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4)
2023(3034)
2022(2548)
2021(2172)
2020(1797)
2019(4204)
2018(4182)
2017(8219)
2016(4086)
2015(4707)
2014(4363)
2013(4314)
2012(3818)
2011(3419)
2010(3273)
2009(3297)
2008(3345)
2007(2968)
2006(2646)
2005(2454)
作者
(11544)
(9469)
(9338)
(8973)
(5910)
(4491)
(4394)
(3706)
(3553)
(3467)
(3275)
(3211)
(2887)
(2831)
(2802)
(2794)
(2784)
(2784)
(2778)
(2731)
(2288)
(2226)
(2198)
(2084)
(2071)
(2049)
(2039)
(2031)
(1866)
(1845)
学科
(19274)
经济(19259)
管理(19000)
(16376)
(15505)
企业(15505)
方法(10309)
数学(8808)
数学方法(8742)
(7942)
(6829)
财务(6820)
财务管理(6816)
企业财务(6594)
业经(5222)
信息(4412)
理论(3877)
(3706)
中国(3221)
技术(3178)
(3085)
(3053)
产业(3050)
环境(3005)
(3000)
总论(2635)
信息产业(2589)
(2580)
资源(2517)
(2369)
机构
大学(63005)
学院(61342)
管理(28886)
理学(24986)
(24850)
理学院(24812)
管理学(24584)
管理学院(24458)
经济(24427)
研究(15403)
(12726)
(12404)
中国(12249)
财经(10581)
(9570)
科学(8518)
中心(8346)
(8214)
财经大学(7912)
商学(7717)
商学院(7649)
业大(7627)
经济学(7600)
北京(7542)
(7352)
师范(7303)
经济管理(7002)
(6982)
经济学院(6878)
(6624)
基金
项目(41646)
科学(34090)
基金(32167)
研究(31229)
(27239)
国家(27046)
科学基金(24646)
社会(21423)
社会科(20393)
社会科学(20388)
基金项目(17034)
自然(15730)
(15581)
自然科(15395)
自然科学(15393)
自然科学基金(15185)
教育(13966)
编号(13375)
(12777)
资助(12663)
成果(10978)
项目编号(9573)
国家社会(9266)
(9249)
人文(8752)
重点(8747)
(8531)
教育部(8383)
大学(8126)
科研(8060)
期刊
(22523)
经济(22523)
研究(15166)
(12041)
管理(9058)
中国(9001)
学报(8299)
图书(8295)
科学(6790)
情报(6063)
大学(5853)
书馆(5573)
图书馆(5573)
财经(5546)
理论(5340)
学学(5218)
实践(5112)
(5112)
技术(4755)
(4663)
财会(4544)
教育(4465)
(4420)
金融(4420)
经济研究(4280)
(4244)
会计(4041)
业经(3846)
技术经济(3181)
统计(3065)
共检索到86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凯  花贵如  刘志远  
本文以2009年6月11日至2012年4月27日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以询价对象对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敏感性为研究视角,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询价对象是否在申购意向中反映了新股内在价值信息。实证结果表明:询价对象对发行公司增长潜力更为敏感,对市场投资者情绪、新股市场供给更不敏感,从这方面看,询价对象信息显示了更为丰富的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但是询价对象对于公司风险不敏感,从这方面看,询价对象信息显示了较少的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未来询价制度改革应在制度设计上注重激励询价对象积极显示发行公司风险信息,不断提高IPO定价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崔益嘉  
基于中小板IPO询价薄记数据,从公开信息角度和询价对象整体层面,分多个维度研究了它们在IPO定价市场化时期的报价行为,并检验了其报价策略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询价对象的报价水平、需求量、参与度、"搭便车"报价意愿显著与公司规模负相关,与询价前二级市场指数回报和前期已上市IPOs短期后市回报正相关,询价对象表现出小公司偏好和回报追逐行为;同时,它们也加强报价串谋以规避非理性竞价风险,但作用有限,受乐观情绪驱动的报价仍预示着IPO短期后市回报弱势。此外,当二级市场风险较大时,询价对象更热衷于"打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贺炎林  吕随启  郭敏  
基于公共信息来评价IPO询价制效率是IPO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把IPO询价过程分为初步询价阶段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依据累计投标结果确定发行价的80只IPO为样本,通过考察询价前、询价期间和询价后的公共信息对询价各阶段生成的价格指标的影响,实证分析公共信息与IPO询价制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询价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价格区间和价格调整反映公共信息的能力强,IPO询价制具有一定的效率;中国初步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强,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信息揭示能力弱;中国IPO询价制效率并不完全有效,价格区间确定时已知的公共信息对价格调整产生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耿建新  张驰  
我国证券市场借鉴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的IPO定价方式,于2005年正式引入询价制度,并分别在2009年、2010年及2012年三次对包括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在内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三高"现象的发行定价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三高"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中阶段性的必然现象,是由于市场约束机制缺失、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应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妍  郑冠群  
实证检验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第三阶段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的一系列行政干预下,询价机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效率之间的关系弱化,询价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化定价效力。研究认为,未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仍应坚实市场化方向,以提升询价机制的定价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蓉  韩东进  
