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06)
- 2023(3569)
- 2022(2962)
- 2021(2871)
- 2020(2359)
- 2019(5274)
- 2018(5068)
- 2017(9532)
- 2016(5315)
- 2015(5950)
- 2014(6036)
- 2013(5675)
- 2012(5191)
- 2011(4778)
- 2010(4799)
- 2009(3991)
- 2008(3976)
- 2007(3631)
- 2006(3002)
- 2005(2696)
- 学科
- 济(16102)
- 经济(16082)
- 管理(14336)
- 业(14029)
- 企(12393)
- 企业(12393)
- 方法(8570)
- 教学(8360)
- 数学(7133)
- 数学方法(6945)
- 理论(6593)
- 学(5945)
- 学法(5161)
- 教学法(5161)
- 技术(5102)
- 财(4749)
- 中国(4060)
- 业经(3658)
- 教育(3587)
- 技术管理(3462)
- 务(3431)
- 财务(3426)
- 财务管理(3419)
- 学理(3417)
- 学理论(3417)
- 制(3414)
- 企业财务(3361)
- 农(3343)
- 和(3176)
- 银(3070)
- 机构
- 学院(74962)
- 大学(74945)
- 管理(26103)
- 济(25013)
- 经济(24343)
- 研究(23922)
- 理学(22911)
- 理学院(22598)
- 管理学(22007)
- 管理学院(21857)
- 科学(16225)
- 中国(15875)
- 京(15155)
- 农(12456)
- 所(12289)
- 财(12282)
- 范(12059)
- 师范(11864)
- 研究所(11416)
- 业大(11279)
- 江(11210)
- 中心(11189)
- 财经(10215)
- 农业(9958)
- 技术(9939)
- 师范大学(9494)
- 经(9380)
- 州(9213)
- 北京(9128)
- 教育(8384)
- 基金
- 项目(52057)
- 科学(40396)
- 研究(37553)
- 基金(36889)
- 家(33025)
- 国家(32768)
- 科学基金(27858)
- 社会(22286)
- 社会科(21201)
- 社会科学(21196)
- 省(20788)
- 基金项目(19694)
- 教育(19674)
- 自然(18657)
- 自然科(18297)
- 自然科学(18290)
- 自然科学基金(17996)
- 划(17491)
- 编号(15437)
- 资助(14847)
- 成果(13439)
- 重点(11894)
- 部(11556)
- 创(11190)
- 性(11188)
- 课题(10972)
- 创新(10425)
- 大学(10324)
- 教育部(10052)
- 科研(10005)
共检索到105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帅
当前的知识教学实践中,个体的知识学习往往被理解为抽掉自身生命的私人性和丰富性而形成"共相"的过程,这一认识遮蔽了知识学习的深层价值意蕴,导致知识教学中诸多不良倾向的产生。改善知识教学实践,必须扬弃那种追逐"共相"的知识教学模式,由面向"形而上"的知识教学转向弘扬"诗性"的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的建构,不仅在于提高教学绩效,更在于注重知识的诗性生成、观照个体的诗性生活、提升个体的诗性境界、营构诗性的求知境遇,将知识、个体、境遇等教学要素整合为充盈诗性的交互体系。
关键词:
诗性知识 知识学习 知识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
教学的诗性智慧强调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生活状态,强调教学是一种艺术,强调教学是一种认知思维形式。探寻教学的诗性智慧的实质在于重新协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经验、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关系。成就教学的诗性智慧须实现教学发生起点的意欲性、教学认识始源的身体性、教学过程实践的艺术性。
关键词:
教学本质 诗性智慧 理智智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崔亮
一、会计的诗性情结纵观千年会计发展,会计的历史从不缺少风雅之事,而会计的诗性情结正是根植于无数会计思想背后的深刻文化底蕴。结绳之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会计记录形式,据《庄子·胠篋》记载,早在上古祝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殷世东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知识其理解与掌握应遵循普通逻辑,而课堂教学活动充满自由与想象,应遵循诗性逻辑,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育人目标。当下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常常遵循普通逻辑(学科逻辑)设计,背离课堂应然的逻辑,成为抽象的逻辑推理过程,按照因果控制和预测的机械化、程序化开展教学活动,课堂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为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诗性逻辑,即通过营造在场体验情境,创设课堂美育氛围,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隐喻的作用,让课堂充满自由想象、审美理想与人文性,彰显个性。课堂教学活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诗性逻辑 隐喻与想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运好
经学属于广义的哲学和史学范畴,在理论形态上具有"诗性智慧"和"玄学智慧"的双重特点。魏晋是一个浓于诗情且又哲学发达的时代,诗性与哲思的二元统一是魏晋诗学的基本特点。魏晋经学与诗学所包含的诗性自然的生命意识、诗性哲学的玄学思维以及诗性历史的史学观念,都呈现出"诗性"与"玄学"二元统一的关系。哲学和史学的诗性化与魏晋诗学的哲理化,使经学与诗学在诗性思维上构成了互证生生的内在关系。经学与诗性思维关系研究,是魏晋诗学的审美范式和话语方式展开的理论前提,也是重构中国诗学话语体系的一个基本维度。
关键词:
经学 魏晋诗学 诗性思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汤琛
冯至散文的诗性品质表现形而上的超验意味,和冯至作为诗人的性格气质、趣味才情和美学追求紧密联系一起;在外在表象中,诗性一直流荡于冯至散文中的意境的构筑、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诉求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整体上的散文诗性美。
关键词:
冯至散文 精神气质 意境 修辞 诗性品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黄济教授秉承儒家仁学与诚的传统,心学双修,人格学问具有诚的气象。黄济教授的"诚"表现在其诗中。诚与诗相通,是教育性的,诗言志,表征了诚之诗性和诗心。诗感化人心,激励自我和他者的精神生成,这是诗的教育之韵。诗与诚二者通达天道人性,激发人心崇善、向善,召唤人的善思与善行,是培育自我、教导他人、改善世间(成事)的根本方式。无诚则无诗,无诗则无教,诗性、诗心与教心都以诚为本。诚是教育的构成性条件。黄济教授具有诗心,也力图实现诗性,并以诚统一诗心、诗性与教心,其人格的温柔敦厚,表征了诗教和诗育作为精神性实践的教育之诚。
