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1)
- 2023(11028)
- 2022(9976)
- 2021(9676)
- 2020(8052)
- 2019(18764)
- 2018(18982)
- 2017(36411)
- 2016(20083)
- 2015(22693)
- 2014(22772)
- 2013(22344)
- 2012(20731)
- 2011(18427)
- 2010(18282)
- 2009(16752)
- 2008(16266)
- 2007(14133)
- 2006(12321)
- 2005(10582)
- 学科
- 济(75051)
- 经济(74961)
- 管理(56593)
- 业(53348)
- 企(44598)
- 企业(44598)
- 方法(35519)
- 数学(30153)
- 数学方法(29700)
- 农(21181)
- 中国(18899)
- 财(18877)
- 学(18305)
- 地方(17031)
- 业经(16876)
- 理论(14684)
- 农业(14383)
- 和(13203)
- 制(13166)
- 贸(13015)
- 贸易(13007)
- 易(12563)
- 务(12090)
- 财务(12024)
- 财务管理(12001)
- 环境(11863)
- 技术(11848)
- 教育(11500)
- 企业财务(11286)
- 划(10814)
- 机构
- 大学(279498)
- 学院(276279)
- 管理(110841)
- 济(100154)
- 经济(97606)
- 理学(96429)
- 理学院(95267)
- 管理学(93417)
- 管理学院(92937)
- 研究(89805)
- 中国(65860)
- 京(60662)
- 科学(59141)
- 财(45658)
- 所(45071)
- 农(44310)
- 业大(43129)
- 中心(41452)
- 研究所(41277)
- 江(40119)
- 范(38989)
- 师范(38634)
- 北京(38356)
- 财经(36962)
- 农业(34654)
- 经(33474)
- 州(33244)
- 院(32870)
- 师范大学(31359)
- 技术(30210)
- 基金
- 项目(193061)
- 科学(150357)
- 研究(141041)
- 基金(138330)
- 家(120366)
- 国家(119318)
- 科学基金(102338)
- 社会(85389)
- 社会科(80608)
- 社会科学(80585)
- 省(75678)
- 基金项目(74942)
- 自然(68375)
- 自然科(66757)
- 自然科学(66744)
- 自然科学基金(65515)
- 教育(64970)
- 划(63857)
- 编号(59183)
- 资助(56849)
- 成果(48148)
- 重点(42531)
- 部(41702)
- 发(40167)
- 课题(40068)
- 创(39498)
- 科研(36805)
- 创新(36692)
- 项目编号(36490)
- 大学(36222)
- 期刊
- 济(110479)
- 经济(110479)
- 研究(79486)
- 中国(51927)
- 学报(46515)
- 科学(42259)
- 农(40302)
- 管理(39909)
- 教育(34981)
- 大学(34963)
- 财(34554)
- 学学(32392)
- 农业(28305)
- 技术(24699)
- 融(19730)
- 金融(19730)
- 图书(18866)
- 业经(18306)
- 财经(17095)
- 经济研究(16182)
- 问题(14489)
- 经(14440)
- 业(14293)
- 理论(14239)
- 科技(14023)
- 版(13776)
- 实践(13353)
- 践(13353)
- 资源(13322)
- 技术经济(12878)
共检索到398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立祥
虚拟位移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表征,使用运动的形式描述静止的客观场景。自Talmy首先注意到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虚拟位移受到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但学者偏向以延伸路径虚拟位移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分析了临现路径虚拟位移、散射路径虚拟位移和相对框架型虚拟位移三类虚拟位移的概念整合过程,阐释了虚拟位移背后的认知机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虚拟位移进行认知阐释,揭示了伟人诗词背后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传播。
关键词:
虚拟位移 概念整合 认知机制 毛泽东诗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文霞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关键词:
功能对等 异化策略 毛泽东诗词 归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文霞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关键词:
功能对等 异化策略 毛泽东诗词 归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奇焜
所谓"文如其人",作品从来都是了解作者的很好的渠道,特别是对于与读者不同时期的人物,在相关史料、轶事之上,文章、诗词、书画及相关艺术作品给了后世开展研究考证工作的学者一个更为独特的视角。有了这个视角,后来人可以尽可能地贴近作者的"心灵",更加细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的起伏变化乃至事情的前因后果。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化、常态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新强
在短短70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产生了近28个版本。其中,197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本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唯一的"官方版本"而广为提及。但经实际调查和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对"官方版本"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版本信息的描述存在一定的混乱和抵牾,同时,将该译本定为唯一"官方版本"的说法也值得商榷。文章将从版本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描写研究的方法,综合考辨毛泽东诗词英译存在的"官方版本",并对各版本的产生背景、组织流程、版式特征、社会影响等一一进行描述与考证,以期正本清源,为毛泽东诗词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英译 版本 官方版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平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 ,而且是诗人与哲人。他将伟岸豪放的气质贯注于诗 ,使之呈现出博大阳刚之境 ;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颖悟融而为诗 ,使之充盈着深泓浩壮之气 ;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新美构想化而入诗 ,使之荡漾着浪漫雄奇的神韵。这是毛泽东诗词崇高美的三大特征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意象 崇高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启伟 王翔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概念,文本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英译,能有效地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误译。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诗词的英译过程,可以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从而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馨玲 常娥
古诗词地名实体识别不仅有助于深度挖掘古诗词文本之间的关联,而且有助于绘制中国诗歌版图分布,推动空间维度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围绕南京城系统采集有关古诗词数据,采用BIOES方法进行地名实体标注。针对古诗词领域训练数据匮乏、以字代词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同时融合预训练模型与条件随机场方法的古诗词地名识别模型,简称DA-BERT-CRF模型。文章将训练数据采用实体交叉互换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处理,然后通过预训练模型BERT得到古诗词地名的上下文语义信息,最后利用条件随机场CRF实现地名标签约束并生成全局最优地名序列。文章提出的DA-BERT-CRF模型十折交叉实验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值分别为86.49%、90.44%、88.35%。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还是用来表达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经历的感悟的重要方式。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等,因此地理事物和现象常常作为诗词中被赋予浓郁主观情感色彩的客观景象,成为诗人笔下绝美的地理意象,是诗词的底色。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客体通常由植物、动物、气候气象、地貌、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和民风民俗、农田农事、城市集镇、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教学应用 地理意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夏明宇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的语境下,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是对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挑战。本文介绍了上海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古韵新声——上海大学第一届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活动,详细阐述了活动策划的主旨、目标、实施方式等,并总结了诗词吟诵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与启示。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诗词吟诵 阅读推广 传统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