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
2023(1794)
2022(1451)
2021(1405)
2020(1085)
2019(2289)
2018(2098)
2017(4077)
2016(2251)
2015(2395)
2014(2211)
2013(1958)
2012(1865)
2011(1664)
2010(1773)
2009(1654)
2008(1745)
2007(1586)
2006(1436)
2005(1347)
作者
(5683)
(4856)
(4776)
(4621)
(3043)
(2187)
(2075)
(1877)
(1805)
(1722)
(1592)
(1558)
(1556)
(1526)
(1520)
(1461)
(1449)
(1403)
(1382)
(1270)
(1153)
(1134)
(1130)
(1129)
(1117)
(1049)
(1039)
(1032)
(1015)
(1005)
学科
管理(10907)
(9103)
企业(9103)
(9079)
(7147)
经济(7136)
(3598)
方法(3340)
(3180)
人事(2967)
人事管理(2967)
(2730)
财务(2730)
财务管理(2725)
企业财务(2686)
(2614)
数学(2590)
数学方法(2578)
业经(2493)
(2285)
(2252)
体制(2199)
工作(2019)
中国(1751)
(1617)
公司(1582)
(1560)
环境(1529)
(1518)
银行(1512)
机构
大学(30991)
学院(30811)
管理(13155)
理学(11592)
(11502)
理学院(11489)
管理学(11334)
管理学院(11273)
经济(11233)
研究(9114)
中国(7898)
(6740)
(6107)
财经(5385)
(4926)
中心(4823)
科学(4819)
(4372)
(4172)
财经大学(4147)
业大(3985)
(3890)
商学(3759)
商学院(3729)
(3567)
北京(3564)
(3531)
师范(3530)
(3509)
经济学(3488)
基金
项目(20938)
科学(17152)
基金(16182)
研究(15459)
(13913)
国家(13789)
科学基金(12247)
社会(10927)
社会科(10295)
社会科学(10291)
基金项目(8297)
(7666)
自然(7630)
自然科(7455)
自然科学(7455)
自然科学基金(7323)
教育(7239)
(6478)
资助(6163)
编号(5929)
成果(5225)
(4918)
(4732)
国家社会(4725)
重点(4724)
教育部(4475)
(4410)
(4306)
人文(4267)
创新(4148)
期刊
(12830)
经济(12830)
研究(8223)
(6112)
中国(5906)
管理(5366)
学报(4956)
科学(4798)
(4161)
大学(4118)
学学(3977)
(3062)
金融(3062)
教育(2951)
财经(2951)
农业(2811)
(2520)
(2064)
业经(2044)
财会(1921)
技术(1859)
经济研究(1823)
社会(1787)
会计(1658)
问题(1526)
现代(1479)
业大(1478)
社会科(1445)
社会科学(1445)
农业大学(1345)
共检索到44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岳中志  
一、引言关于诚信的讨论早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造成诚信缺失、参与主体采取机会主义策略的主要原因,是相比于其他可行策略,这种策略能给理性的参与主体带来更高的净收益。我们首先用“囚徒困境”(见表1)来说明诚信缺失的产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琳  李珍珍  
外在激励的增加能够正向促进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产出,是传统经济激励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从心理学中引入内在激励的概念,发现外在激励可能对内在激励产生挤出效应;外在激励内生化和其匹配效应的存在,还将对最优合同和整个经济体的机制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内在激励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了回顾整理,并指出这一研究不仅对市场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的改革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战勇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监管等外部约束常会出现失灵,而纯粹职业生涯考虑虽能激发银行经营者内在激励效应,但无法解决经营者职业生涯末期的徇私问题。因此,“外部约束”与“内在激励”相结合成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的需要。两期动态博弈模型显示,监管的引入削弱了隐性职业声誉激励,产生一定“挤出效应”;监管的引入虽然没有完全解决徇私问题,但使银行经营者在其职业生涯末期的忠诚度增强,改善了纯粹依靠职业声誉所产生的激励。监管有效也需要一定条件:一是好的职场环境,二是公平的声誉评价机制,三是合适的监管强度。可见,提升银行内部控制水平是个系统工程,除了要完善机制外,还要加强银行文化和共同价值观建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威  邓鸿  
在员工拥有内在激励的情形下,探讨企业对于外在激励的最优供给策略。研究表明:随着员工内在激励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外在激励的最优供给水平并不一定因此而降低;在员工内在激励发生变化的情形下,企业是否增加、减少或维持其外在激励的供给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收益函数对员工努力水平的二阶导数;随着员工内在激励的提高,无论企业所提供的最优外在激励是增加、减少或不变,员工的总激励总会提高;且企业利润是员工内在激励的增函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景涛  
诚信纳税激励机制是指作为激励主体的税收管理当局系统运用多种规范化的激励手段与作为激励客体的纳税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冀县卿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低下与经理层激励机制缺失具有直接的关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要注重提高经理层薪酬水平、完善薪酬结构、抑制经理层在职消费、重视经理层的声誉激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传谌  王慧强  
本文基于2003年东北三省上市公司年报,对东北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严重不足,非市场化因素对企业影响巨大。第一大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公司与相对控股公司相比,存在着绩效好而薪酬低的独特现象。东北三省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急待完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颖  赵佳佳  杨兆仁  
管理层会被许多不准确和默认的激励所影响,在大量的研究精力放于如何选择激发经理努力的机制、分配各种形式契约的效应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些可选择的行动是可以相互替代或是相互补充的问题时,通常强调内在激励的核心作用。本文从外在激励契约存在隐藏成本出发,认为对一个经理的平衡激励,可能比全方位的外在激励更加重要,进而对具体的内在激励因素进行了管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伶  张正堂  
双因素理论和工作特性模型都揭示了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同群体员工的内在激励因素是有差异的。本文基于对知识员工的特性分析,提出内在激励因素包括工作自主权、上级支持、晋升机会以及人与组织匹配等4个方面,建立了这些内在激励因素对知识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影响关系的假设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作自主权、晋升机会、上级支持、感知的人与组织匹配通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建平  
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则应坚持物质利益的原则和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燕  李晏墅  
当前广泛存在的诚信危机正严重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要促进合作的形成和市场的有序运行,提高社会或组织中个体的道德信念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首先运用博弈论的研究工具探讨了道德信念内在激励的作用机理,详尽地分析了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主要决定及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了诚信缺失的道德治理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林木  
一、引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自2006年我国颁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以来,在2006~2009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个人分别约有163万、213万、240万、269万人自行申报了上年的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额约占每年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响  
慈善激励机制是指政府为了鼓励财富从私人口袋流向慈善事业,从而实现公共福利的供给增加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均衡所推行的一整套以给予慈善组织获捐财物与自营收入税收减免为核心的刺激举措。发达国家在促进本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莫不以建立起周密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慈善立法的主旨。然而,当前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却未能体现慈善法就是减税法的本质,这也是导致我国慈善事业始终未能突破千亿规模瓶颈的关键原因。因此,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在社会财富流转环节给予适当引导,会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