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1)
2023(2664)
2022(2146)
2021(2040)
2020(1511)
2019(3655)
2018(3623)
2017(7027)
2016(3735)
2015(4268)
2014(4495)
2013(4675)
2012(4580)
2011(4439)
2010(4892)
2009(5160)
2008(4165)
2007(3349)
2006(2938)
2005(2825)
作者
(11506)
(9575)
(9489)
(9145)
(6132)
(4544)
(4239)
(3709)
(3570)
(3468)
(3352)
(3228)
(3120)
(3103)
(3094)
(3083)
(2859)
(2801)
(2735)
(2565)
(2402)
(2378)
(2250)
(2191)
(2181)
(2171)
(2165)
(1928)
(1887)
(1838)
学科
(19321)
经济(19303)
管理(10118)
方法(10090)
(9137)
(8812)
企业(8812)
数学(7977)
数学方法(7912)
理论(5701)
(5109)
(4852)
金融(4852)
业经(4210)
(4184)
贸易(4182)
(4085)
中国(3920)
(3808)
(3715)
银行(3713)
(3618)
(3149)
(3025)
(2970)
(2547)
(2365)
财务(2362)
财务管理(2361)
经济学(2300)
机构
大学(65312)
学院(62801)
(28802)
经济(28239)
管理(22716)
研究(22235)
理学(19464)
理学院(19239)
中国(19093)
管理学(18958)
管理学院(18861)
(14325)
(13597)
科学(12122)
财经(11669)
(11203)
(10693)
经济学(10378)
研究所(10115)
中心(9795)
经济学院(9310)
财经大学(8983)
北京(8777)
(8680)
金融(8584)
(8436)
师范(8361)
(8240)
(7414)
(7259)
基金
项目(38152)
科学(30613)
基金(29382)
研究(27498)
(25434)
国家(25250)
科学基金(21695)
社会(18640)
社会科(17709)
社会科学(17705)
基金项目(14956)
自然(13688)
自然科(13395)
自然科学(13392)
自然科学基金(13187)
教育(13012)
资助(12800)
(12791)
(11676)
编号(10530)
成果(9519)
(9251)
重点(8779)
教育部(8343)
国家社会(7994)
人文(7664)
(7635)
大学(7561)
(7454)
中国(7358)
期刊
(30498)
经济(30498)
研究(20932)
(11271)
金融(11271)
(10695)
中国(10251)
学报(9469)
科学(8960)
管理(8757)
大学(7692)
学学(7288)
财经(6576)
(6270)
教育(6101)
(5727)
经济研究(5430)
技术(4231)
农业(4162)
(4063)
国际(4027)
问题(3941)
理论(3488)
业经(3272)
经济学(3241)
世界(3173)
实践(3023)
(3023)
(2811)
商业(2775)
共检索到94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喜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领域爆发了一系列货币金融危机,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强调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政策的不一致;第二代模型则认为危机是"自促成"的,强调了投资者预期在危机中的作用;亚洲危机后的第三代模型将研究视角转向微观层面,形成了道德风险模型和金融恐慌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70年代末以来,由于货币危机的频繁爆发,货币危机理论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有关货币危机的文献急剧增加,学术界常将这一阶段出现的货币危机模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谓“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以Krugman(1979)、Flood and Garber(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模型;以Obstfeld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育宝  
最新建立的货币危机预警理论主要有Frankel和Rose(1996)的FR概率模型(probitmodel),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1998)的KLR模型,冯芸和吴冲锋(2002)的基于合成指标的多时标预警流程以及Kumar,Moorthy和Perraudin(2003)的基于滞后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的simplelogitmodels等。本文在介绍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预警能力,并提出了危机预警理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宝林  何小锋  
本文以国民资产负债表为起点,应用资产运营一般模式的理论和一般均衡的方法,通过对现金资产、信贷资产、证券资产和实体资产四个市场的分析,从独特的角度研究了货币危机产生的机理,并据此提出了货币危机预警的有关指标体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宝林  何小锋  
本文以国民资产负债表为起点,运用资产运营一般模式的理论和一般均衡的方法,通过对现金资产、信贷资产、证券资产和实体资产四个市场的分析,从独特的角度研究了货币危机产生的机理,并据此提出了货币危机预警的有关指标体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鲁桐  党印  
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在对危机进行反思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议题,包括从公司治理角度反思危机成因、法与金融学派的新发展、治理与绩效的关系、董事会的功能与运作、管理层政治背景及CFO的角色、媒体的治理功能和内外部治理的替代关系等等,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栾彦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内涵、成因、传导、影响、救助、防范与预警等方面文献,发现研究救助、防范、预警和展望的较少,且掺杂了发达国家利益诉求。我国应坚持大国思维主体性,防范其他国家转嫁危机;应积极构建针对主权债务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主权债务危机展望与警示;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系统化的金融审慎监管,以及对主权债务危机的防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当代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最新进展导师:谢平研究生:廖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论文提要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货币中性与否为线索,论述了7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两大主要宏观经济流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及其对产出波动原因的相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一平  
2011年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29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朱一平博士指出,欧债危机现在处于关键阶段,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能否承担危机救助责任存在疑问,同时欧洲央行内部对于危机救助存在着意见分歧。目前来看,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走共同财政政策的道路,发行统一的欧元债券。鉴于目前欧债发展态势,建议中国增加从欧洲的进口,同时增加对欧直接投资,并在欧盟推出统一欧元债券基础上,增持欧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志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失效促使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更加重视中央银行沟通在引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的作用。中央银行沟通在实践中得到拓展、深化,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角色不断加强。本文依据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学界对中央银行沟通有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央银行沟通策略、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沟通对提高货币政策可预测性和引导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央银行沟通的有效性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指出中央银行沟通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瑾  张丹俊  
两个世纪以来,经济周期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为经济监测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在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基础上,引入新的监测指标、发现新时期的影响因素、改进了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二是应用层面,学者们试图运用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对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热点与危机进行动态的、系统的解释,包括用RBC、VAR、DSGE相关理论与实证模型重点解释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传导、冲击与解决方案等。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已由一国的波动扩展到国家之间的协动,全球范围内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前后轮危机之前的关联性也更加紧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德祥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货币危机。以克鲁格曼模型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危机理论模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代货币危机的原因和机制。本文首先介绍模型产生的背景 ,随后重点介绍这些模型 ,最后分析模型的特点、意义和缺陷。本文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我们研究当代国际货币危机的理论前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波  范方志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危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由金融恐慌所驱动的金融危机理论、由经济基础变量所驱动的金融危机理论、强调投资者预期形式与经济基础变量之间联系的金融危机理论。Morris和Shin的强调投资者预期形式与经济基础变量之间联系的金融危机理论深化了人们对金融危机本质的认识,是金融危机理论的最新发展。上述金融危机理论对我国当前防范金融危机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文雪冬  
受西方宏观经济学追求微观基础的潮流影响 ,“哈恩难题”和“希克期共存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货币经济学的两大理论难题。本文试图在批判吸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 ,指出货币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代社会发行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负债 ,货币的价值即源于货币的债券属性。如果这一命题能被普遍接受 ,则哈恩难题和希克斯共存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把货币看作是一种债券的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货币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长江  
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is),又称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是指在投资者对一国货币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抛售从而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西方对货币危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七十年代末方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西方货币危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金本位时期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外汇市场总体上比较稳定,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危机比较少见,因此这一阶段对货币危机的研究是零星的,属于货币危机理论的萌芽阶段。这段时期的研究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货币危机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一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