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34)
2023(14954)
2022(12314)
2021(11271)
2020(9320)
2019(21092)
2018(20707)
2017(39317)
2016(21123)
2015(23857)
2014(23806)
2013(23830)
2012(22491)
2011(20508)
2010(21081)
2009(20341)
2008(19846)
2007(17827)
2006(16106)
2005(15314)
作者
(60836)
(50875)
(50826)
(48029)
(32580)
(24094)
(22840)
(19577)
(19464)
(18194)
(17686)
(17013)
(16679)
(16445)
(16140)
(15460)
(15062)
(14740)
(14610)
(14363)
(12983)
(12502)
(12212)
(11741)
(11419)
(11398)
(11334)
(11246)
(10151)
(10098)
学科
(101285)
经济(101135)
(86558)
管理(77907)
(77128)
企业(77128)
方法(37062)
业经(31400)
(31368)
中国(31145)
(30832)
数学(28495)
数学方法(28306)
(24719)
地方(22081)
农业(21527)
(21336)
财务(21304)
财务管理(21272)
企业财务(20187)
(19414)
贸易(19394)
技术(19195)
(18899)
(18028)
金融(18026)
(17961)
银行(17946)
(17849)
(17458)
机构
学院(313856)
大学(310487)
(142295)
经济(139756)
管理(121469)
研究(110627)
理学(102366)
理学院(101269)
管理学(100124)
管理学院(99503)
中国(90580)
(69435)
(66932)
科学(61103)
(55434)
财经(53352)
(49586)
中心(49536)
研究所(49129)
(49068)
(48438)
经济学(44014)
北京(43345)
业大(40327)
(39729)
经济学院(39448)
财经大学(39286)
(38859)
(38539)
师范(38523)
基金
项目(194461)
科学(155963)
研究(147255)
基金(143367)
(122892)
国家(121763)
科学基金(105796)
社会(98003)
社会科(93000)
社会科学(92981)
基金项目(74565)
(74475)
教育(66115)
自然(64502)
自然科(63007)
自然科学(62990)
自然科学基金(61947)
(61850)
资助(58353)
编号(57974)
成果(47981)
(46422)
(44580)
重点(43781)
(43024)
(41511)
国家社会(41467)
课题(41024)
(40107)
创新(39552)
期刊
(171460)
经济(171460)
研究(102980)
中国(70214)
(56830)
管理(52632)
(48401)
科学(42675)
学报(41071)
(36996)
金融(36996)
大学(33148)
农业(33052)
教育(31513)
学学(31271)
业经(28575)
技术(28085)
财经(28024)
经济研究(27320)
(24290)
问题(22139)
(19518)
(19325)
世界(18344)
国际(17638)
技术经济(17544)
现代(15809)
商业(14633)
经济管理(14566)
经济问题(14050)
共检索到505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平  
目前我国大陆的证券投资基金均采取契约型结构,在基金的三方关系人中,管理人和托管人为受托人,投资人是委托人。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管理人拥有对基金资产的控制权,而不享有基金剩余索取权;投资人需承担基金运作过程中的所有风险,但不拥有对基金的控制权。这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匹配,必然导致基余治理面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所以,作为受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焦方义  张淑娟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正 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契约经济、诚信经济。诚信在维系市场秩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智勇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从做人的道德范畴讲,诚信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情理和法理所不容之事。会计诚信是指企业单位不做假账,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和报告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它是企业诚信的一部分,不是会计人员个人的诚信问题,而是会计行为的诚信问题,并可以概括为诚信核算、诚信纳税、诚信筹资、诚信披露会计信息等几方面。“遵守准则,不做假账”是对会计诚信的最好的概括。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孙蓉  
诚信处于伦理道德与经济利益的冲突与摩擦中 ,诚信缺失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保险业诚信缺失体现于保险供给者、中介者及消费者 ,保险诚信缺失的根源在于制度的缺陷 ,使保险市场交易中的诚信行为难以有效的保证和扩展。诚信缺失的影响及诚信的意义 ,说明应该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为保证保险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应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健全的诚信法律制度 ;培育诚信理念 ,构建保险业的诚信文化 ;健全保险监管机制 ,推行违信惩罚制度 ,增大失信的成本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行业自律制度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快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齐萌  
近年来,由于缺陷产品进入市场而引发的损害消费者权益及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所以,制定一部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非常必要。在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的过程中,应准确的界定和规定召回制度中缺陷产品的概念及范围、立法模式和立法主体、程序、主管部门、法律责任及免责事由、配套条件等。同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和对实践的关注力度,保护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竞争、有序、诚信的市场,逐渐使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国际接轨,避免"中外有别"现象的发生,保护我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中的权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孟洲  郑人玮  
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是有效化解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保障机制 ,是金融安全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与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的措施 ,即改革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完善对危机银行的接管制度和尽快建立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立峰  
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是世界性的,这一点勿庸置疑,究其原因,亦是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从融资制度角度分析全面探讨日、韩金融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巧荣  
美国的次贷危机起源于资产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特殊目的机构(SPV)。本文从SPV在次贷证券化中的功能构建及其制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出发,分析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进而提出后危机时代重建金融信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提升金融市场效率,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贺俊燕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表现为如实告知和保证。在各国的保险法中,都以最大诚信作为约束保险双方交易行为的首要条件。中国保险业自1980年全面恢复国内业务以来发展迅速,保费收入每年以30%左右递增,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这一时期普遍重业务发展,轻诚信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金虎斌  张成虎  
在单一货币与分散财政的非对称性政策结构下,欧元区成员国存在过度使用财政政策的冲动与激励,而在资本自由流动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国在外部负面冲击下出现债务危机并最终蔓延至整个欧元区,这是欧元区制度安排固有缺陷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同样的诱因和制度环境,在中央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冲击下,西部地区无力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存在债务违约并引发债务危机的可能。破解风险一方面需要平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责关系,另外还需探索货币政策的区域协调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存量债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建奇  
观察全球经济复苏增长态势,近期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一波三折,不仅令欧洲经济陷入困境,更折射出美国等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潜在问题,构成对世界经济显著的外部冲击。欧债危机此起彼伏,国际评级机构仍在频繁调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评级,而且还呈现向核心国家、东欧等外围国家、金融机构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东  田昆儒  
会计诚信危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也遵循供求规律,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法律等外在制度约束和道德等内在制度约束的缺失及不健全,使经营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变为现实。建立会计诚信的制度规范,优化会计诚信环境,是治理诚信危机的根本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沧  李伟伟  
诚信是保证日常交往和市场交易正常进行的基石,诚信缺失的社会、市场环境不仅会造成交易成本上升,而且还会出现失信者的现象,形成恶性循环。文章对我国诚信危机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宝明  
网络市场已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渠道,影响越来越大,但信任危机始终存在,完善网络市场信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界定信任和信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络市场信任机制。网络市场存在各种不同的信任机制和评价模型,如身份认证、角色存取、信誉(信用)评价或评级、外部推荐、交易履约保障、交易安全保证基金、商业联盟、综合评价等,但都有其不足之处,存在信誉欺诈等诚信问题。网络市场信任机制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信任策略制定与维护、信用监测与审计、身份认证、信用评估与行为预测,强化信任信息的管理,尤其是物流信息的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华为东  
本文从商业伦理学理论入手,分析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面临的企业诚信危机,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招致的后果,并进一步探讨企业内部建立伦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