也是处于实践过程中的"习近平发展模式"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内容。中国是亚欧大国,"一带一路"以亚欧区域为核心,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希宋 王毅 喻登科
从知识管理与市场营销耦合的视角,设计知识营销实现框架,分析知识营销过程中的知识生产和知识销售环节,并进一步剖析知识营销的实现路径,逐步研究知识营销中的知识获取、知识整合与对接、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利用与发布活动,分别提出知识营销活动效率提升的要求,最后从总体上提出知识营销市场实现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构建对策。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营销 框架设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魏敏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中国与中东产能合作的重要构成。中东地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开展国际合作较早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经验。本文在分析中东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与中东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合作模式,分析当前中国拓展中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中东国家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特点,提出中国企业未来拓展中东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联通 中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冶衡 曾海容 张春梅
结合数据驱动背景,从信息投放、企业价值、企业管理三个角度设计企业信息管理框架。以信息投放不充分、不对称等会抑制企业管理效率与价值提升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各项要素之间的管理框架,进一步从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投放与企业价值提升的渠道、信息投放与企业价值提升的最佳平衡点构建等角度,提出信息管理框架的应用要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中国亟需构建完整规范的古籍修复技术体系,奠立古籍修复学的技术基础。古籍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应符合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原则,完善古籍修复技术体系的体例,借鉴现有技术体系成果,借助数字技术优势,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并重,实现古籍修复技术各系统的整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咏梅 于英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发展,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持决策活动,也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进。借鉴已成熟的财务会计框架设计机制,结合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其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框架,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江锋 张合兵 刘明远 陈宁丽 李悦
传统的耕地资源调查方法存在投资大、历时长等问题,不利于耕地现势性数据的快速获取,基于3S集成的耕地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了耕地动态监测应用管理系统框架,研究了系统结构、数据库和算法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遥感影像解译、耕地变化信息获取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耕地变化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和对变化信息智能化的决策判断提供了系统框架支撑。以济源市2009~2012年耕地变化情况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GIS处理与系统分析法对研究区耕地在数量、质量、性质和位置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监测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执...
关键词:
遥感解译 耕地动态监测 系统框架 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哲
2014年11月,连接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沪港通”启动,正式拉开境内依托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序幕。2022年1月,中国证监会将原“沪伦通”所涉境内交易场所拓展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境外交易场所由从伦敦股票市场延伸到瑞士、德国市场。8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境内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互联互通顶层设计、有序实施试点并审慎扩大范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文韬 樊莹 冯兴艳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相互交织、高度依存的区域生产和销售网络。全面提升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是实现亚太经济全面、均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