关键词:
黄济教授 诚 诗心 教心 诗性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华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要借助于诗性的智慧。诗性智慧表现为感情的凝聚、直觉想象和境界的升华等方面。因此,要从人文精神出发拓展诗性思维,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诗性的无处不在,并把它最终落实到做人的基点上。
关键词:
科技人文 诗歌特质 圆融化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伯飞 张静 陈芳清歌
黑格尔认为的"史诗",包括作者创作时应全身心投入、读者充分领会英雄人物的崇高、读者在阅读时忘记作者、战争做理想史诗情境、结构上是有机整体。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文学史上有许多可以被称为长篇史诗的作品,如《荷马史诗》、《爱达》、《尼伯龙之歌》、《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等"红色经典"文学真实的记录了我国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不易与艰辛,是当时人们的精神支柱,是具有"史诗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分析"红色经典"文学叙事的宏大、风格的崇高、超越之态,进一步挖掘其史诗性特征。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文学审美 史诗性 崇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双泉 马昱 朱光亚
巴别塔隐喻着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在神性的时代,人们将认知有限性的原因归之于上帝。然而,理性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挤压神性的空间,代表着人类对无限性领域的开拓。但是,由于人类认知有限性的存在,理性大厦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稳固的根基,尤其是到了后现代,理性大厦逐渐崩塌,人类仿佛又回到了神性的时代。其实,人类不是回到了神性的时代,而是走向了诗性的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由神话叙事转向了语言叙事。在语言叙事中,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发现,人类失去了对真的追求,那么所有的语言叙事就失去了“能指”,他们无可奈何的将哲学诉诸于“偶然性”去重建知识的大厦,哲学似乎不再需要根基而只需要“想象力”,而全部哲学的努力,也似乎只是为人类寻求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
神话叙事 语言叙事 神性 理性 诗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孙露
就古典劳动诗歌来分析劳动教育的意蕴,意在回返个体成人的基础性视域,拓展劳动教育的文化意涵。个体在劳动之中,不仅仅是劳其筋骨,同时也是向着劳动之物打开自我身体官能,向着他人打开自我生命之爱与希望,向着天地四时打开自我生命节律,劳动教育的意涵乃是以劳动的方式引导个体融身天地他人之中。劳动的展开呈现出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成年人的劳动更多地呈现为向着家庭的责任分担,儿童的劳动则更多地基于儿童天性。由此,劳动教育的意涵乃是以劳动的方式促成个体在天性与责任之间趋向个体成人。个体成人趋于完成阶段,则意味着个体对劳动之艰辛的勇敢担当。今日劳动教育应体现劳动形式的多样性与简朴劳动的基础性。在个体成人初始阶段体验人类初始性的生存方式,实际上就是把人类初始性的生存方式置于个体生存的基础性结构之中,以扩展个体生活的基本视域,扩展意义生活的可能性。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古典意蕴 个体成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秦伟
长期以来,受西方音乐教学模式影响,我国音乐教育"工具性""单一性"的教条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忽视了诗性乐教,构成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李劲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性乐教:情、思、境旨趣下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一书,对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回归真正培育人的诗性乐教提供了宝贵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毅
元四家里的黄公望、吴镇和王蒙,属于诗人兼画家的隐逸之士,他们以"痴"情于书画的胸次、意趣,表现山水画高旷清远的意境,展示平淡天真而又神变无方的心境之美,其诗情与画意水乳交融的题画诗,充分体现了兼顾"游戏"和"法度"的文艺思想。在以诗为魂营造画外之意的"墨戏"中,他们把前人的"游而不戏"发展为"游戏法度",将游于艺的娱乐性与技法的严肃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如其题画诗所言,无论是以书入画的水墨意趣,"似繁而简"的生动气韵,还是绘画技法的纯熟和笔法的繁复细密,都蕴含着真情与逸气交织的诗
关键词:
痴 书画 墨戏 题画诗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杨芳芳 罗慧
[目的/意义]立足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获取《全唐诗》中战争诗的相关数据,借助数字人文工具绘制《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网络图谱,旨在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揭示《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社会关系,为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根据从《全唐诗》中筛选出的战争诗,从知识重组的角度出发,基于数字人文分析方法,获取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战争诗诗人的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构建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深入挖掘战争诗诗人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特征。[结果/结论 ]对《全唐诗》战争诗诗人的全局社会网络关系、核心群体及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学者进行战争诗诗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