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
- 2023(1476)
- 2022(1347)
- 2021(1135)
- 2020(908)
- 2019(2246)
- 2018(2160)
- 2017(4157)
- 2016(2157)
- 2015(2366)
- 2014(2116)
- 2013(2225)
- 2012(1899)
- 2011(1779)
- 2010(1620)
- 2009(1531)
- 2008(1474)
- 2007(1268)
- 2006(1126)
- 2005(1107)
- 学科
- 济(11034)
- 经济(11026)
- 管理(8454)
- 业(7367)
- 方法(6635)
- 企(6503)
- 企业(6503)
- 数学(6392)
- 数学方法(6369)
- 财(3763)
- 务(2849)
- 财务(2849)
- 财务管理(2847)
- 企业财务(2770)
- 制(2536)
- 银(2155)
- 银行(2153)
- 行(2001)
- 中国(1995)
- 融(1972)
- 金融(1972)
- 农(1691)
- 环境(1677)
- 业经(1645)
- 技术(1575)
- 体(1401)
- 制度(1330)
- 度(1330)
- 划(1261)
- 体制(1251)
- 机构
- 大学(30353)
- 学院(29356)
- 济(14872)
- 经济(14615)
- 管理(14154)
- 理学(12439)
- 理学院(12359)
- 管理学(12273)
- 管理学院(12217)
- 研究(7976)
- 中国(7465)
- 财(7228)
- 财经(6026)
- 京(5687)
- 经(5560)
- 经济学(4871)
- 财经大学(4672)
- 中心(4588)
- 经济学院(4433)
- 商学(3984)
- 商学院(3952)
- 经济管理(3924)
- 科学(3862)
- 业大(3857)
- 融(3762)
- 金融(3703)
- 江(3694)
- 农(3634)
- 北京(3548)
- 所(3411)
共检索到4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妍 郑冠群
实证检验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第三阶段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的一系列行政干预下,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之间的关系弱化,询价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化定价效力。研究认为,未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仍应坚实市场化方向,以提升询价机制的定价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冬昕 李心丹 俞红海 朱伟骅
机构投资者报价是询价制度下IPO定价的核心环节,本文从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角度研究中国股票一级市场IPO"三高"问题,以及二级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及长期表现。研究发现,我国询价机构的报价存在较大差异性,表明机构报价过程中意见分歧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询价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意见分歧越严重,一级市场IPO定价过高问题就越突出,并导致"三高"问题的出现;同时,机构报价差异性与IPO首日收益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意见分歧已通过询价机构报价的方式提前反映到IPO定价中;而长期来看,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未来股价下跌幅度越大,市场低迷问题也越突出。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市场IPO现象、改革与完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薛爽 王禹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改革的核心,科创板首次公开披露IPO审核问询与回复,是对核准制下信息披露制度的重大改革。科创板IPO审核问询能否发挥预期的信息挖掘和价值发现功能,帮助投资者评估新股价值,提升IPO定价效率?本文研究表明,科创板IPO审核问询回复函的信息特征显著影响了机构投资者询价意见分歧,具体表现为回复函叙述性披露内容越多,可视化信息量越大或文本可读性越高时,机构投资者询价意见分歧越低。公司研发投入越多,回复函信息特征对询价意见分歧的影响越大。进一步,当交易所明确指出回复函存在信息质量问题或者首轮问询后仍多次被问及核心科技问题时,回复函信息特征对询价意见分歧的影响显著减弱。在控制了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等非理性因素对机构投资者询价意见分歧的影响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基于科创板IPO信息披露的分析,从定价效率视角提供了评价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经验证据,也为监管方进一步提高审核问询质量,提升IPO定价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李娟 蒋尧明 熊凌云
券商跟投是科创板IPO的创新性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9—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券商跟投对询价意见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科创板券商跟投比例越高,机构投资者询价意见分歧越小。从影响机制来看,券商跟投有效激励券商加大信息披露,降低了一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了询价意见分歧。异质性分析表明,券商跟投对询价意见分歧的降低作用主要在内外部信息环境较差的发行人中显著,即跟投券商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信息环境质量,发挥了认证作用。此外,券商跟投降低询价意见分歧后,还提高了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因此,建议监管部门放开券商跟投比例的最高限制,在A股市场全面推行跟投制度,进一步完善券商跟投信息披露配套机制,充分发挥券商跟投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南晓莉
本文依托网络新媒体时代背景,以A股市场高溢价的212家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爬虫技术及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并分析自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期间,IPO股票在股票论坛上投资者讨论的意见分歧,并结合媒体报道及分析师预测偏差,构建了衡量IPO投资者意见分歧的新变量,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剔除法检验了各变量对IPO溢价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证明:股票网络论坛讨论意见分歧、分析师预测偏差与IPO溢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媒体负面报道与IPO溢价显著负相关。存在负面报道的公司IPO溢价率和分析师预测偏差相关性减弱,和论坛投资者意见分歧不相关。小盘股、盈利能力弱、承销商能力低的小公司股票,其IPO溢价更容易受到股票论坛投资者意见分歧、媒体报道及分析师预测偏差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广军
众所周知,近五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争论不休,意见分歧相当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的《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一书,正是作者近年来参与理论争鸣的论文集。近期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楚地理解这些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可以正确地把握争论的问题本身,同时更有助于读者以客观和严肃的学术态度进行经济问题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宏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市场上为何有如此之大的交易量存在,以及一些相关金融异象的存在。而基于投资者意见分歧的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此类金融异象,其最吸引人的是它可以直接分析股价行为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为金融异象、量价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思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金融经济学理论,本文从理论和经验分析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意见分歧 卖空限制 金融异象 量价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曲佳莉
