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4)
2023(3711)
2022(3164)
2021(3030)
2020(2579)
2019(6051)
2018(6100)
2017(10822)
2016(6005)
2015(6778)
2014(6925)
2013(6820)
2012(6225)
2011(5800)
2010(6100)
2009(5558)
2008(5737)
2007(5330)
2006(4910)
2005(4568)
作者
(17111)
(13957)
(13751)
(13275)
(9037)
(6810)
(6550)
(5415)
(5386)
(5293)
(4821)
(4766)
(4694)
(4560)
(4346)
(4279)
(4243)
(4145)
(4036)
(4032)
(3640)
(3480)
(3376)
(3361)
(3328)
(3120)
(3118)
(3048)
(2970)
(2742)
学科
(21588)
经济(21561)
管理(17899)
(13423)
(11625)
企业(11625)
中国(6996)
理论(6165)
方法(6071)
(5970)
(5555)
(5498)
地方(5281)
(5111)
资源(5084)
(4936)
业经(4935)
教育(4721)
教学(4489)
数学(4236)
数学方法(4097)
农业(3941)
关系(3892)
(3619)
贸易(3614)
环境(3599)
(3528)
(3493)
人事(3489)
人事管理(3489)
机构
学院(81766)
大学(80886)
(27878)
管理(27711)
研究(27684)
经济(26959)
中国(22433)
理学(22320)
理学院(22018)
管理学(21435)
管理学院(21258)
(18662)
科学(17280)
(15349)
(15163)
(14701)
(13173)
师范(13078)
中心(13035)
研究所(12803)
(12580)
北京(12287)
(11755)
财经(11195)
技术(10829)
(10282)
师范大学(10231)
(10051)
(9949)
业大(9864)
基金
项目(46797)
研究(37544)
科学(35123)
基金(30704)
(26347)
国家(26073)
科学基金(21569)
社会(21135)
社会科(19802)
社会科学(19794)
(19060)
教育(18240)
编号(17783)
成果(15703)
基金项目(15533)
(15403)
自然(13084)
资助(12952)
自然科(12613)
自然科学(12608)
课题(12602)
自然科学基金(12361)
重点(10810)
(10706)
项目编号(10482)
(10385)
(9923)
(9714)
(9474)
大学(9188)
期刊
(38425)
经济(38425)
研究(26403)
中国(24353)
教育(17179)
(13778)
学报(12813)
管理(11898)
科学(10835)
(10823)
图书(9270)
大学(9208)
技术(8829)
学学(7724)
(7311)
金融(7311)
书馆(7135)
图书馆(7135)
农业(6968)
业经(6622)
资源(5784)
经济研究(5487)
财经(5450)
职业(5164)
(4792)
论坛(4792)
(4789)
问题(4589)
财会(4428)
(4344)
共检索到14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众议  
真假、善恶、美丑,始终是衡量文艺价值的主要坐标。是以,中外文艺界在认识论、价值论和审美向度上进行了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论争。然而,立场和方法使然,真假、善恶的界定尚且没有明确的定义,美丑就更不必说了。这其中既有时代社会的原因,也有民族、群体、个人的取法,很难一概而论。但同时这又不能否定相对的客观美、普遍美,譬如母爱,又譬如爱情,乃至自然山水之美。如此,问题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反过来,这种复杂性促使美学不断发展。联系到"三大体系"建设,如何找到既有内核又有外延的公约数和同心圆,便是文学原理的话语之弧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即如何在建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的同时,凸显话语体系之纲。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欣欣   谭必勇  
建设我国特色的档案学话语体系不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当前的实践状况和需求提炼生成新的话语,调查梳理已有的本土话语资源也是极为重要的路径,因为本土话语究竟是“匮乏”还是“未被识别”“不凸显”,决定着我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如何发力。本文以主客体全宗,档案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农村档案、民生档案和档案治理等概念、范畴为例,说明我国当代档案学确有特色的本土话语、但这些话语在国际国内不够凸显的事实,并从国力的先发与后发态势、文化的坚守与扩散、学术和实践的关系、话语的生成及运作以及是否满足知识供需规则五个方面分析了背后的成因。参考文献44。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代锋  罗美霞  李姝娟  
共享经济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是拉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强引擎。但近些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小城市发展遭遇"寒流"、陷入瓶颈,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共享经济模式难以在中小城市发挥规模效应,甚至出现边际成本逆向递增;二是同质化的共享经济项目在中小城市盲目扩张,"羊群效应"引发市场产能过度投放;三是共享经济在中小城市迅速挤占传统经济市场份额,造成社会不稳定;四是共享经济盈利模式不适应中小城市商业生态和资本运作现实,导致资产泡沫。为破除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带动共享经济走出"寒冬",推动共享经济实现平稳、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破除束缚共享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完善共享经济在中小城市运作机制;二是构建以中小城市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立体化共享经济监管运作体系,实施全方位监管;三是引导和支持共享经济企业基于消费者实际需求打造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四是促进中小城市金融服务与共享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平衡发展,缓解共享经济企业融资难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余丽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永正  刁书仁  
女真人在历史上素有经商传统,清廷也未明令禁止普通旗人经商,但东北旗人在驰禁前参与商贸活动多以农副产品、渔猎品等的兜售为主。由于务农比经商更易维持生计,八旗旗署的管控也挫伤了东北旗人经商的积极性。在弛禁后,清廷放松了对旗人的人身控制,东北旗人的经商规模有了较快发展,经商地点愈发集中于城镇,贩卖人参、开设车店、揽运货物、开设商铺是主要的经商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蓉  
~~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茂林  
有关统计指数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数——弧指数,它较其他指数有明显的优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和成,郑垂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兴杰  
论审美与伦理道德之统一──古代黄河人精神文化论纲之一张兴杰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圣先贤曾经创造过辉耀千古的精神文化。今天,当我们正致力于开发黄河流域、建设黄河流域的时候,重新审视一下古代黄河人的精神文化,审视一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价...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园园  
首次深入探讨了话语分析的一些主要理论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同时通过分析指出其对于图书馆学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玺玉,刘长明,张义忠,李百齐  
建立和完善山东省油气资源产业群的对策研究(之一)赵玺玉刘长明张义忠李百齐一、山东省油气资源产业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山东省油气资源的开发始于60年代初,经过30多年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油气资源产业群。这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贻定  
言语是用来叙事、行事,以期事有所成。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语言不是人所控制的一种工具,而是语言把握着人生存的最高可能性。”语言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它能使事情顺转,使谈判成功;也能使事情逆转,使谈判破裂。本文阐述了英国人在谈判中的思维方式等,并举例说明了言语行为是怎样影响一种气氛的形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伟杰  师海娟  
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举措。因此,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完善生态利益表达机制;要引导公众发挥主体意识,参与生产过程各环节;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生态治理能力;要培育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众多方位、多领域、多渠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公众合力,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孟哲  
20世纪50年代的交通大学西迁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要求合理分布工业和高等教育格局状况下做出的决策,可以视为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余波。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当时中国遭受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威胁封锁的国际形势下,不得不进行的战略调整举措。而在毛泽东做出关于时局缓和判断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后,交通大学内部产生了回迁上海的激烈论争。周恩来对交大回迁问题的相关讲话,则事实上促成了中共上海市委和交通大学校方的态度转向。最终,在各方的商讨协调下,开启了交通大学从分设两地办学到独立建校的历史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