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4)
2023(14267)
2022(12633)
2021(11912)
2020(10107)
2019(23131)
2018(23260)
2017(45349)
2016(24634)
2015(27749)
2014(27617)
2013(27185)
2012(24849)
2011(22486)
2010(22576)
2009(21347)
2008(20807)
2007(18426)
2006(16455)
2005(14798)
作者
(70018)
(57701)
(57666)
(54873)
(36932)
(27729)
(26136)
(22483)
(21941)
(20862)
(19708)
(19374)
(18304)
(18140)
(17796)
(17749)
(17358)
(17109)
(16673)
(16635)
(14350)
(14247)
(13848)
(13196)
(13025)
(12950)
(12928)
(12909)
(11637)
(11257)
学科
(94952)
经济(94807)
管理(76752)
(71035)
(59991)
企业(59991)
方法(42954)
数学(37201)
数学方法(36821)
(29156)
中国(26532)
(26201)
(24047)
业经(21837)
(19055)
(18739)
财务(18668)
财务管理(18632)
地方(18137)
(17966)
贸易(17956)
企业财务(17707)
(17466)
农业(16694)
(16595)
银行(16557)
(16273)
(15769)
理论(15450)
环境(15356)
机构
大学(350713)
学院(349412)
管理(138853)
(138223)
经济(135099)
理学(119598)
理学院(118307)
管理学(116346)
管理学院(115713)
研究(112743)
中国(85819)
(75199)
(69454)
科学(67904)
(55918)
财经(54799)
中心(51422)
(51225)
(50994)
研究所(50151)
(49581)
业大(49377)
北京(48007)
(45281)
师范(44909)
(41878)
经济学(41314)
(40935)
财经大学(40754)
农业(39935)
基金
项目(231474)
科学(181850)
研究(172788)
基金(167402)
(143848)
国家(142635)
科学基金(123125)
社会(107976)
社会科(102218)
社会科学(102195)
(89486)
基金项目(89281)
教育(79586)
自然(79407)
自然科(77496)
自然科学(77476)
自然科学基金(76072)
(75487)
编号(72421)
资助(68844)
成果(59404)
(51493)
重点(51008)
课题(49001)
(48362)
(48207)
(45533)
项目编号(45051)
创新(44929)
教育部(44568)
期刊
(156052)
经济(156052)
研究(106942)
中国(65647)
(53953)
管理(51795)
学报(51244)
科学(47500)
(46888)
大学(39300)
教育(39233)
学学(36881)
(33349)
金融(33349)
农业(32245)
技术(29332)
财经(26975)
业经(26441)
经济研究(24628)
(22844)
问题(20743)
理论(18850)
图书(18090)
实践(17256)
(17256)
现代(16293)
技术经济(16190)
科技(16070)
(15848)
商业(15840)
共检索到517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俞闽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的进程为研究主线,结合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政府在IPO发行监管中的窗口指导行为,对核准制下政府的IPO"窗口指导"及其对IPO定价效率和上市首日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深入,政府在IPO中进行"窗口指导"的政策效应对IPO上市首日收益率的解释力度逐渐减弱,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IPO定价的市场机制正在增强,IPO定价效率有所提升,体现了IPO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孝华  姜婷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询价制下新股发行价格、IPO抑价对后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询价制定价方式下,无论采用传统性度量方法(换手率)还是采用基于波动性的度量方法,新股流动性均随着上市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发行价格越低,IPO抑价率越高,上市公司后市短期流动性就越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高良  王晓亮  
本文选用2001年11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市盈率重新设定上限后至2005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发行的所有A股新股258只为样本,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样本包含了控制市盈率定价方式和询价制定价方式的所有样本。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询价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发行价)效率;二是相对于控制市盈率阶段来说,询价制阶段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IPO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婷  孙夺新  
文章首先引入后市流动性需求对中国询价制下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承销商和发行人为了创造后市交易,通过抑价发行吸引部分对股票价格估计较低的投资者,创造一定程度的股票抛售,提高股票的流动性。然后针对询价制下IPO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于换手率和有效流速等流动性指标,我们发现,新股流动性随着上市后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后市短期流动性越大,IPO抑价率就越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炎林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小板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询价制度环境下公共信息在IPO抑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不是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的不对称影响,而是内部协议、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约束和窗口指导,对创业板IPO稳健性检验发现,窗口指导的取消并没有改变公共信息对IPO抑价影响的显著性。考虑到定价方式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定价方式显著影响了初始收益;然后文章同时考虑了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的影响,发现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同时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因定价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定价方式由两阶段定价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满意  戚安邦  
