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5)
2023(3247)
2022(2443)
2021(2189)
2020(1807)
2019(3962)
2018(3508)
2017(7105)
2016(3358)
2015(3697)
2014(3517)
2013(3470)
2012(3115)
2011(2745)
2010(3056)
2009(3324)
2008(2163)
2007(1939)
2006(1817)
2005(1791)
作者
(8352)
(6716)
(6539)
(6374)
(4134)
(3198)
(3107)
(2777)
(2431)
(2387)
(2262)
(2254)
(2231)
(2130)
(2046)
(2018)
(1962)
(1895)
(1839)
(1712)
(1672)
(1632)
(1614)
(1543)
(1489)
(1449)
(1421)
(1420)
(1414)
(1400)
学科
(23965)
金融(23965)
(20692)
银行(20692)
(20216)
中国(12640)
(12335)
经济(12325)
(11669)
中国金融(10799)
(10175)
企业(10175)
管理(9228)
(6807)
(6501)
地方(5373)
(5307)
财务(5295)
财务管理(5290)
企业财务(5142)
事业(4218)
方法(4217)
业经(4166)
数学(3931)
数学方法(3917)
(3888)
体制(3578)
(3547)
业务(3498)
制度(3247)
机构
学院(42317)
大学(40833)
(21069)
经济(20609)
中国(18765)
管理(14997)
(13590)
银行(13179)
研究(13112)
(12664)
金融(12428)
理学(12393)
(12372)
理学院(12309)
管理学(12185)
管理学院(12117)
(11769)
人民(9725)
财经(9238)
中心(8981)
国人(8911)
中国人(8874)
中国人民(8831)
(8363)
经济学(7879)
(7671)
人民银行(7636)
经济学院(7250)
财经大学(7087)
中国人民银行(6971)
基金
项目(26077)
研究(21109)
科学(20664)
基金(19147)
(15520)
国家(15361)
社会(14355)
社会科(13849)
社会科学(13847)
科学基金(13716)
(10572)
基金项目(9825)
(9577)
教育(8947)
编号(8570)
(8123)
资助(7965)
自然(7277)
自然科(7138)
自然科学(7138)
成果(7082)
自然科学基金(7022)
金融(6843)
(6467)
(6338)
(6249)
国家社会(6240)
重点(5993)
创新(5928)
课题(5840)
期刊
(24171)
金融(24171)
(20739)
经济(20739)
研究(15214)
(9321)
中国(8816)
管理(5395)
(5084)
财经(4913)
中国金融(4458)
(4136)
学报(3966)
科学(3730)
经济研究(3722)
大学(3547)
学学(3490)
理论(3406)
实践(3107)
(3107)
业经(2981)
技术(2881)
国际(2688)
农村(2534)
(2534)
财会(2460)
上海(2449)
教育(2414)
问题(2381)
农业(2360)
共检索到73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再平  
值此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作为金融工作者,说说金融强国的话题,算是寓爱国之心于本职工作或专业思考吧!金融改变生活,金融可以富民强国,金融可以兴邦。这方面的经典案例是荷兰。八百年前,荷兰是一片没有人烟的土地,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钦先  刘刚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日益深入,金融已从传统上是一国内部的行业性和被动适应性的局部性微观问题逐步转变为全球各民族国家与经济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核心性、主导性和战略性的要素。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审视“金融强国”战略已不仅仅是谁最先慎重、严肃处理,谁就会在全球竞争与博弈中赢得先机,获得主动的问题,更是一个“早动早主动,晚动晚主动,迟早都得动,不动更被动”的方法论选择问题。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红力  
本文结合金融发展、人才需求和教育理念,对金融普及教育提出建议。认为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新格局下,金融教育须因时而变,金融人才首先要对"总体国家安全"有担当,同时金融教育也需要着力培养新型业务领域的人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双宁  
中国金融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突出表现为经历了四个阶段,跨上了三大台阶,建立了十大体系。第一阶段,铺垫阶段(1978~1983年)。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重视、发展、搞活金融,客观上为向市场经济转轨作出铺垫。如1978年人民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83年实行流动资金"拨改贷"等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庆明  
在三个选题中,我选择金融开放与金融强国这个主题谈谈个人看法,这算是我比较专长的领域,有些积累和思考。一个金融强国一定是在开放的,绝对不是封闭的、自娱自乐的。不开放,怎么都不可能是金融强国。金融强国一定是国际上的强国,大家都来参与的,都愿意参与的,这才叫"强国"。根据我的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余栋  
这一次受邀跟大家汇报关于金融将来定位的问题。"十三五"规划和十八届五中全会说要做"中国制造2025",我本人有幸也是"中国制造2025"专家咨询会的委员,我觉得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主要的优势就是中国制造,但是我想说,要把"中国制造2025"搞好,同时也要开始努力做中国的金融2025,就是说中国不能只是一个制造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文挥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奋力书写金融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
关键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都富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的助推和支撑。金融能够融通资金,促进发展,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实施金融强国战略,实现"金融强国"梦想,必须循序渐进,在稳定的政治经济秩序下进行。金融强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应该具备较强的资金配置能力,同时应拥有较强的风险剔除能力。中国要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必须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稳步推进综合化、国际化经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增强资金配置能力;推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开放资本项目,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彭文生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如何理解“金融强国”?本文试图从规模经济视角提供一些观察与分析。相比过去,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以及金融周期下行所凸显的债务问题和房地产问题等方面的挑战。问题与挑战之下,未来中国经济的亮点在何处?本文认为,规模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这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对金融业而言,是不是服务规模大了单位成本也会下降?如何理解规模经济和金融强国的关系?本文从金融监管、风险处置、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剑  
金融助力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早在20世纪70年代,希克斯等学者就用“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这类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来强调金融对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在经典综述性文献中,良好运转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实证研究论证了金融体系可以通过价格发现、风险分散等功能有效筛选、甄别、支持和监督创新研发项目,降低金融摩擦和信息不对称成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志凌  
纵观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世界经济强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金融的加速和推动作用。然而,目前中国金融现状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中国实施金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做强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中国大型银行是实施强国金融战略的核心力量,当前应该以"支持货币全球化、金融网络全球化、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交易全球化"为抓手,增强服务能力、风险防御能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对外开放和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晓球  
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金融强国的实现必须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建设金融强国既要走中国之路,又要体现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般共性。因此,在迈向金融强国的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透明、流动性强、有成长性的财富管理市场,并且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文   蔡彤娟  
“金融强国”的内涵体现在内外两个维度:对内主要表现为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目前中国距离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可从三方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一是落实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特别是通过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提供高质量、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二是完善高质量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法制建设,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三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和改革,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海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作为一项重要支撑,建设现代金融强国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金融大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勇  俞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