财务分析师既是市场信息的集中使用者,又是市场信息的提供者,作为信息中介,他们的意见分歧和经验在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利用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师意见分歧、经验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意见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它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而分析师经验在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证实分析师意见分歧和经验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两个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易风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在我看来,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这种意见分歧是正常的意见分歧。正常的意见分歧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然而,与此不同,有一类分歧是重大原则分歧。几年来,围绕这些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多次争论,未能取得共识。 据我所知,关于重大原则问题意见分歧的性质,经济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这种意见分歧是“主张改革”和“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廖明情 蔡晓仪 谢军
网络社交媒体被视为资本市场的“传感器”,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挖掘股吧论坛文本信息构建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指标,研究在意见分歧导致的复杂信息环境下,分析师是在更大程度上利用“经验法则”简化信息,进而降低预测质量,还是“逆水行舟”,进行实地调研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研究发现,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会引起分析师的关注和持续跟踪,分析师也更倾向于“逆水行舟”,即会增加调研频率,积极做出盈余预测修正,提升其预测准确性。在进一步分析中分别从内在驱动和外在冲击两方面考察投资者关注度和2013年最高法《司法解释》发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探讨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对提高分析师预测质量的作用路径。上述结果表明,分析师向市场传递了增量信息,进一步佐证了证券分析师“信息中介有用观”的观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美杰 金莲花 申启言
文章选用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定期报告利润和未经审计的业绩快报利润的差异衡量外部审计与管理当局的意见分歧程度,梳理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和管理当局间意见分歧现状,分析这种意见分歧是否会引起审计师变更、审计师变更后意见分歧是否有所减少。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外部审计与管理当局的意见分歧,意见分歧会导致外部审计的更替,并且意见分歧对于事务所变更的影响在经审计后业绩下调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但并未发现审计师变更后意见分歧的显著变化。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监管部门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衡量审计质量、规范审计师聘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飞 范晓雯
分析师作为重要信息媒介,其评级结果会影响市场信息传递,其后果是影响股价信息效率。本文构建分析师评级意见分歧、投资者交易积极性与股价同步性分析框架,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究分析师意见分歧的后果,进而深入挖掘分析师分歧对股价信息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分析师分歧会抵消投资者对于特质信息的反应,导致股价同步性提高;(2)分析师分歧通过降低投资者交易积极性而间接增加股价同步性;(3)异质性检验表明,分析师分歧对于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在环境不确定性高的公司更为显著。根据本文研究结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分析师提供更准确信息;提升分析师专业素养,提供有效信息;投资者应正确对待分析师评级建议,做出理性决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史永东 李凤羽
本文从盈余公告对投资者意见分歧影响的角度,解释A股市场年报公告期间的股价反应,在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提供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为A股市场信息披露股价效应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公告前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与股票在公告日附近的超额收益负相关,证明上市公司年报会降低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公告日附近向其基础价值靠拢。此外,本文还发现上述股价反应在正式公告日前的几个交易日就已出现,证明A股市场存在年报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显示,意见分歧与公告日附近股票超额收益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持股比例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关键词:
卖空限制 意见分歧 盈余公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琪 刘笑瑜 田静
基于中文媒体构建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加剧股价崩盘风险,这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崩盘风险的诱因之一。通过对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随着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增加而加强。在宏观经济良好时期,非国有股权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未明显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甚至起到了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晋斌 刘元春
特定的股票总是被市场上特定的投资者群体持有 ,以反映该投资者群体对投资资产价格的评估意见。投资者意见的分歧会导致股票市场的资产出清价格偏离均值 ,股票价格趋于均衡的波动幅度也会变大。中国股市上投资者投资选择权的约束加大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权来促进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的缩小能有效降低中国股市的风险。
关键词:
投资选择权 意见分歧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