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4)
- 2023(9593)
- 2022(8118)
- 2021(7514)
- 2020(6198)
- 2019(13556)
- 2018(13208)
- 2017(24432)
- 2016(13263)
- 2015(14519)
- 2014(14352)
- 2013(14165)
- 2012(13896)
- 2011(12796)
- 2010(13405)
- 2009(13115)
- 2008(12995)
- 2007(12231)
- 2006(11110)
- 2005(10350)
- 学科
- 济(76046)
- 经济(75991)
- 管理(44654)
- 业(37206)
- 企(33149)
- 企业(33149)
- 方法(24000)
- 数学(19668)
- 数学方法(19416)
- 地方(19183)
- 中国(18861)
- 学(18456)
- 财(16182)
- 业经(14829)
- 技术(13701)
- 地方经济(13528)
- 制(13445)
- 农(13393)
- 理论(12059)
- 融(11012)
- 金融(11011)
- 体(10804)
- 银(10417)
- 银行(10394)
- 行(10039)
- 技术管理(9730)
- 和(9698)
- 产业(9625)
- 环境(9293)
- 贸(9102)
- 机构
- 大学(208842)
- 学院(204290)
- 济(92197)
- 经济(90415)
- 研究(74571)
- 管理(72659)
- 理学(60984)
- 理学院(60174)
- 管理学(59107)
- 管理学院(58659)
- 中国(55896)
- 财(44498)
- 京(43930)
- 科学(43359)
- 所(38277)
- 财经(34242)
- 研究所(34086)
- 江(32599)
- 中心(32141)
- 经(30917)
- 经济学(30415)
- 范(29719)
- 师范(29466)
- 农(28250)
- 北京(28155)
- 经济学院(26892)
- 院(25984)
- 州(25723)
- 财经大学(24999)
- 业大(24853)
- 基金
- 项目(121923)
- 科学(96594)
- 研究(90916)
- 基金(88781)
- 家(76821)
- 国家(76170)
- 科学基金(64900)
- 社会(60777)
- 社会科(57649)
- 社会科学(57633)
- 省(46691)
- 基金项目(45176)
- 教育(41546)
- 划(39030)
- 自然(38631)
- 自然科(37771)
- 自然科学(37762)
- 自然科学基金(37101)
- 资助(36213)
- 编号(34743)
- 成果(30839)
- 重点(28045)
- 发(27383)
- 部(27327)
- 创(26970)
- 国家社会(26016)
- 创新(25578)
- 课题(25389)
- 教育部(23991)
- 性(23113)
共检索到332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华秀萍
本文试图对新结构经济学中"有为政府"的定义与内涵做出比较全面的阐述,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本文将"有为政府"定义为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结构制宜地有效地培育、监督、保护、补充市场,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增进全社会各阶层长期福利水平的政府。然后,本文着重突出有为政府的"动态变迁"与"主动改革"的内涵,并且有针对性地回复与澄清田国强教授对"有为政府"概念认知的问题与误解,系统比较了"有为政府"与"有限政府"在动态性、改革过程、经济结构假设、政策制定过程方面的主要
关键词:
有为政府 有限政府 新结构经济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华秀萍
本文试图对新结构经济学中"有为政府"的定义与内涵做出比较全面的阐述,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本文将"有为政府"定义为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结构制宜地有效地培育、监督、保护、补充市场,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增进全社会各阶层长期福利水平的政府。然后,本文着重突出有为政府的"动态变迁"与"主动改革"的内涵,并且有针对性地回复与澄清田国强教授对"有为政府"概念认知的问题与误解,系统比较了"有为政府"与"有限政府"在动态性、改革过程、经济结构假设、政策制定过程方面的主要区别。最后,本文在回顾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有为政府"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有为政府 有限政府 新结构经济学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粤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说明,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经济的驱动,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找到有别于贸易引擎的经济新发展引擎尤为关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敏
产生或创作于现时代的经济学并非都是科学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学,科学的现代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当代新发展。田国强教授所推崇的"现代经济学",究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或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现代形式。"现代经济学"并不是普天下皆可用的经济学,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概括与反映。"现代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庸俗性,决定了它并不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不能够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政治经济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田国强教授所谓的"现代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园园 王亚丽
基于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且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跨越门槛值后,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则逐渐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基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非线性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与政府效率的提升并跨越门槛值,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邻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应积极建设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加强数字核心技术供给,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它所依据的特定前提条件和内在逻辑之上的,因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都是有限的。进行经济学批评,必须具有科学精神,遵守经济学的学术讨论规范,对相关经济理论有充分的研究等基本条件。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批评,只有广泛开展经济学批评,才能使经济学不断向前推进,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
经济理论 经济学批评 经济学规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磊
还原主义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在科学哲学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受到了逻辑上的和事实上的质疑。经济学受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在方法论上呈现出严格的还原主义思维,主要表现在:(1)原子论个人主义;(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3)经济学公理性假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经济学发展必须超越还原主义这一"现代性"建制,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构建理论体系,可能的方向是以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统摄科学主义、历史主义、达尔文主义和复杂性科学,回归经济学的马克思传统,将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复杂性科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创造性融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在今天的兴起,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现实困境和政策应对有较大关系。现代货币理论的三大支柱是货币国定论、财政赤字货币化和最后雇佣者计划。尽管现代货币理论有关政府发债无约束、央行与财政合二为一、零利率政策以及充分就业的扩张政策不会引起通胀等主张与现实有距离,且理论逻辑自洽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对于认识货币的本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以及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方面均能有所启示。