本文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在询价制下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近期我国股市IPO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询价制下上市公司IPO抑价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承销商提供有益的帮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东升  刘涛  张晓琳  
本文选取2008年11月到2014年10月间在上海证劵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的A股股票作为样本,分析了询价制度实施以来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级市场的价格发现制度是影响IPO抑价率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二级市场的投机和非理性行为。在新股发行的制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定价监督指导,另一方面要引导二级市场投资者成熟理性地进行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礼君  彭茜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敏  侯居跃  
本文以2010-2012年间我国发行上市的410只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为样本,通过运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配售对象数量与初步询价均值对IPO抑价有显著性影响,其它两个"簿记"信息代理变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均不具显著性,"簿记"信息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有限;我国新股抑价主要受供求和情绪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抑价水平的个股影响其抑价的因素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因素对不同个股抑价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刘烨  李心丹  
2009年询价制度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IPO过程中"三高"问题突出、财富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对此,本文基于网下机构报价信息披露,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询价制度改革后,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之间过度竞争,导致IPO定价过高,并产生了IPO"三高"问题,使得财富分配过于向发行人倾斜而不利于投资者。长期来看,随着询价申购阶段机构竞争程度加剧,IPO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越高、长期超额投资回报越低,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特色询价机制运行中的IPO定价黑箱、揭示了IPO"三高"问题背后的制度根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艳  王小方  李炜  
中介声誉假说指出,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自发的对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有效地降低IPO抑价,从而使得投资者能够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判断考虑IPO定价的合理性。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2005年至2012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实施询价制度8年多的IPO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从A股总体市场来看,询价制度施行至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降低IPO抑价;这一结论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得以验证,但是在创业板市场上,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贺炎林  吕随启  郭敏  
基于公共信息来评价IPO询价制效率是IPO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把IPO询价过程分为初步询价阶段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依据累计投标结果确定发行价的80只IPO为样本,通过考察询价前、询价期间和询价后的公共信息对询价各阶段生成的价格指标的影响,实证分析公共信息与IPO询价制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询价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价格区间和价格调整反映公共信息的能力强,IPO询价制具有一定的效率;中国初步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强,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信息揭示能力弱;中国IPO询价制效率并不完全有效,价格区间确定时已知的公共信息对价格调整产生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郁韡君  
本文运用均值检验与逐步回归等实证分析工具,对我国IPO询价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与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IPO询价制度并未使IPO效率获得大幅提升,IPO的首日与首周平均收益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询价过程缺乏信息激励与甄别是影响询价制度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IPO发行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询价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平  李瑞鹏  吴边  
在中国当前的询价制下主承销商没有对新股进行自主配售的权利,所以在询价过程中,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将缺少激励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使得主承销商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价值不确定性大的公司的定价将更依赖于自身的定价能力。由于声誉排名高的主承销商的执业质量和定价能力更强,能够更准确的定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并证明声誉排名高的承销商更能帮助不确定性高的公司降低IPO抑价程度,而对于不确定性低的公司,承销商的声誉降低IPO抑价程度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霄  孟科学  
文章通过分析询价制下IPO各参与方的行为特征,借助设计出的融资契约,从理论上分析了IPO定价实现帕累托有效的标准和条件。研究认为,询价对象区分发行人真实品质的困难,导致IPO定价的混同均衡不存在,分离均衡不一定存在。实际中的IPO定价有很大可能是非帕累托有效的,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询价对象的信用使用效率是询价制下IPO定价实现帕累托有效的关键方面。文中也提供了我国IPO定价非帕累托有效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