在询价机制中加入初步询价阶段是我国累计投标询价机制区别于国际通行做法的主要特征。作为定价源头,初步询价为定价提供了最重要信息。本文从询价规则本身合理性出发,研究了初步询价在定价程序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监管者的有限理性导致询价规则本身存在缺陷;由初步询价得到的初始价格区间主要受到询价家数、筹资额和市场整体回报影响,研究结果不同于成熟市场的结论;由于询价规则存在歧视性分配机制缺失、发行价受到控制和初步询价报价无有效约束等缺陷,初步询价没有改善定价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欧阳陆伟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询价制下IPO发行价格较旧询价制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IPO抑价率也有所下降。随着新询价制的实施,我国IPO定价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本文针对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邓瑶    郭玉梅    曾皓    荣莉  
本文从上交所科创板注册制下审核问询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审核问询提供的增量信息越多,越能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定价效率。科创板审核人员前后轮发函的相似度越低,解决问题的程度越高,则表明回函提供更多的增量信息,上市公司IPO定价效率越高。同时审核问询函存在信息递减效应,首轮问询对定价效率影响最大,第二轮问询对IPO抑价影响较小,审核问询函通过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加快注册流程增强增量信息对IPO抑价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研发投入多、承销费用高、内部治理好的公司体现更加明显。本文将科创板审核问询及其回复作为直接的信息渠道,揭示了信息披露对IPO定价的影响作用,为注册制下提高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质量和交易所有效监管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宗新  张园园  
针对长期困扰A股市场的“新股定价”难题,本文基于注册制下询价机构行为博弈视角,将机构投资者询价行为拆解为“研究报价”与“策略报价”,从机构投资者“抱团报价”异象的成因及其对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扭曲角度,挖掘网下询价机构不同报价策略选择的微观机制与定价影响,揭示询价机构“重策略轻研究”的内在根源。本文研究发现:(1)注册制改革试点阶段询价机构“研究报价”的激励相容机制缺位,“抱团报价”是机构投资者“策略报价”行为的偏差异象,机构为博取入围机会“抱团报价”;(2)机构投资者“抱团报价”行为导致询价对象间的博弈程度偏离市场化均衡,致使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实现路径受阻,进而造成IPO抑价严重;(3)拥有高定价话语权的头部买方机构在IPO询价机制中尚未体现其专业研究定价能力,新股的内涵价值信息难以有效渗透至新股定价,进一步加剧了“抱团报价”行为引发的定价扭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霄  孟科学  
文章通过分析询价制下IPO各参与方的行为特征,借助设计出的融资契约,从理论上分析了IPO定价实现帕累托有效的标准和条件。研究认为,询价对象区分发行人真实品质的困难,导致IPO定价的混同均衡不存在,分离均衡不一定存在。实际中的IPO定价有很大可能是非帕累托有效的,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询价对象的信用使用效率是询价制下IPO定价实现帕累托有效的关键方面。文中也提供了我国IPO定价非帕累托有效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冬昕  李心丹  俞红海  朱伟骅  
机构投资者报价是询价制度下IPO定价的核心环节,本文从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角度研究中国股票一级市场IPO"三高"问题,以及二级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及长期表现。研究发现,我国询价机构的报价存在较大差异性,表明机构报价过程中意见分歧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询价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意见分歧越严重,一级市场IPO定价过高问题就越突出,并导致"三高"问题的出现;同时,机构报价差异性与IPO首日收益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意见分歧已通过询价机构报价的方式提前反映到IPO定价中;而长期来看,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未来股价下跌幅度越大,市场低迷问题也越突出。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市场IPO现象、改革与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剑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炎林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小板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询价制度环境下公共信息在IPO抑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不是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的不对称影响,而是内部协议、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约束和窗口指导,对创业板IPO稳健性检验发现,窗口指导的取消并没有改变公共信息对IPO抑价影响的显著性。考虑到定价方式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定价方式显著影响了初始收益;然后文章同时考虑了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的影响,发现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同时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因定价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定价方式由两阶段定价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志远  郑凯  何亚南  
本文基于对IPO网下配售特征的分析,检验了参与新股询价过程的询价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可能影响这一互动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询价对象在询价过程中没有为了获得更多网下发行的新股而相互竞价,相反它们选择相互合谋共同压低报价;询价对象家数对合谋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家数越多,合谋程度越低;询价对象的异质性对合谋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越高,合谋程度越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石玉峰  张冰妍  张宗新  
审核问询是新股发行注册制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IPO审核问询能否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成效。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构建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从信息流传递的角度验证IPO审核问询的中介效应能否通过招股说明书渗透并传递至新股定价,进而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审核问询对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有正面作用,且此部分信息蕴含可以使股价同步性降低的特质信息,即审核问询可以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分析师的信息搜寻活动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股上市初期,分析师关注以市场和行业信息为主,当其信息挖掘深度达到研报水准时,将包含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