此外,现代货币理论作为非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其生存勃兴之道,对于中国(学派)经济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启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如何保障政府切实"有为"而不"乱为"呢?这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及其产业政策主张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思辨逻辑系统地考察了政府积极"有为"的社会基础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决策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是根源于一种企业家精神,但这是根植于责任伦理的公共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根植于信念伦理的私人企业家精神;(2)责任伦理充分嵌入在儒家社会中,体现在"尽其在我"的责任文化之中;(3)从儒家传统中寻找智慧来培育和壮大责任伦理以及相应的公共企业家精神,就可以保障有为政府的切实"有为"。总之,根植于责任伦理,有为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就能形成互补共进关系,进而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而促进产业升级。文章为新结构经济学及其"有为政府论"夯实了理论和社会基础,是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为政府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如何保障政府切实"有为"而不"乱为"呢?这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及其产业政策主张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思辨逻辑系统地考察了政府积极"有为"的社会基础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决策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是根源于一种企业家精神,但这是根植于责任伦理的公共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根植于信念伦理的私人企业家精神;(2)责任伦理充分嵌入在儒家社会中,体现在"尽其在我"的责任文化之中;(3)从儒家传统中寻找智慧来培育和壮大责任伦理以及相应的公共企业家精神,就可以保障有为政府的切实"有为"。总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惠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思潮的交织进一步凸显了健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机制的重要意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积极协调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如何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一些西方国家面对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垄断和恶性竞争加剧而无能为力,充分揭示了政府与市场双失灵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很难实现有机统一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党—政府—市场"三位一体机制是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前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则是重要保障。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效路径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准入制度、释放中小企业活力,将政府监管与市场优势有效结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云贤 李宜达 王方方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产生了许多现有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客观上要求进行理论创新。中观经济学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主要研究区域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聚焦于资源生成基础上的资源配置问题。相比传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观经济学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一是突破了传统产业市场经济理论框架下的资源稀缺单一假设,在城市经济研究中发现了资源生成领域,并在原有需求侧“三驾马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新“三驾马车”;二是发展了传统宏观和微观二元结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元结构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分析了宏观、中观、微观三者的联动效应;三是阐释了政府的双重属性和区域政府竞争理论,分析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揭示了成熟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四是秉承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经济学共识,指出区域政府同样是市场主体,将传统市场经济的单一驱动力理论发展为双重驱动力理论;五是打破从市场边界视角分析政府行为的传统认识,从政府干预和政府超前引领理论视角阐明了市场主体视角下的政府行为;六是将区域概念延伸至世界范围,分析了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传统需求侧“贸易引擎”发展为供给侧“投资、创新、规则经济增长新引擎”,为解决各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明华
近几年,介绍、翻译现代产权理论的著作不断面世,反映了它的具大影响力.但翻阅卷帙浩繁的有关著作和文章,不难发现,介绍、引用的多,研究、消化的少,甚至有意无意中将产权一词泛化了,用滥了.近读黄少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松建
我使用"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作为标题来评析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一书,是针对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在2003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演讲时高调宣称"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的断语而言的。时间仅仅过去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结构经济学》宣布:无论从理论层面、政策层面,还是从治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万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的执行,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紧跟世界形势的发展大道。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引起了各经济发达国家的关注,他们惊呼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在亚洲崛起,影响世界形势,从而感到担忧又感到难解;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以惊喜的心情看到了自已发展的前途,增强了信心,但又难以置信这奇迹的产生。如何回答人们的疑议,国际学术界和政界众说不一,各有关学科也在探讨这一问题。作为比较经济则更以此问题为重要内容展开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手头的这本由李立中教授编著的《比较经济学—主要国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比较》一书,则以其特有的敏锐力和科学精神,抓住了时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三论“重建个人所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复卫兴华教授的第二次批评与指正
历史脉络与实践视野下的有为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评谷书堂教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稿》
论“新比较经济学”的研究与创新——读张仁德教授专著《新比较经济学再研究与构建》
对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交换理论的批判——兼评经济核心理论
市场主导与政府诱导——评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中的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的辩证统一——兼与孟捷教授商榷
开创中国特色服务经济学研究的力作——评郑吉昌教授专著《服务经济论》
消费经济理论的又一创新之作——评尹世杰教授的《消费力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评慈福义教授的《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