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
2023(25)
2022(37)
2021(41)
2020(28)
2019(56)
2018(44)
2017(92)
2016(42)
2015(49)
2014(29)
2013(26)
2012(35)
2011(21)
2010(34)
2009(22)
2008(39)
2007(35)
2006(17)
2005(24)
作者
(99)
(74)
(57)
(55)
(42)
(37)
(37)
(32)
(26)
(25)
(21)
(20)
(19)
(19)
(18)
(18)
(18)
(17)
(17)
(16)
(16)
(16)
(16)
(16)
(16)
(15)
(15)
(15)
(14)
(14)
学科
(233)
(198)
诗歌(198)
(69)
(60)
文学(45)
文献(38)
(38)
1949(36)
新诗(32)
作品(31)
当代(31)
中国(28)
文献学(28)
翻译(26)
(26)
管理(25)
(24)
教育(22)
古代(21)
(19)
韵文(19)
(18)
经济(18)
1840(17)
版本(15)
理论(15)
古代文学(14)
(14)
汉语(14)
机构
大学(514)
学院(496)
文学(223)
文学院(196)
师范(163)
(163)
学文(158)
师范大学(132)
研究(118)
(109)
(107)
(86)
(81)
图书(79)
书馆(71)
图书馆(71)
(71)
中国(68)
人文(68)
管理(68)
北京(65)
科学(65)
经济(64)
理学(61)
理学院(58)
(56)
中心(55)
(55)
人文学(54)
人文学院(54)
基金
项目(216)
研究(156)
基金(154)
科学(141)
社会(116)
国家(114)
(114)
社会科(113)
社会科学(113)
科学基金(85)
成果(81)
基金项目(78)
(71)
教育(68)
社科(59)
人文(53)
国家社会(53)
(50)
(47)
编号(46)
(45)
科研(45)
资助(45)
研究成果(41)
(41)
项目编号(41)
(40)
(40)
教育部(38)
大学(37)
期刊
学报(307)
(228)
大学(193)
图书(184)
学学(180)
书馆(162)
图书馆(162)
科学(155)
社会(140)
研究(139)
(136)
社会科(136)
社会科学(136)
经济(136)
社科(107)
中国(106)
学院(88)
(87)
(87)
杂志(87)
教育(84)
(78)
工学(78)
工学院(78)
常州(78)
(76)
(76)
(58)
科技(52)
业大(47)
共检索到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建平  
我国诗歌美学理论,从古以来就有自己的特色。《尚书》上就有“诗言志”的说法,这一观点影响深远。以后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可说是对“诗言志”的发展和补充。从此,诗歌言志抒情之说,就成为古代诗歌审美判断的基本标准之一。诗歌内容要有情有志,情志都要美,在今天看来,这一理论仍有着现实的合理性,是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发展的。 “诗言志”中所说的“志”,是指抱负,思想志向。把它作为审美判断的一条标准,就意味着把美与伦理道德、与善、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诗歌美学是重视诗歌内容的思想性的。这符合诗歌创作的实际,因为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的。如杜甫的《茅屋...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建平  
意境也是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环境相互交融而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了意与境、情与景的相互交融,包括了意趣与形象的完美结合。我们先看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建平  
诗是最富音乐美的语言艺术。早期的诗,本是同音乐连在一起的,如《诗经》、汉乐府民歌,实际都是歌词集。以后将同音乐渐渐分家,但讲究诗歌的音乐性,却始终受到诗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诗的基本特征是抒情,诗的音乐性,有助于感情的渲泄,增强诗的感染力。明代诗论家谢榛提出,诗须“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这就是说,诗要朗诵起来顺口流畅,欣赏者感觉到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充分体现出诗的音乐美。 构成诗的音乐美的主要手段,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建平  
诗贵含蓄,是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总结创作经验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读者在诗歌鉴赏和审美体验中得出的结论。这就是说,诗歌要写得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如司空图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古人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写了许多含蓄隽永的诗篇,让读者读后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回味、联想、补充,乃至重新创造,从中获得认知和美的享受。 我们还是先看一首诗,加以品味——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春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肖洪根  
古人云:山无奇,不足以志;无美,不足以志;无事,不足以志;无文,不足以志。山水诗歌与旅游有着一种意味隽永的渊源关系。辟风光形胜之地以专供游览观赏,这是人类的高级审美活动。人类也由此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即游观文化;确切地说,这种游观文化最早,更多的时候是以诗歌的文化形式表达出来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莉  
唐太宗的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颂扬大唐一统天下的赫赫声威,抒写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也有励精图治、清明为政;还有描写为政外悠闲舒适的浪漫生活。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富精神世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平乔  
将"反崇高"认定为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在第三代诗人以冷抒情的笔调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生命意识里,同样包含有他们对历史、现实、人性深刻的思考,仍然洋溢着忧患意识与拯救意识相交织的崇高。这种崇高包孕在壮美图景的描绘、"凡俗"生活的展示、神性写作的坚守中,体现在对刚毅人格的阐扬、对不幸生命的悲悯、对永恒精神的仰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青枝  
出土墓志对文史研究的作用引起学者的诸多关注,并有大量成果问世。文章以释例形式探讨了唐代墓志对唐代诗人、诗歌研究的重要文献价值,并对未经考证之相关墓志资料加以考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曲金燕  贾愚  
康熙年间,由秦松龄、严绳孙编纂的《无锡县志》收录了36位作家的39首运河诗歌,涉及无锡古运河沿岸的五牧、梁溪、芙蓉湖、泰伯渎等区域,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游历和交友情况,蕴含丰富的文化主题,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运河风貌,为研究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弥补了一些正史语焉不详的遗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湘苏  
于鹄诗歌虽不见经传,但是细细品读其存诗,多了份清雅自然,多了些纵横清逸,与其他隐士相比确有其独特的价值。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清逸雅正,平淡自然;精于刻画,形神具备;体裁多样,诸体皆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莉娜  
朱湘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济慈",他给诗坛上留下了优美和谐的《采莲曲》、《昭君出塞》等优秀诗篇,在诗歌"三美"方面努力钻研进取,给新诗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成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焦健  
王维在诗歌的起结上颇有造诣。其诗歌开头有着包容、平雅的特点,其诗结尾则有着蕴藉、消纳的特点。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特点有时交替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